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这一文学作品,除人物、故事情节这两大要素外,还有环境,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描写又叫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地位看似闲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设置安排,不能  相似文献   

2.
景物描写是指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小说中,它是典型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作品主题方面,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作为人物活动的舞台,景物描写也是典型性格形成的依据之一。在散文作品中,景物描写也不失其重要性。作者常常通过景物描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有时,也通过景物描写来暗示、象征某种思想或追求。因此,不少作家在景物描写时,都充分地调动一切描写手段,尤其是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把它写好写活。本文着重论述在景物描写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几种修辞格的运用。 一、比喻是景物描写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辞格。文学作品中为了渲染气氛、塑造形  相似文献   

3.
崔书根 《成才之路》2010,(17):I0020-I0020
小说的主体是人物,可人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物离不开景物的衬托,这就好比烘云托月,小说中的人物就是皎皎之月。景物就是美丽的云朵。两者相依相生,相映成趣,所以说好的小说离不开成功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景物的描写。  相似文献   

4.
<正> 把自然景物作为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使之为表达思想感情或塑造人物形象服务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并取得过光辉成就。但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只注重诗歌(主要是田园山水诗)和散文(主要是游记)中景物描写的研究,而对古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艺术则很少有人问津。本文试图通过唐代小说中景物描写之艺术特点的探讨,说明它在小说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景物描写是小说环境描写中的重要内容。许多小说景物描写特色鲜明,作用多多,如鲁迅《药》中对秋天后半夜的景物描写、对老桂买药后太阳的描写,以及对清明节的景物描写,就很好地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相似文献   

6.
陈琳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2):176-177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写到 :“体物为妙 ,功在密附。”意思是描写景物 ,作者要想极尽其妙 ,功力在于“密附”。所谓密附 ,语意相当于“贴切”的意思。就写景来说 ,要以贴切的语言 ,如实地显示景物的特点 ,形成景与情水乳交融的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呢 ?一、写景要真实景物描写作为艺术形象的一部分 ,作者应不能脱离客观景物的特征 ,在这一前提下 ,要把景物的色、状、味等属性写得维妙维肖 ,这并非说事无巨细什么都写 ,而是要依照题旨选取富于代表性的东西绘声绘色地加以表现 ,给人以真实的感受。如高中语文第四册 ,鲁迅小说《祝…  相似文献   

7.
黄伟严 《快乐阅读》2011,(23):144-145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包括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在记游的作品中,作者多借此抒发感情;在文学作品(含小说、散文和诗歌)中,作者常以之烘托人物心境,渲染故事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中心等。因此,掌握一些景物描写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景物描写可以创造某种气氛,来烘托人物性格,展示事件背景。景物描写包括对自然景物、社会环境和场面的描写。自然景物是文章中常见的描写对象。景色,能看、可听、有味。景色怎么会是有味道的,还能够听呢?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小说创作借鉴了中国传统抒情文学的艺术经验,以诗歌笔法为小说技巧,赋予了小说一种诗意的美,将古典诗歌中的写景经验融入到现代小说的创作中。鲁迅小说中对景物的描写大多以平常之景为对象,运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将景物描写与小说的情感表达紧密结合,对营造小说的情感氛围、烘托人物性格、寄托作者情感以及加深小说的主题意蕴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鲁迅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事实上正是达到了情景交融与文外之旨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0.
明代既是武当山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武当山游记创作的繁荣时期。这时期的武当山游记创作,在景物描写方面注重对神韵的追求;同一景物在不同作者笔下,因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神韵。在游记景物描写中又因作者们情感的不同,使他们的景物描写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正>不少经典小说中都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然而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往往不能领悟到景物描写的作用。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品读文本,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文本情节和人物特点分析景物描写,探究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到的特殊作用。在多角度赏析中,学生可以逐步发现景物描写能起到引入和过渡的作用,能促进小说情节发展;景物描写能起到烘托反衬效果,能突显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2.
《草原》一文主要介绍了作者第一次到内蒙草原的见闻及其受到的热情款待。文章第一自然段是景物描写。从描写景的详略简复看,这段景物描写属于详细描写型;从取景角度看,它又属于动静交织类。作者为什么要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又为什么选用动静交织的取景角度呢?细读全文,作者之所以要详细描绘景物的目的有三: 一、展示环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景,接着分别写了迎客、相见、款待、联欢的盛况。显然,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为后面发生的四个场面的盛况,展示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既为盛况增添了诗情,又为盛况增加了画意。 二、烘托气氛。作者在开篇着力于景物描写,一方面向读者说明了草原是辽阔美丽的,更重要的是为下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的景物描写主要采用的是白描写法。以描写明月和白雪等景物为主,其目的是为了抒情,为了写人;其作用是为了突出主题,深化人物性格;其特色是以少胜多,蓄意无尽。  相似文献   

14.
对于鲁迅小说《故乡》的教学,许多教师往往注重了它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批判思想,忽视了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只是把它简单的当作环境描写去理解赏析。认为《故乡》中着墨不多的四段景物描写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它是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和中国文人传统审美思想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5.
景物描写是小说创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技巧,也是鲁迅非常重视的一种表现手法,鲁迅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追求简约与丰富的统一,追求融情语于景语的诗性意境,凸显象征色彩,蕴含着反讽意味,具有极高的典范性。  相似文献   

16.
景物描写是我们小学生习作的重要内容。在描写景物时,我们往往无从下笔,或者只是粗略地勾勒景物轮廓,而语言平淡,写空话、套话的现象较多。那么,如何在描写景物时有话可写、富  相似文献   

17.
一、注意周围景物的搭配描写。任何景物,都有一个环境。有时候,被描写景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与周围的景物有关。如济南的冬天之所以美、之所以暖,这与济南周围秀美的小山和秀美的河水有关。如果没有周围秀美的山和水的描写,济南的冬天是不会那么美的。有时候,被描写的景物虽然也美,但加上周围景物的描写,会更美。如《天山景物记》中,作者在描写“迷人的夏季牧场”时,还描写了牧场周围“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这就使得“迷人的夏季牧场”更加迷人,更加美得充实、美得完整。二、注意局部与整体的搭配描写。有时候,单就一个局部来说,可能是美的,甚至美得很,但如果把它与整体联系起来进行搭配描写,或许更美。譬如,《天山景物记》中,作者在描写草原上肥壮的牛羊时,写道:“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  相似文献   

18.
<正>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议论的文章,常常会涉及对周遭景物的记录与描写景物描写的对象非常广泛,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描写它们。那么,如何能让我们笔下的景物更加生动,以此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呢?在借助景物描写抒发情感之时,不妨从下文描述的几个角度着手,让景物描写更生动,让情感表达更充沛。  相似文献   

19.
刘鹗小说《老残游记》的景物描写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这种描写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作者深刻而精细地观察,是成功描写的基础;用"个性化"语言描述景物的过程中,又处处着意绘画美。这就使刘鹗笔下的景物描写坚实独到,又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20.
田旭 《初中生辅导》2023,(26):27-29
<正>景物描写,又称环境描写,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成功的环境描写可以起到交代时令、渲染氛围、刻画人物形象、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推进故事情节等作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小说,都离不开景物描写。景物和人物是文章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支撑着文章的主体结构。因此,景物描写是初中学生必备的写作技能,是需要在阅读中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训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