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能否正确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在于其能否吸收国内外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从外在形式看,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课程表现出个性化、弹性化、柔性化以及综合化等特征,这些特征集中反映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自由教育原则和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教育理念。这些特征和理念对于深化中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推进学分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放大学入学教育关乎学校教学质量和培育目标,是学生开启开放教育学习生涯的基础。本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创新入学教育模式,从入学教育动态路径(构建入学教育飞轮模型)、入学教育静态形式(入学教育内容、形式与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如何扎实做好开放大学入学教育,并通过三方面,即能否实现“三高一低”(高毕业率、高专升本率、高毕业生满意率,低流失率)进行成果检验,能否帮助学生提升技能、提升专业素养,能否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相似文献   

3.
曾洁 《考试周刊》2011,(86):110-111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实现一系列的转变,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通过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大学理念再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的理念是讨论大学诸问题的前提与关键。大学理念在西方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研究院制度等模式。19世纪末以来,美国创造性地学习德国的大学制度,开创了多元化高等教育与巨型大学的模式。在思考中国大学理念时有必要借鉴巨型大学的模式,实现多重理念在大学的融合,使大学体现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博雅教育理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理念以及以学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5.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创新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和具备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的正确定位。处理好政府与高校以及高校内部的权利和关系,通过制定大学章程、加大教育投资、改革管理制度、明确党政权责、加速人事改革、强化培养工作、实行民主管理等举措,建立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育理念是对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哲学观点。在中国大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教育理念。古代的大学教育以儒家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线。现代大学在注重人文、伦理教育的同时,融合了倡导科学、民主与自由的现代西方大学教育理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学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重新审视中国大学教育理念,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变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自由教育、专业教育和学术教育是三种主要的高等教育传统形式。从高等教育传统的视野出发,依据大学理念的核心价值取向,可以将大学理念分为以自由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理念、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理念和以学术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理念。近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实践的变化,这三种高等教育传统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变化,彼此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与融合,不断为大学理念增添新的内涵。在现代大学向后现代大学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重新思考高等教育传统对于大学理念的引领作用,从而实现大学理念的再次图新。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AP课程与考试给了高中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并创造性地实现了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无缝对接"。中国教育不仅引进了美国的AP,更是深受其"衔接"等理念的启发,开始了中国本土化大学先修课程的探索。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高考的现实大背景,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面临不少问题,如:能否推广、公平性如何、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考试分数做何用途等。如何真正发挥大学先修课程的功效,并解决上述矛盾,是一个长期的追求理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中外教育史的发展进程和教育比较的角度,阐述了大学的含义和大学理念的作用,联系“大学城”现象,分析了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和工具主义大学理念对大学办学实践和教育决策的影响。认为先进教育理念的缺失或贫乏是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在认识论方面的主要障碍之一,因而从理论上、实践上认识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正确认识大学城的功能、含义及其特征,在实践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调节大学城建设的价值取向,实现大学理念和办学行为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人生理想和规划将带给大学生不同的大学生活结果.新形势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成才第一”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对大学生的适应和成长教育进行相应的侧重,大学生活之后人生之路的成败取决于高校对大学生适应和成长教育的有效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从中学进入大学后,都存在相应的问题.能否尽快主动地学会适应,尽快成长,对其能否成功的利用大学生活,成长成才极为重要.本文从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出发,总结了高校适应和成长教育实施的重要方面,包括学生定位教育、理论实践教育、学问教育、时间管理教育、为人处事教育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教育,高校大学生才能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人生发展习惯,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师范生是我国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系统,特别是基础教育系统培养的具有一定学科专业知识并接受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制度建立以后,特别是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与教师资格制度实施以后,师范生面临着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同样的就业问题,甚至要比普通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师范生这一群体也受到普遍关注,尤其是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意识。文章对如何培育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意识进行探讨,并介绍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
从东西方大学的历史来看,传统大学本然地具有世界性品格。全球化趋势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又反作用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二者之间的互动促使大学的世界性品格进一步增强,大学的教育内容更具开放性和普遍性,大学教育的主体更具广泛性和多样性,大学主体的品格更具普世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目前正稳步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日本高等教育之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日本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下降,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日本大学生"学力低下"可归结为大学招生选拔的多样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推荐入学人数的增加、考试科目的大幅度削减。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大众高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新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对普及高等教育的本质进行反思 ,并对其所需条件的认识进行更新 ,这涉及到高等教育制度结构和对待高等教育态度的深刻变革。精英形式的高等教育需进行重新定位。本文在比较的背景下主要分析了美国及欧洲社会的高等教育在走向普及形式的过程中面临危机的原因 ,认为美国特有的结构特征和文化特征赋予了其独特优势。而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各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通过新技术扩大入学机会将采取不断实验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6.
人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他在社会活动中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个人修养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世界观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大学生世界观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长效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绿色"象征着春天和希望,象征着科学与先进,象征着生命与生机.大学与绿色有着本源上的联系.大学应该是绿色的,因为大学校园是绿色的,大学精神是绿色的,教育理念是绿色的,个体生命是绿色的.然而,当今大学层出不穷的学术腐败、大学师生的自杀以及师生教学中存在的功利现象,昭示着大学离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大学还有很大的差距.依靠社会、高校等多方努力,建设具有真正绿色含义的"大大学",让绿色成为大学亘古的风景线,才能找寻到绿色大学.  相似文献   

18.
英德美加等国远程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具有教育本土化、视野国际化、办 学合作化、目标对象化、招生开放化、教学信息化、媒体现代化、程序规范化、管理系统化、监督科学 化等特征。为了保障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打造健康的内 部管理机制,尤其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逐步形成以 国家开放大学为主导、地方开放大学为主体、普通高校为有益补充的远程高等教育运行质态,从而 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进程。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校园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上网人群日趋增多,与此同时,青年学生网上违规、违法行为也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研究青年学生网上违规、违法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师道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大学教师的“为师之道”存在着“行为世范”的弱化、教育的“工具化”的问题,从统一角色期待与认同、加强师道修养、合理运用内在权威、增强胜任力、发挥主导作用几个方面,探讨新时期构建大学教师“为师之道”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