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着眼大局,关注长远,体现多元、开放、综合教育理念的"大教育观",区域性集中授课无疑是走出"学校"小范围,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在教育时间、空间和形式上开辟更广阔领域,以实现最大教育效益的全新教育模式之一。这种在教学时间、空间和形式上的整合、统筹与共享其实就是一种整体教学视野。相对于传统分校授课模式,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区域性集中授课模式的特色与亮点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统筹"、"整合"、"共享"与"保障"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混合式教学广泛开展的大背景下,依托现有“通信抗干扰技术与应用”课程基础进行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研究,是创新课程建设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必然趋势。就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现状、意义、建设构想等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为“通信抗干扰技术与应用”课程在线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思路,为其他课程开展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建构基于生态环境的园本课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生态环境的园本课程需要幼儿园根据本地的环境特性来开展课程建设,在“以生态文化为依托,以生活活动为主线,以幼儿和谐成长为取向”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采用“统筹兼顾”“由表及里”和“分综结合”等课程总体构建策略;在具体组织和实施中采用“观察-引导”“动手-体验”和“表演-升华”三种模式,以保证基于生态环境的园本课程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类专业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人工智能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基于OBE理念设计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方案,形成了基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授课内容与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动手实践环节。设计的课程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点逐渐放在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上。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拓展互联网学习空间已经成为一项受到高度重视的任务。在我国大力倡导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的背景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开始朝着理想化阶段发展,并为改革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等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网络学习空间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灵活的学习方式及全面及时的教学评价的优势,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与环境支持。依托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课堂的监管,还能够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的通用技术课程已经开展了8个年头,打造高效的通用技术课堂,恰恰符合广大一线教师的需求。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重点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使学生从“吃鱼人”变成“渔者”。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呢?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为基本目标的一门新课科,是国家规定的面向普通高中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立,既是加强和改进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为保证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应配备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必备、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的仪器、工具、设施、资料和防护用具。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环境建设和器材装备既有与其它学科共性的一面,又有其自身的特性;既要体现课程理念,又要满足教学要求;既要符合装备建设的专业性,又要充分保障师生的安全。制定一个与通用技术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涵盖专用教室建设、配备标准、技术环境、安全保障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整体解决方案”是确保通用技术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准确理解设置通用技术课程的必要性,明确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是制定整体解决方案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试点专业建设,多数课程也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授课模式和评价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理实一体课程是当前高职课堂组织的一种趋势,探讨理实一体课程的组织管理与评价模式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最后一站,2012年才在全区正式实施高中新课改。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改实施后增设的一门新课程,为此,广西积极开展和组织全区相关教师参加了针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的培训,并在区内召开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研讨会。下面,笔者就加强高中通用技术建设提出几点意见,仅供参考。一、对授课教师提出的要求笔者建议,授课教师可选择40岁以上、具有工科或理科专业背景、之前从事物理或劳动技术相关教  相似文献   

10.
汤珏弘 《中国教师》2023,(12):29-32
杭州市西湖区依托数字化平台“三名”在线,实现课程资源的融通。通过“名校在线”建设,实现互补化教研,名校与受援学校教师共研教学设计、同任授课教师、师徒互补提升,助力校际共发展;通过“名课在线”建设,保障校本化教研的质量,以“学课、改课、晒课、研课”为载体,拓宽教研路径,重构教研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名师在线”建设,聚焦教育教学难点,实现名师工作室联动教研,以集群联合探究、共同创生在线课程资源的形式,撬动了学科教学在区域层面的生长。以“三名”在线课程资源为载体的多级教研联动,打造了区域教研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重构了教研模式,拓宽了教研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美国NOVELL公司合作,将在全国开展计算机“网络管理师”培训.计算机“网络管理师”培训开设两门课程:“网络技术基础”和“Netware4网络管理”,共约90学时(含电视授课、面授辅导、上机实习等教学环节).“网络技术基础”是一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结合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本科生《免疫学实验技术》课教学现状,文章拟从理论课授课方式和实验课考核等方面探讨免疫学实验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综合运用“教师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分享”的授课方法,培养本科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生产遇到问题的能力,以期结合新疆马、骆驼、驴、牛及羊等产业实际情况,建立服务于新疆特色的专业课程,以期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出能为牧民及养殖企业精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优秀兽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装备在线     
南京市全面开展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 为适应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南京市教育局从2006年起启动了通用技术实践室的建设,先后制定了建设标准,在十三中、教院附中进行了试点建设并召开了工作推进会。根据要求,到2009年底伞市65所高中将全面建成通用技术实践室,2009年下半年市教育局将集中进行评估验收,评估验收既考查通用实践室装备情况。  相似文献   

1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158-160
为了借鉴国外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理念,在系统参与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生实验课程"扫描电镜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实验教学的特色,重点剖析了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授课模式,其中,与科研结合、问题导入的设计性实验特色明显,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分析能力成效显著。借鉴该实验教学模式,应建立适合我国专业特色的研究生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对航空航天高质量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基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课“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多年授课经验,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以求破解之道。围绕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4个方面进行探索。经多年实践,课程取得了预期的育人成效,基本达到了课程思政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希望对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构建隐性思政教育方式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以《现代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为例,采用案例事件、产业数据材料和实时政策方针为载体,开展教学设计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同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理想信念及价值取向,领会国家战略发展相关精神。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正确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引导,以期为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教师和虚拟数字人教师协同授课的“双师课堂”视角,赋予人工智能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模式新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人工智能课程涉及多学科知识,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给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带来了诸多难题。本研究在梳理人工智能课程、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内涵的基础上,依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和知识建构理论,引入虚拟数字人教师,构建了基于“双师课堂”的人工智能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模式,其内涵包括真实项目活动设计、学生自主参与知识建构、“双师课堂”协同教学、学生跨学科能力培养、跨学科学习效果评价等。同时,应用该模式在中学人工智能课程中组织教学并形成系列教学案例,以期为研究者和教师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中心小学找准办学突破口,依托丰厚的地域文化,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在校本“五色课程”创设与实施过程中,学校从创设融会环境、创建融通结构、创新融合课堂三方面开展实践,并探索课程评价模式,增强了课程的结构效应、内涵效应、特色效应与辐射效应,不断提升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并实现以“课程”撬动学校办学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通识课程之一,已成为当前高职“双创”教育的必修课程,将学校特色文化融入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一种方式。“行知文化”的核心内涵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目标高度一致。基于此,分析了高职“双创”基础类课程建设现状,论述了将“行知文化”融入“双创”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阐述了“行知文化”融入“双创”课程的成效,旨在倡导将陶行知文化融入“双创”教育课程,对课程内容、授课模式等进行改革,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以“行知文化”为引领的“双创”课程体系,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步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0.
2020年初,“雷达与通信导航”课程基于“互联网+教育”开始探索线上授课模式。课程基于线上教学特点,依托腾讯课堂直播平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品课程(在线教学)平台和微信群设置三维立体教学空间,通过创建丰富的课前课程资源、采用多种形式的课上教学和答疑活动、设置注重学习过程的课程综合评价方案3个阶段,完成了48学时的全线上授课。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与上一学年相比,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有力保障了该课程教学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