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从大学到职场是大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次转变,对学生整个生命历程有重要影响。在这一关键转折点,开展着眼于个体生命空间、提升学生环境适应性、帮助学生找到与个体特征相符的职业的转变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不容分割的一部分。美国大学通过顶点课程、毕业标识、发展校友、公民教育、职前筹备等途径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转变教育,为学生实现从学校向职场的成功过渡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结合,指技合一,文理兼容,具有鲜明海军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原海军工程学院创建于1949年,1999年4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原海军工程学院和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为海军工程大学。 长期以来,学校在创新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逐步实现了由单科性专业院校,向多科性综合院校的转变;实现了以培养本、专科生为主,向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并重的高培训层次转变;实现了以教学为中心,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统一的转变;实现了由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商洛学院学报》2016,(5):55-58
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转型发展需要政府学校综合施策、统筹推进,更需要高校师生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学校转型,实现了国家教育体系战略布局与地方学校突破发展内在诉求的高度契合;教师转身,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社会的价值期待的高度契合;学生转变,将能实现大学学习与理想追求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4.
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文从教师教育理论出发,探讨了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的几种模型,它们是:教师教育和培养的空间模式由大学为本的模式向以大学为本和学校为本相结合空间模式转型;由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教师教育转变以认知科学和质量研究,建构主义、反思性研究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教师由过去“作为技术员的教师”转变为“作为专家的教师”;教师教育的教学模式由“训练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推进三大转型提升办学水平开创学校科学发展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三大转型,提升办学水平”是温州大学处在新时期、新阶段,谋求新发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科学发展的战略转移。“三大转型”即“推进学校逐步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由基础学科研究为主向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转变,由人才培养向人才培养、科技文化创新、社会服务并举转变”。  相似文献   

6.
孟波 《文教资料》2011,(34):187-188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初步实现了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教学型大学将是我国现有大学的主要模式,占有绝大多数。因此,作者重点通过对比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职业型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同一性和差异性,通过对差异性的把握,提炼出教学型大学创业教育的精髓,彰显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加快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任务就是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促使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的转变,同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以大学章程的建设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动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殊教育纵向比较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数量显著增加,残疾学生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经济、日益提升的中国国际地位、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内残疾人日益多样化的特殊需求,中国特殊教育要想健康发展,须完成六大转变:(1)在政策层面由特殊教育条例向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的转变;(2)特殊教育由三类残疾儿童教育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转变;(3)特殊教育投入由单纯重视硬件投入向满足残疾儿童需要的转变;(4)教育形式由特殊学校教育逐渐向随班就读学校教育的转变;(5)学校教育建设重心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变;(6)师资培训方式由单一的特殊高校师资培养向普通大学开设特教专业培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管理从传统迈向现代,适应社会发展对学校的高标准要求,使学校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步。它要求学校管理者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理论,对学校全面实施科学管理,改变过去静态的、见物不见人的管理,努力寻求一条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根据现代管理学原理,本文作者认为应该将传统的学校管理向校本、情感、课题和开放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0.
博览     
高考招生总量向西部倾斜 从教育部获悉,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路,“十五”期间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西部教育发展,使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及早实现由“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 据了解,国家将按省区做好区域规划,避免重复建设。目前,西部高校中只有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属国家重点大学,在西部区域规划中,有关部门将围绕这些学校进行西部高校布局调整。此外,西部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也己纳入教育部统一规划中,教育部将帮助西部地区建设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使西部信息化教育尽快赶上全国整体水平。 教育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11.
鉴于乌盟地区三所师范学校对教育改革形势,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自治区政府决定重组地区师范资源,两所地区中等师范学校并入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校并入可以增加学校综合实力,扩大办学规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专业和学科融合,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合并后的集宁师专,应该逐步实现师范教育中由中专,专科层次向专科,本科层次的转变,做到师资培养和培训相结合,逐步实现由单一任务的师范院校向多重任务的综合性大学转变,做到师范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校教育正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轨,人们的各种观念、道德意识急速转变,但中小学德育如何与时俱进却让人产生了困惑,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与21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引入社区教育研究 ,实现社区教育理念与方法、技术的变革 ,是推动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依学校社会工作理念 ,2 1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发展趋向 ,是实现非正规教育与专业化的统一 ;在教育管理体制下 ,由学校-行政型向社区 -社会型转变 ;按照终身教育思想构筑与学校教育整合的体系 ;在方法技术手段上 ,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现代一些代表性的心理学理论流派进行了阐述,逐一分析了它们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并指出了在这些理论流派的影响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逐步从被动消极的医学式的干预向积极主动的预防式干预转变,从一对一的干预向生态化干预转变,从解决问题向促进发展转变.随着心理学理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断随之完善和发展,最终将实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学校教育”向“自我教育、终生教育”发展的今天,开展多媒体教学。加速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充分发挥多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实效性、兼容性的特点及优势,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现代远程教育为手段,以开放性、多元性教学为特点的远程开放大学文化,是一种孕育自主与创新精神的文化。要坚持在自主精神的旗帜下,发展科学、培养人才、提升人性、关怀人类。要从开放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和调动师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实现由外在教育向自我教育的根本性转变。由于开放大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教学方式的多重性,学校教学管理的差异性,使得开放大学大学文化建设任务更加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学校管理创新推动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创新是教育全局性、整体性、功能性适应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变革 ,学校管理创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创新应与时俱进 ,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即由常规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 ;由权利经验管理向学术管理转变 ;由校内资源管理向校外资源管理转变。学校管理创新遵循辨证性、系统性、主体性、多元化、开发性、求异性原则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 ,对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大学的管理需要从忽视大学文化向重视大学文化转变,以实现"教书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大学目标,使大学的管理真正进入教育的境界,要实现这一转变迫切需要从文化境界的高度对大学中的管理进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夏春胤 《湖北教育》2006,(11):25-26
“人人有学上”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县域教育发展的战略必须实现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发展的方式上必须由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满足型转变,由部分学校优先发展向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方向转变,由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向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转变,从保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  相似文献   

20.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推进教育培养由封闭式向社会开放式转变、教育管理由政府计划向学校自主办学转变;必须坚持教育创新,大力推进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作者从人才培养机制、人才选拔机制、教育运行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工程硕士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