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的理论为思想基础,对云南省各县市区的资源本底和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进行初探。研究发现:云南省大部分地区资源本底和人地关系演进状态都比较好;人地关系演进状态比较好的地区往往是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那些资源本底状况较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的地区应该加大开发力度;而那些社会经济发展相当好的区域,则应该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构想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中上游山地限制开发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中上游山地限制开发区,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其人地关系的演进状态始终是影响山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在国家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定位下,协调好该地区人地关系的演进状态,关系着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区域实践意义。研究尝试采用多要素综合的人地关系分析方法,对金沙江中上游山地限制开发区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进行总体评价,为实现该地区山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张雷教授在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评价分析中的多要素综合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的计算方法得出2008年曲靖市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再对曲靖市人地关系演进评价中分别从人类经济活动和资源环境基础两方面的多个要素进行分析.以曲靖市经济、社会和人口密度等要素作为衡量标准,对曲靖市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曲靖市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人地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川滇地区主汛期暴雨时空规律和发展趋势,本文以川滇地区70个气象站点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等方法对近53a来川滇地区主汛期暴雨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川滇地区主汛期暴雨日、暴雨量、暴雨集中率、暴雨强度、暴雨贡献率在时间演变上均表现为增强趋势,增加倾向率分别为0.22 d/10a、0.98 mm/10a、0.04%/10a、0.29 mm/10a、0.43%/10a.主汛期暴雨日、暴雨量、暴雨强度、暴雨贡献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空间一致性,主要集中在川东盆地,其次是云南大部分地区,川西高原地区最低;但暴雨集中率在川滇交界处的川西南地区、川东盆地南部地区和云南北部地区较高.近53a来川滇地区主汛期暴雨频率和强度分别增加了0.63%和1.60%,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暴雨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5.
“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等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主要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一条古代商道。它是中国藏区连接祖国内地,并外延至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纽带,是中国西南民族自古以来相交往、融合的走廊,是一条中国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播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古老驿道。  相似文献   

6.
清季对川边的认识与决策(上)——兼论瞻对问题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后,西南边防形势严峻,时任川督鹿传霖等力主将瞻对收归川属,以杜外人窥视之心而固川省门户,是为清季筹边之滥觞。瞻对问题集中了青季川边经营者们的注意力,收瞻之议、川边经营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虽未见大的成效,但“保川图藏”、“安边保藏”、“固川保藏”的观点逐步被人接受,川滇边条大臣赵尔丰经营川边时也沿着这一思路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发展的实质是城市人地关系各组成要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下城市人地关系的时空演变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和地域空间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大城市发展问题,成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以上海市为例,本文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分析了上海1990年以来城市人地关系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城市人地关系呈现出逐年优化的发展态势;城乡二元人地关系趋于改善;核心区人地关系不断优化;边缘区人地关系日趋协调;近郊区人地关系开始紧张;远郊区人地关系较为协调。并提出了几点大城市人地关系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依据城市发展阶段特征,引导城市开发合理布局;注重土地集约利用方式,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步伐;基于产业空间转移时序,促进产业空间结构优化;依照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视角,乡村振兴可以被定义为特定时空情境下“人”“业”“地”三者之间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与状态,而产教融合因其跨界属性,为实现“人、业、地”的正向耦合提供了可行的工作机制。文章聚焦滇桂民族地区这一特定地域空间,以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但其中面临着发展任务艰巨、产教融合作用弱的双重挑战。文章认为,立足现实发展条件、遵循“人、业、地”耦合的客观规律,以宏观发展规划为引领,合理优化乡村振兴的产教空间布局,增强产教融合的普适性与特殊性制度供给,推进产教融合的环境、平台及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是助力滇桂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位于长江上游的川、滇、藏交界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障区,同时这一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发展较差的区域,急需面临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发展使命.结合区域实际总体上把该地区定位为森林生态类型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草原、湿地生态类型区.从限制开发区发展可承载特色产业出发,着力在该区域打造生态旅游业、生物产业和水电业,从而促进川、滇、藏交界地山地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清代川、滇、藏行政分界是康熙雍正时期加强藏区治理,确保川藏大通道畅通及区域稳定的重大措施之一。清中央政府决定川、滇、藏行政分界并推进其实施,是康熙雍正时期西藏、相邻地区及全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史籍文献记载,可以认为清代川、滇、藏行政分界实际始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川、滇、藏行政分界的计划并非在短时间提出,也并非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施。此次行政分界有一较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至雍正十年才最后结束。雍正《四川通志·西域》、《西域全书》、《西藏志》、张海《西藏记述》及陈克绳《西域遗闻》等清代早期西藏地方志的有关记载,可补实录等记载之不足,其资料价值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论民国时期西康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康建省始于1906年清政府筹划川滇边区。1925年北京政府又设立西康特别行政区。1939年1月,经重庆国民政府批准,西康省政府正式成立,省府设在康定,下辖金沙江以东33县2设治局及金沙江以西13县。西康省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汉、藏、彝各民族的团结,而且有利于于巩固大西南的国防地位和抗战大后方的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2.
