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修辞同义词形成的基础较多,本文根据《诗经》的特点,从五个方面探讨了《诗经》修辞同义词产生的基础,即《诗经》章法构成同义;方言词语的融入;诗、乐结合的需要;诗歌押韵的需要;诗歌节奏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瀛奎律髓》是方回的一部诗歌评点著作。在评点中,他使用了多种圈点符号,主要有字旁加斜长点、字旁加小圆圈等,各种符号均有较明确的分工作用。方氏使用评点符号的初衷是为了示读者以学诗的门径,但在评点中体现了他对诗歌修辞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使诗歌语言永远鲜活、耐人咀嚼,打破常规是获得陌生化的常用手段.我们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经典诗篇,从语音、词语、语法、语体、修辞等五个方面对诗歌语言陌生化手法进行了分析.语言的陌生化是诗歌语言教学的原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语言的陌生化手法,从而获得审美"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  相似文献   

4.
李欣 《文教资料》2013,(21):15-17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着眼于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本文分析了词语修辞与语言美的关系,结合汉语实例,论述语言修辞的“巧妙配合”.  相似文献   

5.
对晚明清初桐城方氏三姐妹的不同人生遭遇做考察后,发掘其各自的诗作特质,同时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她们诗歌风貌多元化的深层原因,在双向考察中归纳方氏三姐妹诗作特质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诗歌创作的生涯中.十分讲究修辞艺术。他匠心独运地锤炼词语,字字力透纸背;他运用多种辞格直抒胸臆,从而使他的诗歌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方面步入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朱淑媛 《考试周刊》2010,(23):92-93
在英语文学文体中,特别是诗歌小说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文学效果,词语搭配往往有变异。本文从矛盾、共轭、移就三种修辞手段的角度来分析英语文学文体中词语搭配变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网络词语是当今在网络交流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词语,它的出现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与修辞的关系结合得很紧密,本文就网络词语的修辞效果进行了讨论,并对网络词语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主体,是诗歌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的灵魂。译诗要发掘意境,领悟诗美,把意境和审美有机结合起来。发掘诗歌意境,首先,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文学修养等。其次,可从意象、修辞、句法结构等方面入手。再次,可对字、词、句进行点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论田园诗歌的艺术美感——从陶渊明的田园诗谈艺术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园诗歌具有很强的美感,从语言到修辞,从质朴到恬淡,田园诗流露出了一种意境悠远的美。作为田园诗歌的著名代表,陶渊明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创作的诗歌恬淡醇美、本色自然,受到了历代诗歌理论家和文学爱好者的高度评价,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本文主要对从陶渊明诗歌中所绽放出的艺术美感和艺术魅力作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新诗在语言结构上,词与词的搭配经常出现超出语言常规的现象。不论是从词的组合关系、修辞手法,还是从修辞效果来看,这种超常的搭配都产生了异于寻常的表达效果,使新诗不断保持新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2.
《左传》中保留着极为丰富的委婉语,这些委婉语的大量使用反映出春秋时期的修辞艺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左传》委婉语的构成方式有三种:一是替换语词,包括替换为表谦敬类语词以及替换为语义相关类语词;二是转化语句,包括转化为请求性、假设性以及询问性语句;三是赋诗引用,包括赋诗引诗以及引用熟语(谚语)。  相似文献   

13.
吴敬梓的扬州诗词特色鲜明。它大致体现为: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善于用典,运古如新;锤炼字句,讲究修辞。吴敬梓扬州诗词自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琴 《成才之路》2020,(5):52-5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诗歌资源,引导学生发展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围绕修辞、填补空白,斟酌词句的用法,感受意象并进行重新组合,体会景物描写,感受其中的情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品味诗歌的韵味。  相似文献   

15.
王维诗中25个颜色词共出现306次,从宏观层面可将其概念义分为造字本义、色彩义、普通名词义和抽象引申义四类,从微观层面上可分为象征义、通感义、借代义、情感义、动态义等五种附加意义。王维诗中的颜色词中可系联出四组同义词,为表达修辞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修辞美学角度,深入探讨了我国占典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种类、叠字修辞的滥觞及发展,叠字修辞的美学效果,丰富和深化了我国占典诗词叠字修辞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文论述了孟浩然诗歌的词汇、造句、修辞和语言的艺术特色与创造。认为孟浩然诗的语言风格是平淡而新奇,大巧若拙,善于运用词性的搭配和句式变化,使诗的语言随思想情感的跌宕起伏而出现舒缓紧凑平和激烈的变化。孟浩然诗的语言是以自己时代的诗的语言为基础,吸收唐代的口语和唐以前的优美语言为特色,抒情语言中带有鲜明的叙述性,将平淡型的语言与豪放型和婉约型等多种类型的语言相结合,达到了自然高妙的境界。孟浩然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是盛唐前期诗人,对唐诗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诗歌语言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特色在于诗歌语言以其抽象词和具象词的嵌合、修辞的别具一格、词性的灵活变化、语法打破常规四个方面来体现张力和弹性。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词以娴熟和美的音律,自然平淡的语言,清新深邃的意境,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塑造而称誉后世。其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主要特点有用喻新颖,传情至妙,达意至深。注重锤词炼字,词章功夫毕现;运用叠字叠句,描写层层深入。  相似文献   

20.
王维写景诗具有独特的魅力,这得力于他的用字艺术。他善于用最直接的语言表现客观景物,常常能形神兼备,常字生新;借助多种修辞手法使表意更加生动形象,神韵十足。这些技巧给读者很多审美愉悦和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