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草船借箭》选入五年级课本中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知道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教给学生做人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的根本原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其次让学生自学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最后激疑 :周瑜为什么会发生思想转变呢 ,引导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就是按照上述思路进行设计的 :1 找主要人物 :周瑜、诸葛亮。板书 :周瑜诸葛亮2 找前因及后果 ,板书 :妒忌自叹不如3 找周瑜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草船借箭的成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1)周…  相似文献   

2.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描绘了诸葛亮的顾大局、识大体和神机妙算。故事环环紧扣 ,引人入胜 ,教师可组织学生从读中感知感悟 ,引导探究 ,启发学生思维 ,启迪智慧 ,进行探究性阅读 ,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和积累语言的能力。一、认真预习 ,搜集信息。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读读课文 ,看看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经过怎样 ,结果又如何。查字典弄清“神机妙算”这个词语的意思 ,把课文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标出来。课前 ,教师布置学生浏览《三…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 这一组教材包括讲读课文《草船借箭》《将相和》和阅读课文《景阳冈》以及读写例话《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教学,着重训练学生用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的方法,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课文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堂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草船借箭》。在读置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说出课文中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学生们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气氛十分热烈。有的学生说喜欢诸葛亮,因为他神机妙算;有的学生说喜欢鲁肃,因为他忠厚诚信。就在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他喜欢周瑜,教者此时并没有慌乱,而是眼前一亮,抓住这个难得的课堂生成机会,让这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原本想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对话来体会诸葛亮、周瑜等人的内心世界,欣赏故事情节的发展。然而,在朗读中,那单调的提示语“某某说”使学生产生了疑惑。我抓住这一课堂生成契机,设计了给课文提示语加进人物神态、动作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堂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草船借箭》。在读置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说出课文中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学生们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气氛十分热烈。有的学生说喜欢诸葛亮,因为他神机妙算;有的学生说喜欢鲁肃,因为他忠厚诚信。就在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他喜欢周瑜,教者此时并没有慌乱,而是眼前一亮,抓住这个难得的课堂生成机会,让这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7.
这是我校的一节语文教研课,执教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ll课中的《草船借箭》。听课的有校长、教导主任、全校的语文教师。首先老师让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读懂课文。接着老师检查预习:师1 :昨天你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通过预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生1 :我知道。当时是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就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出了“草船借箭”这个方法除掉诸葛亮。师2 :你知道了时代背景,真好。谁再接着说?生2 :他说的不对,不是周瑜想出“草船借箭”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草船借箭》一课是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好十万枝箭,企图为难和暗算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而取胜。全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教学时,可先从整体入手,审题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按事情发  相似文献   

9.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故事以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作结束句,这句话既是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的表白,也是全文对诸葛亮足智多谋,才能惊人的画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抓住“神机妙算”这条主线,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一、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已经能从故事情节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周瑜要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是事情的起因;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事情的经过;借箭成功是事情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以果导因,剖析诸葛亮借箭前后巧妙安排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熟知气象地理,运筹帷幄。文章开篇就揭示了周瑜同诸葛亮的矛盾。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苦心设计了一个圈套,要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来。按照当时的工艺水平,这件事是很难办到的,况且周瑜还  相似文献   

10.
《草船借箭》(八册)以“借箭”为线索,刻画了诸葛亮、周瑜、鲁肃三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学习这一课,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比较困难。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受分段讲读的束缚,可采用跳跃方式的讲读方法,抓住课文重点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可从结尾反溯前文。先启发学生从课文结尾一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入手,抓住“神机妙算”这个词语,在“妙”字上做文章。引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课堂干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对学生课堂学习形成的干扰。语言干扰在课堂上,教师担心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想不到而对同一个问题或同一句话反复提示、强调,使处于思考、聆听、阅读、练习状态的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扰。这种来自教师的语言干扰,学生虽然心生抗拒,却不敢告知教师本人,教师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导致干扰长期存在。如某教师上《草船借箭》一课,要求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学生开始默读课文还不到1分钟,老师又把刚才提出的问题重复了一遍,还不断  相似文献   

12.
我曾听过两位老师执教《草船借箭》,在总结课文时,均设计了一个问题。 第一位老师问:“《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说明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课堂里仅有几位学生举手,所答也  相似文献   

13.
游畅 《考试》2007,(11)
再次翻开《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准备备课时,却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去年我执教这篇课文的公开课,备课时妄自认为学生对"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如指掌,所以根本没在意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殊不知,绝大部分学生一头雾水,更有甚者不知道诸葛亮其人,至于"草船借箭",知者更是寥寥无几。后来静心一想,确实是我对学生生活经验和阅历估计过高,用成人的阅历、思维和观点来设计教学,必然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课堂教学就变成了教师牵制下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教师累,学生更累!一定要改变策略,决不能坐以待毙!为此。我认真阅读并反复琢磨了去年《草船借箭》的公开课教案,并将教学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4.
《草船借箭》一文我教过十几次了,每次都是先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再通过生生、师生互动来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感悟到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识人之智,神机妙算的特点,每次教学都比较顺利。可是,这次教学《草船借箭》时,课堂上却被学生问倒了,显得十分尴尬。有学生问:  相似文献   

15.
语文八册28课《草船借箭》,情节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教学这篇课文,可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适当地点拨。下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教师讲授内容 1.历史背景。要讲清《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刘、孙联合破曹。否则,学生会对周瑜这个三军大都督为什么不敢公开杀害诸葛亮产生疑问。 2.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都督、军匠、弓弩手、水寨、丞相。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路】《草船借箭》是《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此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并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周瑜的阴险、狡诈,向学生渗透做人的准则。  相似文献   

17.
<正>人物描写是凸显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草船借箭》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为难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计落空,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原本想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对话来体会诸葛亮、周瑜等人的内心世界,欣赏故事情节的发展.然而,在朗读中,那单调的提示语"某某说"使学生产生了疑惑.我抓住这一课堂生成契机,设计了给课文提示语加进人物神态、动作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学会读懂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安排材料的文章我们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后,知道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材料的安排是一层紧扣一层的,作者抓住最主要的内容,将之串起来,次序是绝对不能调换的。比如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干,让诸葛亮接受他认为没法完成的任务,开始签下军令状到诸葛亮完成任务的这个过程中间有一连串的事情,但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了几个很典型的材料:如“准备借箭”、“草船借箭”、“如期交箭”等,其他一些情况就不写了。因为这些最能反映诸葛亮的宽容、神机妙算。而我们学习的按事情的几个方面来安…  相似文献   

20.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小语第八册第七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学本组的讲读课文《草船借箭》一文时,可抓住人物特点,分析故事情节,弄清事件的前因后果。课文一开始就写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很妒忌”,正是因为两个人物的不同特点,才使故事曲折生动。在解讲课文时,应紧紧抓住诸葛亮“挺有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