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最有前景的手段之一。目前,CCS领域的国际合作十分普遍,在这些合作中,知识能否得到有效的共享关系到整个合作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果。欧洲CCS示范项目网络是欧盟建立的首个技术示范的知识共享平台,有力地推动了CCS知识成果和示范经验的共享与传播。文章对这一知识共享平台的运作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其实践经验,提出了跨国CCS知识共享中的可行路径,旨在为中国在CCS领域以及其他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知识共享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立荣 《现代情报》2007,27(2):201-202,172
企业间合作创新的目的就是通过共享现有技术知识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文章论述了影响合作过程中的知识共享和有效转移的因素,认为在合作关系中建立合理有效的保障体系,将会提高知识共享程度与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3.
技术知识共享与保护都是成功创新的必需品。合作创新中,保护自身核心知识的同时,如何实现与其他组织间知识共享已变得愈发重要。围绕合作创新中技术知识共享与知识保护之间的关系、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以及平衡策略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合作创新的不同阶段,技术知识共享与保护间矛盾的平衡过程与策略的框架。最后,结合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随机因素干扰的情形下,通过建立一个随机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共享问题。运用动态规划方法分别求得了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协同合作博弈两种下均衡的知识共享策略和创新补贴比例,并对两种博弈模式下的均衡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1)在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协同合作博弈两种模式下,知识共享的成本及其创新能力、知识共享的边际收益及其折旧率对创新主体共享的知识量产生重要影响,当知识共享的成本及其折旧率提高时,共享的知识量将减少;当知识创新能力及其共享的边际收益提升时,共享的知识量将提高。(2)在协同合作博弈下,创新主体共享的知识量、知识创新系统的总收益、知识创新量的期望值和方差均高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的值。  相似文献   

5.
推进知识的共享与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大契机,特别是在如今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地域发展不平衡,师生比略大,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共享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加快教育资源的传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合作与创新、打造学习的共享模式,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论文通过分析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财经商贸方向电子商务课程中共享模式的教法与学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收获进行调查分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虑随机因素干扰的情形下,运用HJB方程和动态规划方法分别求解Nash非合作博弈和协同创新博弈模型下大学与企业的知识共享策略。结果表明:(1)两种博弈情形下,知识共享的成本越高,共享的知识量越少,知识共享边际收益越高;(2)协同创新博弈模式下的知识共享量、系统总收益均高于Nash非合作博弈,更易于达到Pareto最优,即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提升系统总收益;(3)在合作情形下,大学与企业的决策目标定位于整体收益最大化,使得双方在知识共享努力程度与整体收益情况均优于Nash非合作博弈,在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效协调下,合作策略是大学与企业构建协同创新系统,促进系统内知识共享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合作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能够促进知识积累和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突变创新的成功概率.突变创新的完整过程不仅包括狭义的突变创新行为,还包括创新成果的商业化.通过一个整合框架,分析在企业合作背景下,知识共享对于突变创新的促进作用和企业家导向与技术动荡性对企业的突变创新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共享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突变创新行为,企业家导向会促进突变创新与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技术动荡性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兴的创新合作方式,以此为平台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探索价值。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主体通过激活创新要素、共享创新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来获得创新成果效用的最大化,其本质就是损益与共的企业与学研机构之间的互利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合作双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共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环境,并能够保持连续有效的培养效果,是一种超越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更加优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动因机制、目标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通过多主体建模仿真证明了该机制的正确性;最后从利益协同、人才聚集、信任分派、知识共享和建立国际化的协同创新平台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兴的创新合作方式,以此为平台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探索价值。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主体通过激活创新要素、共享创新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来获得创新成果效用的最大化,其本质就是损益与共的企业与学研机构之间的互利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合作双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共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环境,并能够保持连续有效的培养效果,是一种超越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更加优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动因机制、目标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通过多主体建模仿真证明了该机制的正确性;最后从利益协同、人才聚集、信任分派、知识共享和建立国际化的协同创新平台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能力差异与合作创新动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炜  唐元虎 《预测》2001,20(3):20-23
企业参与合作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动机,成本共享和技术共享,合作伙伴间能力的差异对合作动机重要,本文通过一个有知识溢出的两个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比较了自主创新、成本共享、技术共享几种创新方式的均衡结果,得出结论:当企业具有同质的资源和能力时,成本共享是企业合作创新的主要动机,当企业的能力互补时,技术共享是企业合作创新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1.
