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需要人才振兴.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对乡村人才的类型、数量、质量呈现精准化要求,管理型、技术型、文化型、领军型、劳动型人才成为急需.当前乡村吸引人才的有利条件尚未形成,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依然严峻.要解决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需要政府担当作为,通过开门引才、兴贤育才、精准用才、拴心留才等路...  相似文献   

2.
因传统古村落的资源丰富性、景观异质性、文化稀缺性以及振兴迫切性,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助推村寨经济增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文章通过对恭城常家村案例的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具有典型的双向互动关系.其中,人才、精神、资源、产业作为两者之间的联结要素保证了古村落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有效...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主要从体育赛事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体育赛事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此来彰显城市特色,激活城市发展潜力,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乡村振兴视域下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发展的困境: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发展的整合度不足;品牌效应不足;赛事组织制度欠缺,运行不规范。优化路径包括:深挖地方文化内涵,打造体育赛事旅游品牌;拓展社会参与方式,多维度推广体育赛事;建设体育旅游景点,打造知名体育旅游线路;优化产业运营体制,推动赛事供给侧改革;加强地方资源融合,提高城市品牌影响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充实体育旅游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蓬莱区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切入点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价值功能的理论角度分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及蓬莱乡村产业发展优势,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可持续的振兴,需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规划,在人才队伍、科技创新、长效机制、融合发展等方面,培育乡村新动能,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探讨出蓬莱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东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包括结合乡村文化特色和民风民俗,进行乡村旅游创意开发;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打造优质乡村旅游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乡村旅游与非农产业的整合;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升级乡村旅游的产业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巢湖市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区位交通、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文章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客观评述巢湖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条件、已经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构建融资平台和培育特色项目等具体的创建路径,以实现巢湖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推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国家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现状,明确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重要价值意义,提出通过明确乡村居民需求、挖掘乡村各方资源,依托体育赛事活动和丰富体育运动项目等方面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使之多元化、多样化、品牌化和产业化,最终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贯彻落实,全面优化和整合乡村体育、文化、旅游等资源,提高乡村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推动乡村体育、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激发乡村发展潜力,实现乡村产业融合,促进乡村经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业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现状、困境与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旅游发展需要探索多元模式、打造赛事平台,精准规划布局、美化乡村环境,保持文化“本色”、夯实基层治理,健全产业链条、保障农民收入,从而实现少数民族特色体育资源与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业有效结合,助推特色体育旅游产业振兴发展。诚希望本研究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典型路径有乡村旅游电商、乡村研学、乡村生活体验等,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农旅融合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乡村研学旅行为视角,运用管理学、社会学等方法,剖析目前合肥市乡村研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研学未来的发展策略,从而更好地助力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自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兰州市的乡村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即从传统的农业观光开始向基于农家乐为核心的多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迈进,全市各个县、区均拥有诸多特色景点。本文结合兰州市实际情况,首先介绍了乡村旅游总体发展意义,对兰州市乡村旅游产品进行了深入化、全面化的剖析;其次,通过SWOT法详细介绍了兰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针对其发展劣势和挑战提出了兰州市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重要策略,期望可以推动乡村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相应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乡村旅游依据利益相关者主导地位的不同可分为内生式发展模式、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以两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竹泉村和阿者科村为例,以乡村振兴的内容出发,从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个方面比较分析两种发展模式产生的不同影响,认为内生式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的社会效益高于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村民更易获得幸福感;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对当地政府的税收收入贡献高于内生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脱贫攻坚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化,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是保持乡村振兴发展方向、取得乡村振兴实效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效能.目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组织领...  相似文献   

13.
受经济状况、旅游开发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县域旅游产业迟迟不能突破当前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乡村旅游.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和乡村旅游的内涵出发,以湖北省蕲春县为例,在分析其乡村旅游供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更新旅游供给要素、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等手段推动该县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效可持续利用乡村资源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课题.乡村公共空间是集中体现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状况的宝贵资源,合理的景观营造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的生态、生活和生产的发展.当前,村民可达性强的典型乡村公共空间已基本得到关注、发展和利用,而一些特殊公共空间虽然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却鲜少得到关注.以龙岩市永定区龙门寺前的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为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典型的公共空间景观,它在环境、功能和营造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色.在营造时,应从满足村民的需求出发,融合地域文化特色,与周边的寺庙等资源形成良性互补,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06-2015年河南省入境旅游相关数据,采用消费水平评价指数、消费结构指数、消费结构变动度三个指标,对河南省入境游客旅游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消费类型属于滞后型消费,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主要是依赖于游客数量的增长,消费结构指数呈波浪式变动,有升有降,指数变化受长途交通、购物、其他服务影响较大,基本旅游消费的变动度大于非基本旅游消费,交通对河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动的贡献最大。应从优化旅游消费结构、加大旅游宣传与促销、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对河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主持承德市双滦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多方论证,成功被国家农业部、旅游局认定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并积极参与系列项目实施,以此为实例总结出了北方山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内涵、成功案例、类型、发展现状,提出了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功能单一、生物资源贫乏、缺乏文化底蕴、创新不够,缺乏对资源和传统技术的挖掘,很多项目难以形成优势产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造血和支撑功能弱等一系列主要问题,分析了产业发展的要充分利用好环境、政策、文化底蕴等区域优势,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制定规划,科学引领;借势发展,创新理念;依托市场,错位发展;加快改革,创新机制;加强领导,部门联动;加强组织管理,高水平定位等六方面发展建议,旨在推动北方山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贵州省拥有丰富的适于乡村旅游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当前,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就乡村旅游涵义、特点及贵州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分析了贵州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山区交通是山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基础条件和支撑要素,更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旅游业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探讨了山区交通的主要特征,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山区交通发展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重点阐述了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和协同演进关系,并论述了山区交通发展可以促进旅游经济收入提高、促使旅游决策形成、促进旅游开发和改善旅游产业格局等的山区交通发展的旅游效应.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神韵和魅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浪潮中迎来了新机遇,“非遗+旅游”成为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地方高校在区域位置、目标定位、地方合作等方面更贴近乡村,对于更好地挖掘和保护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研究广西沿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建设的利益博弈关系,目的在于复兴乡村经济,推动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巩固国家边境地区稳定。首先,分析乡村振兴内涵,并构建乡村振兴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在实现乡村振兴建设中,只有建设主体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实现乡村经济发展。其次,分析广西沿边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由于受到人才引进难、产业融合低、筹资能力弱与劳动力外流等方面的发展阻碍。最后,为广西沿边民族地区的构建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即:"产业集聚模式、城乡一体化模式、边境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