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描邢律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出生于80年代的邢律长着一双大眼睛,浑身散发着一种清纯与阳光的气息.举手投足间,偶尔也会带点女人特有的妩媚.却丝毫没有娇气的感觉。自幼就开始学习表演艺术的经历.让邢律无论是在言行、举止还是气质上.都透着一种独特的纯美特质。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08,(1):43-43
最近,一场不是大病的大病,让我躺在了病床上,我开始回想这些年来的得失。记得刚来频道的时候,我对工作的感觉是,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者是领导的表扬才是最快乐的,所以我拼命地去做一些有影响和挑战性的采访.觉得工作着是最大的快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没有了激情,工作能少做就少做,感觉每天都浑浑噩噩的。  相似文献   

3.
点一杯唇香咖啡随意而坐,慢慢品味着它浓而不苦,香而不烈,醇厚柔和的味道,感受着午后暖人的阳光,让温热舒坦的感觉缓缓地传递到每一寸肌肤,享受着一天最美的时光。  相似文献   

4.
当前,报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晚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是当前晚报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晚报为了竞争,竞相扩大版面.降低报价,加大发行力度,增加报纸的可读性等等。但是,给读的感觉却是千报一面,千一面,很少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消息,几乎是大同小异,给人雷同、单调的感觉,让人厌倦。所以,晚报要想在报业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出新。  相似文献   

5.
王利 《采.写.编》2012,(2):65-I0001
和西存是好到彻头彻尾的朋友,些许是书法搭的桥,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平感觉,让我们彼此心有灵犀了。没有半点利益的缘故,没有任何势利的需求.没有一点性格的屏障,我们是那么和谐,似乎生来如同一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中国的很多领域内出现了“实名制”呼声。人们的初衷是.通过实名制.让贪官现形,让票贩子绝迹.让网络犯罪者露出真面目.让失信者守信——实名制,背负着太多人对社会公平的期待和对诚信的渴求——因此甚至出现了一些盲目迷信“实名制”的人和部门.他们对自已顿域莫须有地担忧因而提出了“实名制”.仿佛.“实名制”成了大家的救命稻草。而说到底.实名制仅仅不过是一个技术手段。它可以治标.不能治本。也许,对它的期待越多。失望也会越多。  相似文献   

7.
同样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件,有的人可以写得波澜壮阔,扣人心弦,让读者爱不释手,有的人却写得空洞乏味,令人不忍卒读;采访的都是同一家企业同一个人,有的人写出的新闻作品别出新裁,让人回味不已,有的人却写得平淡无奇,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还有的人则认为其中根本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8.
林中 《网络传播》2005,(1):94-94
近些年来,“个性化”的呼声愈来愈强。“个性化”的产品,“个性化”的服务,诸如此类,让人感觉.这是一副新世纪的强心针。  相似文献   

9.
心理治疗     
做过些心理治疗.这让我时常反思心理治疗是否真地会对别人有些作用.想到此点的原因是我曾经体会到的自己个性上的某些弱点和缺点.改变起来也相当不容易.甚或有些无望。如此.再来堂而皇之地谈给别人,未免有些缺乏廉耻.这让人陷入绝望。在上述意义上,尼采说到“有些人能够拯救他们的朋友”但“却无法拯救他们自己”这一先知性的结论如何能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何谓朦胧美?朦胧美是指美丽并不完全显露出来.让人有种看不透、摸不着的感觉。犹如“犹抱琵琶半遮面”“欲拒还迎”的那种感觉,让有产生遐想;朦胧美的对象具有形象模糊.概念不确定,  相似文献   

11.
好为人媒     
按说我这样的大龄未婚男青年.当前虽迫切的中心任务是骗个小美眉然后逼其就范。这样上可以让双亲放心,下可以让另一些小美眉死心。但是,这个事情现在看来还比较难办。大婚临头的感觉让我开始对婚姻这个东西产生了强烈的研究兴趣。这一研究从做媒开始。  相似文献   

12.
追求质量.追求卓越是电视人做节目的永恒理念。但事实上却不能希冀电视节目个个都精彩,因为品位高雅,质量上乘、耐人寻味的节目毕竟是少数。观众虽然不会提出打开电视机就要被吸引住的苛求,然而,那些经过认真策划了的节目必须做得让人爱看.让人感兴趣、让人能够感受到有兴奋点。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制作播出的  相似文献   

13.
沈培 《视听界》2002,(5):57-57
21世纪是一个祟尚个性化的时代。有人就曾不无偏激地说:“这个时代.哪怕让人批评都可以,至少证明了你的存在。最可怕的是没人议论你,人们根本忽视你的存在。”所以,人们宁可喜欢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棱角分明的人,也不喜欢一个没有原则、没有主见、没有个性的“面瓜”。那么,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到底表现在哪里,我们如何培养这种个性魅力以及保持这份个性魅力等等,我在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探索总结了几点,在此呈出,与各位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06,(12):4-4
现代人有一种感觉.读书好像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高科技的传媒取代了以往南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这些传媒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但是.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因此.书籍依然是获取资讯和增长理解力的重要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更需要阅读。  相似文献   

15.
让座与夹菜     
中国是礼仪之邦.这点很是让人自豪。但礼仪过多却未必就是好事.比如在赴宴或者请客时大家在酒桌上的让座与夹菜.就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人而言.没过春节.总有新的一年没有开始的感觉,而2005年的春节却让IT人过得无法平静。刚刚进入2005,让人心跳的事情就不断发生: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一波三折.日立环球诉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侵权.英特尔把东进告上法庭.惠普CEO突然下课.盛大突然宣布收购新浪的股票.WAPI冲击国际标准再次受挫……  相似文献   

17.
我们报刊发表的新闻摄影报道,有一部分缺乏吸引力,读不爱看.特别是基层部队的官兵看了亲近不起来,让人有一种隔膜和无关痛痒的感觉。原因是这些图片新闻离部队实际生活太远,离基层一线连队和普通官兵太远。  相似文献   

18.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11):15-15
“撤消铁路分局让火车站少了一个婆婆。”“我想起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的一句话.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就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都是主要以农业为生计。如果懂得农业,那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分子在增大,而分母在缩小。”  相似文献   

19.
《我在天堂等你》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小说,也是一部让人慨叹岁月及人的命运的小说。或许,小说少了一些时下流行的新潮色彩,但其中的表达,不仅真挚诚实,而且要比某些新潮小说更关注人自身,譬如人的精神、人的信仰、人的感情,以及人怎样面对生死存亡的挑战等。实事求是地说,一部小说倘能激活读者的感情与联想,或意识到如何对  相似文献   

20.
病中小悟     
最近,一场不是大病的大病,让我躺在了病床上,我开始回想这些年来的得失。记得刚来频道的时候,我对工作的感觉是,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者是领导的表扬才是最快乐的,所以我拼命地去做一些有影响和挑战性的采访,觉得工作着是最大的快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没有了激情,工作能少做就少做,感觉每天都浑浑噩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