朱桂龙  张艺  陈凯华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69-1686
基于一个科学知识图谱视角,以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的特征在过去近50年(1966年-2014年)期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研究范围由早期零星式的探索性研究发展到目前规范化的系统性研究,研究视角由早期的线性合作创新模式发展到当前的非线性交互创新模式,研究热点由早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相互关系的研究扩展到当前的三重螺旋创新模型、技术(知识)转移、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及产学研合作所带来的影响等多样化研究。同时发现,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领域在早期主要受到熊彼特(Schumpter)创新理论和罗格斯(Rogers)创新扩散理论的影响,而当前主要受到官产学三重螺旋创新理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演化进程,把握该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12.
贾卫峰  党兴华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50-1757
技术创新网络的扩张与核心企业的成长相互促进,相互决定,形成了复杂的共生演化关系。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必须在各个层次上构建网络,维护多层交互作用,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从企业间关系耦合的视角,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形成过程,提出技术创新网络中各结点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是一种相互间的知识协同。研究发现,企业间技术交流的过程就是企业间知识匹配——知识流动——知识控制的过程,而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企业结点也是通过这三种状态,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影响到与其他结点的知识协同,并最终成长为核心企业。  相似文献   

13.
刘凤朝  罗蕾  张淑慧 《科研管理》2021,42(11):155-163
    本文依据知识基础观和组织学习理论,建立企业知识属性和企业间知识关系共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综合分析框架,研究合作伙伴知识多样性、合作伙伴与焦点企业间知识相关性对焦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焦点企业内部知识复杂性的调节作用,并运用医药行业上市企业2007—2016年专利数据和负二项回归模型验证相关假设。研究发现:合作伙伴知识多样性对焦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焦点企业知识复杂性对该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合作伙伴与焦点企业间知识相关性对焦点企业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焦点企业知识复杂性对该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产生机理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运生 《科学学研究》2009,27(6):925-931
 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合作共赢性、系统复杂性、技术标准化、技术模块化等本质特征,引发了传统R&D项目管理风险以外的依赖性风险、结构性风险、专用性资产投资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资源流失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六种典型的合作风险,其风险产生机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集群、虚拟企业、企业动态联盟、集群式供应链、地域性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7.
   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由区域、区域间合作关系构成的合作网络,以及知识元素、知识元素间组合关系构成的知识网络共同构成的依存型多层网络。利用1997—2017年我国跨区域产学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结构洞和知识网络的多样性、组合机会显著正向影响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知识网络的多样性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和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知识网络的组合机会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因此,区域创新中应充分利用产学主体的合作网络优势位置和知识网络优质资源,为跨区域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8.
陈俊喜  赵雷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31-133,138
随着服务经济的兴起,服务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作为服务科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服务创新过程本质上是服务系统间通过能力交换和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知识传递和信息转移过程,服务系统间的知识共享影响服务创新。运用博弈论原理构建了服务创新中的知识共享博弈模型并进行了演化路径分析,得出了服务创新中的知识共享水平与奖惩力度、合作次数和协同系数均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全球创新价值链模式的国际研发投资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战仁  李一莉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487-1495
全球创新价值链作为新近出现的组织当今国际研发投资转移的主要方式,势必对全球科技创新的微观基础产生根本性影响。它打破了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主要为其产品提供本地化技术服务的功能格局,是国际分工进一步朝纵深方向发展的外在表现。在对全球创新价值链模式的国际研发投资转移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论文对全球创新价值链模式的国际研发投资转移的动力、影响,及其对中国自主创新升级的启示进行了系统阐述。论文认为,国际研发投资转移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何种方式实施国际研发投资转移,以及这种方式背后的驱动力量及协调机制对中国自主创新升级及区域转型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