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堂必然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着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心灵的成长。语文课堂终归姓"语",人文性与工具性二者相互促进,我们有理由建构诗意阅读、情智共生的语文课堂,贯穿于还原、分享和创作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危机"实际上就是语文学习的危机,就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危机,就是人才培养的危机。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语言的"源头活水",就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高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应该呈现工具性教学逐渐淡化,而人文性教学逐步增强的态势,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融合与统一,所以不能只把字音、字形、  相似文献   

3.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通过以"言"会"意",感知文本情感;以"意"明"言",理解语言内涵;"言""意"相融,可有效推进语用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言意兼得",以此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呢?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这一定位中不难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解读语文的关键。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点,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个性、本色和本体。由此推理,"语文味"就可以解读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引领学生立足语言,品评文字,在读中悟写。它是以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学,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放飞学生心灵,让他们自由徜徉在语文课堂的花园里,品味色、香、味俱佳的语文课堂魅力的多重滋味,我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运用信息技术酝酿"语文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丰富学生的语文天地,使学生的情趣、意趣、理趣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编写,多是以"主题"或者"话题"的形式出现,而这些主题或者话题是偏向人文意义的。课文的选择是按照"主题"或"话题"的内涵,也就是按照人文内涵进行编排的。但是,语文教学不能只有"人文"的一面,还应该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策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事实上一线的教学是讲读时重"人文",练习时讲"工具",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发展。唤醒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决定了语文课程与生命关怀具有天然的联系。"言为心声",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唤醒教育",是点燃学生生命之火、拨动学生心灵琴弦的最温情、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要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必须落实"双基",学生要通过朗读实践去整体感悟,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语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走进师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建设,工具性应充分关注学科的基础性作用,二者的统一需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语言文字天生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目标必须也必然是"语用",即语文实践方能实现。所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文"本",找准教师"训"和学生"练"的基点,同时,根据总体目标,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巩固提升,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基础。一、精研文本,吃准两头小学语文课本以相对独立的单元和板块设计形式,使教学实践更有针对性。同时其开放性也给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和整合教材  相似文献   

13.
语文的范本教育应致力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小学语文教育应从显性范本的学习入手,以达到掌握隐性范本要求为目标.学习的范本越多,内化的积累就越丰厚,越能创建出优秀新范本.语文范本选择要符合崇高人文性与典范工具性相结合的要求.范本的"习得"和"学得",都是学生语文素质生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情感味""儿童味"、"风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特色,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其他课,而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统领下,如何上出小学语文课的"情感味""儿童味"和"风味"呢?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2011年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充实并细化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内容,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大有可为;同时还提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猜灯谜的方法后,亲历综合实践,自己动手制作灯谜,学得轻松,用得自然,感受到无限意趣在谜中,别有洞天在谜外。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下的基本理念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达到新课标的基本条件之一;新型的师生应是民主平等的、彼此尊重的、能心与心对话的朋友,这样,语文的教学才能心灵对话,使学生既在文化知识上收获,又在人文精神上获益.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课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课堂上出现"华而不实,注重形式,轻视文本"的教风,提出注重语文课堂"语言文字训练",注重语文教学中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训练中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更新,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具有人文性,富有诗意,更有创新与拓展。可在这些丰富多彩的"热闹课堂"中,却存在一些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非语文现象",语文教学逐渐地空泛和虚化。"非语文现象"脱离了语文学习的语言性、工具性、人文性等基本特点。其中,有这样几种非语文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