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志安 《传媒观察》2004,(11):30-32
李大同,1979年进入中国青年报社,历任报社驻内蒙古自治区记者、机动记者、科学部副主任、学校教育部主任兼科学部主任。现为该报高级编辑,《中国青年报》特稿部主任兼《泳点》周刊主编。他认为新闻主要的使命是影响今天,影响当今的社会,这种影响不是别的,就是要把新闻的真相拿出来。每个事件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干扰,但是,只要环境允许,那都应该一控到底。他强调,"把真相拿出来",是新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米博华,从事新闻工作25年。1978年至1989年任《中国青年报》编辑、记者、评论部副主任、主任。1989年调入民日报评论部,任要论组组长、评论部副主任、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范长江新闻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  相似文献   

4.
听他用习惯的白描手法讲述着 35年的记者生涯,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生动画卷;聆听到民主政治建设前进的步步足音;阅读着新闻工作者所作的无愧于时代的忠实记录。   建党 80周年前夕,我们走访了资深政治记者、原新华社国内部主任李尚志,在寻访他成绩卓著的新闻轨迹时,也感受着他作为一名记者对党对人民一腔赤诚的政治情怀。 寻找新闻的政治高度   可能是政治记者的一种自觉,李尚志开门见山就和我们说起了新闻和政治的关系,多年的工作磨炼,使他谈起这个话题从容而自信。李尚志认为,讲新闻必须和政…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10,(6):81-81
张建伟(1956年-),高级记者,著名编剧.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中国青年报>编辑、驻天津记者站负责人、机动记者部主任、编委、副总编,高级记者.著有新闻文集:<第五代>、<命运备忘录>、<深呼吸>.他开创了"张建伟模式",被称为"中国第一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5日,浙江省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招聘启事,承诺"新闻评论部主任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评论记者年收入不低于8万元",并提出了"不问学历高低、不问学科背景、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性别男女"的"四不问".  相似文献   

7.
1月11日,《中国青年报》主要面向北京高校进行招聘考试,招聘一名摄影记者、一名图片编辑。这件事在新闻媒体、新闻院校和前来应聘的考生中产生很大反响。一次正常的招聘考试为何引起这样的震动?《中国青年报》究竞需要什么样的摄影人才?为此,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国青年报》总编辑李学谦和摄影部主任贺延光。  相似文献   

8.
《新闻窗》2007,(6):26
杨茂林于1987年8月进入贵州电视台,一直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现任贵州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20年来,他兢兢业业,足迹遍布贵州87个县市,他既是一位高产记者,也是一名获奖作品颇丰的记者。他曾获贵州省首届优秀新闻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留下真情从头说王晖王晖,男,1961年生,中共党员,主任记者,现任江西日报总编室副主任。1982年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江西日报记者、信息日报驻京记者、江西日报编辑。1993年任现职,同年被破格评为主任记者。从事新闻工作十五年来,他采编了大...  相似文献   

