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概念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D-S)对356名大学生自我概念和抑郁进行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自我概念许多因子与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交际、家庭、容貌、友善、学业自我概念对抑郁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结论:自我概念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新冠肺炎相关压力源(COVID-19-RS)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新冠肺炎相关压力源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36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37.09%、54.40%;湖北省大学生在COVID-19-RS、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3.
采用孤独量表(UCLA)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工具,随机抽取平顶山学院325名全日制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孤独感和抑郁的现状、相关关系以及恋爱在孤独感与抑郁之间的调节作用.调查结果显示, 40.31%的大学生体会到孤独, 11.6%的大学生存在中度或高度抑郁;孤独感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恋爱与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恋爱在孤独感和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19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和归因风格量表,探讨大学生面临考试的情境时,对考试的重要性认知及对考试成绩的期待与抑郁、归因风格及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考试的重要性认知及对考试结果的期待与大学生的归因风格和抑郁程度显著相关。归因风格越乐观,抑郁程度越轻;归因风格越乐观,对考试看得越不重要,对考试结果的期待越好;抑郁程度越严重,对考试看得越重要,对考试结果的期待越低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群体对自己有较高要求,面对未来挑战承受更大压力,更易于遭受抑郁侵袭。以《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研究工具,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和抑郁水平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抑郁水平在年级、专业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与抑郁水平显著相关,人格因素中的外向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通过整体分层抽样方法对唐山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大学生的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中总体上有焦虑的人数比例为19.27%,有抑郁的人数比例为24.22%,有自杀意念的人数比例为11.72%;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无性别、年级、宗教信仰的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焦虑水平存在差异,但在抑郁与自杀意念上则无明显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自杀意念有差异,但在焦虑、抑郁水平上则无显著差异。结论: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20,(4):132-137
采用童年创伤经历问卷、自尊量表、抑郁量表和青少年风险行为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两所高校的8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童年创伤经历对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影响,并检验自尊与抑郁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童年创伤经历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杀风险;同时,童年创伤经历可以通过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自杀风险,并通过抑郁负向预测自杀风险。最后,童年创伤经历也可以通过自尊与抑郁的链式中介路径显著正向预测自杀风险。研究显示,童年创伤经历时大学生成年自杀风险的危险性因素,且自尊与抑郁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警官学院学生在"防非"隔离时期的情绪状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抑郁形容词检查量表对因"防非"被隔离的部分一年级警官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处于隔离期的警官大学生在四个量表的得分情况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并且以焦虑和抑郁情绪为主,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警官大学生在"防非"隔离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如平时.所以在某些特殊时期,更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与睡眠、抑郁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27名大学生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根据手机成瘾量表评分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析手机成瘾与睡眠障碍及抑郁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手机成瘾的预测变量.结果:高分组抑郁及睡眠不足导致的白天功能障碍评分高于低分组,抑郁、睡眠障碍得分与手机成瘾量表评分有一定相关性,年龄、性别、抑郁、睡眠状况是智能手机成瘾的预测变量.结论: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与抑郁、睡眠状况存在一定联系,三者之间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教育部门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以引导有抑郁或睡眠障碍的大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智能手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大学生无聊倾向、焦虑和抑郁的关系。方法:对河南省某高校的320名学生进行无聊倾向量表(BP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在无聊倾向总分、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除无聊倾向量表的创造力因子外(分别为5.26±1.50,6.02±1.50,p〈0.05),其他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也不显著。焦虑、抑郁、无聊倾向得分显著相关,抑郁在焦虑和无聊倾向的作用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3.98%。结论:焦虑、抑郁、无聊倾向关系密切,焦虑通过抑郁影响无聊倾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测验EPQ三项心理测量量表,调查某高校在校大学生587人,通过对所得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自杀”相关因素,为大学生自杀早期的干预提供依据,并得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综合评估,是预防发生严重心理问题和自杀事件的有效措施,各高校应该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原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周情情 《成才之路》2022,(6):142-144
在了解高职大学生抑郁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大学生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能找到干预和预防的对策.研究表明,大学生抑郁心理与人格、人际、情感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对高职大学生的抑郁心理现状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抑郁心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针对性对策,对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和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3.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 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合大学生心理调查量表和大学生的人口学信息编制而成调查问卷,对某市属高校大学新生和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表的数据应用Ep idata 3.02软件,采用双人、双机录入。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单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多因素Log 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情绪改善明显。干预组新生的抑郁情绪改善明显,而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抑郁情绪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大二、大三学生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入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等因素与大二、大三学生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在应付方式中自责因子,幻想因子,退避因子,解决问题因子,求助因子都与大二、大三学生抑郁程度有统计学意义。大二、大三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仍然较高,应重视大二、大三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抑郁状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作为一种负性情绪状态,在21世纪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大一至大四的7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不同程度的抑郁检出率较高;不同性别、不同出生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抑郁状态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被试、不同类型的大三学生抑郁状态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抑郁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1名大学生进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测验。结果:1.大学生群体的依恋类型分布为安全型依恋类型占14.9%,惧怕型占41.3%,专注型和冷淡型分别为21.4%和22.4%。2.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抑郁状况方面的差异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安全型的抑郁状况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类型,而其他类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抑郁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抑郁与成人依恋类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高职特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情况,探讨社会支持对高职特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社会支持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LES),在重庆5所高职院校中选取不同年级630名特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清楚地揭示了高职特困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间各种复杂的相关关系,同时揭示了性别差异与心理健康,是否独生子女与心理健康间的各种复杂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高职特困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河南省某监狱395例男性服刑人员进行评定。结果:(1)服刑人员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普遍高于全国常模;(2)抑郁和焦虑总分与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子女个数显著相关;(3)家庭住址、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和已服刑期在抑郁和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存在明显异常,应加强心理咨询和疏导。  相似文献   

19.
采用白尊量表(SES)、社会支持领悟量表(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等,对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在整体上低于一般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应对方式、资助方式和社会支持领悟水平与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显著性相关。应特别关注非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完善社会资助体系等,以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整体自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杀的有效预防和危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编自杀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I-90)、Beck抑郁问卷对我院1240名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通径分析探索自杀意念与各类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20.25%的高职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女生略高于男生,大学生自杀意念、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应制定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降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