区域金融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因果关系检验显示区域金融增长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原因。为促进安徽省经济增长,建议:调整信贷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规范证券市场,加快保险市场的发展;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张謇的“地方自治”充分体现了张謇“新世界雏形”南通梦的建构及其实践。其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恶劣的社会环境、势单力孤的个人作为以及“急进务广”的发展方式。中国梦南通篇章既是张謇“新世界雏形”的历史延续,更是张謇“新世界雏形”的创新发展。续写“中国梦南通篇章”,必须处理好财富增长与惠及百姓的关系,以民生为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与环境为善;必须处理好长期奋斗和阶段有为的关系,实现有序发展;必须处理好“官员梦”和“百姓梦”的关系,实现同频共振;必须处理好物质生活改善和文化生活丰富的关系,实现品质和品位的“双提升”。同时还要制定好“扰梦”拆解策略或预案。  相似文献   

14.
淮安市环境资源状况与农业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安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独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解决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其基本对策为: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土地资源不受污染;建立和完善三元种植业结构与粮食节约型畜牧业生产体系;加强土地、水等农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使用,协调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加剧了西部经济增长要素的稀缺状况,形成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陷阱”。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是打破不利于经济增长要素聚集和导致要素漏出的不合理的空间组织结构,并设计创造出最有效率、最优的有利于资本、人才积累的最佳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继土地、资本之后,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知识是由人来创造,传播和应用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诸多资源中,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开发人才资源的有效方式,教师肩负着培育一代科技英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客家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一个分支,它在闽粤赣边地形成。它形成的基本条件为:第一,主体条件:客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概念,有其实存的主体;中原汉人移民及其融合的原住民是客家文化的主体;主体的形成必须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客家血缘因素与文化因素并存。第二,地域条件:一定的地域是客家文化物质基础的形成地;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繁衍生息构成生产力第一要素;在一定的地域发展经济奠定客家文化的物质基础;一定的地域是客家人口播迁的出发地和寻根的祖地。第三,时间条件:人口集聚和发展生产需要一定的历史时期;客家民俗文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客家方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第四,环境条件: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宗法制社会环境;需要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客家思想文化的形成,是客家文化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湖北省2000-2008年间耕地、人口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有关统计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自2000年以来耕地资源和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同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80-2008年武威市水资源的面板数据,运用指数模型评价了其水资源的承载力,并对其总耗水量与GDP和工业总产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武威市水资源承载力远大于人口压力,水资源利用属于严重超负荷承载;全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呈较强的正相关性,但水资源匮乏制约了全市的经济发展;全市普遍存在水资源利用低效现象,可通过强化水源管理、控制水源污染、变更耕作制度、完善配水方案等措施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1—201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软件实证研究发展入境旅游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国家整体层面上,发展入境旅游对地区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从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发展入境旅游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同样存在上述正向影响关系,但中部及西部的这种正向影响不如东部地区明显。针对上述问题,东部地区应积极开展入境旅游,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中部及西部地区应该在发展入境游的同时,积极鼓励并推动国内游刺激地方消费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