10.
现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部主任的雷运海,已在新闻采编的道路上跋涉了23个春秋。他说,“我赞赏‘文要醒人方为贵,论要济世始成真’这句古语。”让作品“醒人”,是他多年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佳季 《新闻实践》2007,(7):10-11
今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启事。2月10日,该报面向全国招聘了5名评论记者;3月5日,该报在头版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周一至周五每天一篇;在二版推出评论专版,每周五期。该报率先探索建立评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我的情缘孙泽敏孙泽敏,1952年生,主任记者,上海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兼编辑部主任。孙泽敏钟爱电视新闻和文学创作。他创办了社会多视角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新闻透视》,他所采编的许多深度报道曾在上海引起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不愿当官、下海的报道组长─—记重庆市优秀通讯员、主任记者陈让德邓一明重庆市中区委新闻报道组长陈让德,成为重庆市优秀通讯员中屈指可数的获得主任记者(新闻副高级)职称者之一,他的事迹的确动人。今年54岁的陈让德,早在60年代初当中学教师时就爱上了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5,(10)
<正>个人简介谢湘,《中国青年报》原副社长。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后进入《中国青年报》工作,先后担任驻站记者、编辑、记者部主任、副社长兼教育科技中心主任等职。新近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担任驻校访问记者。代表作品有《揭开"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5.
何春龙是中国青年报总编室主任,从1978年中青报复刊起到如今,他在总编室做夜班编辑已经长达17年。由于他是中青报地道的“夜班元老”以及这许多年来为报纸版面做出的不凡贡献,因而被报社同仁戏称为“第一版面”,前不久荣获首届新闻“百佳”称号。 何春龙做了17年夜班编辑,难能可贵的是他安心,更难得的是他把编辑好版面当作人生事业追求不懈,总是有一种想在有限的版面上施展自己的创造欲望。他心无旁骛,乐此不疲,年已不惑,立定此业不惑。  相似文献   

16.
不容沉默     
新闻是历史的档案,凭借新闻我们可以洞悉一段历史;新闻是时间的窗口,透过新闻我们可以解读一位记者。所以,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开设“役军档案”这个专栏。马役军新闻从业20年,有14年的时间在沈阳、大连做记者。后调回《中国青年报》任副总编辑。他曾获得包括中国新闻奖在内的许多好新闻奖,他的一些新闻作品曾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引起很大的争议,至今仍被许多大学的新闻系作为教材,被许多新闻业内人士称道。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闻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财经报道对新闻人的职业素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水涨船高".从事过几年财经新闻报道的编辑记者,常有事业遭遇"瓶颈期"之感,这时专业培训或能成为其事业重新起飞的平台.针对部分中青年财经编辑记者对于培训机会的渴望,本期"互动空间"请<中国青年报>经济部主任董时为大家谈谈她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由山东《青年记者》编辑部主办。山东齐鲁电视台协办的2000年记者论坛,近日在济南举行。来自山东省内外的新闻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近百人参加了论坛。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和中国青年报报业中心副主任、《青年体育》总编辑毕熙东分别就网络时代的记者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关于体育新闻的思考作了精彩演讲,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论坛还进行了论文宣读和评选。这次论坛共收到来自省内外的新闻业务论文60余篇,从不同角度对新闻业务进行了探讨,部分论文角度新,主办单位准备结集出版。山东省举办2000年记者论坛@滕传江…  相似文献   

19.
凡是注意看中国青年报的人,对张建伟这个名字不会感到陌生。别看他距不惑之年还有数载,可他已是有18个年头“新闻龄”的主任记者了。说起张建伟的记者生涯,那是从1975年至8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时开始的。那时,他刚刚18岁。除了一腔热情外,一点不懂新闻该如何写。初到电台,在工业组闲了两个月。人们发现,这个小伙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交往。当他终于明白如此下去将意味着什么时,他坐不住了,逼着自己走向社会。第一次采访,是他独自到天津东方红拖拉机厂。去前,他苦想了半日,在采访本上记下了三个要问的问题,但走进坐了半屋子领导同志的会议室,他竟冒了一头汗。三个问题没几分钟提完了,他卡了壳。今天,“过五关斩六将”的张建伟,竟然忘不了  相似文献   

20.
一丁钢是中国青年报社原国内部的老主任。我在中国青年报工作20多年,诸多的人和事定格我的记忆。丁钢就是其中的一位。就职中国青年报社,特别是做报社机动记者那段时间,我与丁钢主任交集甚多。老丁一家除小儿子外都是新闻人,他和夫人郭梅尼、女儿郭蓝燕三人都担任过中国青年报社记者部的主任,被中国新闻界传为佳话。老丁调入中国青年报社编辑部之前,在东北、江浙、上海等地做过地方记者,穿行滇藏边界,翻越唐古拉山,报道中印自卫反击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