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放眼当今中小学课堂,“热闹”似乎已经成了现代课堂生活的追求与标志。而让课堂热闹起来的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安排课堂讨论。 在“讨论”变得日益流行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来看看“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在学科教学法中,历来就有“讨论法”一说。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讨论”,自然是可用可不用的,使用权在于教师。这时,“讨论”就是一种纯粹的手段,追求的是讨论获得的答案。如今,“讨论”更趋向于是一种基本的课堂组织形式。这不仅仅是说“讨论”在课堂上出现的频率更高了,更重要的是“讨论”的价值得到了提升——讨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是  相似文献   

2.
对话教学:负责任的课堂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入“师心”,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对话的实质应是一种对学生集体、知识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负责任的教学。对它的基本表征、遵循原则及实现途径进行探讨有助于实现“负责任的课堂交往”。  相似文献   

3.
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几种不良的倾向: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很多对话是空对空的无效对话,就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一、对话前提:深味文本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中介。课堂要达到有效对话,教师首先要加强与文本的对话,亲身体验,然后才能依据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如何做到…  相似文献   

4.
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几种不良的倾向: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很多对话是空对空的无效对话,就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长辉 《成才之路》2010,(36):11-11
当前,新课程理念正在内植于教师头脑,外显于课堂。许多思品课堂特别是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上,课堂活动非常"热闹",这种"热闹"既表现在形式的多样,如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又表现在学生情绪高涨而产生的课堂喧闹。似乎一节思品课没有讨论,没有表演,这就不是一节成功的、有效的课。说实话,难道“热闹”就等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在对话过程中,“摒弃分析,注重感悟”、“鼓励个性表达,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情,关注课堂生成”已越来越成为当今语文课堂所追求的方向。但只要深入思考,我们便会发现不少语文课堂更偏重于追求一种形式上的喧哗与热闹。很多对话交流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刻;讨论问题浅尝辄止,难以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对话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获知效率的高低。改变“浮光掠影”式的教学,把课堂对话引向深入,在当前对话教学中显得格外必要。一、…  相似文献   

7.
张花 《文教资料》2012,(15):163-164
;对话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词,成为人们一种生活的状态。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场所。当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导演着一次又一次热闹的场景对话,似乎只要课堂有了对话与互动,就是好课,其实并非如此。因此,对话课堂研究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劳忠娣 《上海教育》2010,(12):63-64
在现实课堂中,小组讨论似乎已经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式。然而,我们也看到,很多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只是表面热闹,学生之间并无实质性的对话。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小组讨论应有的效果呢?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讨论时机是一个影响讨论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中,如果我们组织小组讨论的时机不当,不仅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使得这一环节的教学低效或无效。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思考,我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一个小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师论坛活动。在会上,一位老师谈到了“不在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的观点,我当即表示赞同她的看法。确实,这个问题我也曾经进行过思索,并且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一点实践。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初期,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质的转变,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对话”,气氛非常活跃。读一读、演一演、讨论交流、观看录像等形式在课堂上屡见不鲜。似乎,气氛活跃证明了学生参与度高,主动性强,热情高涨,学习效果好。但是,冷静地分析这热闹的课堂,其实掩盖了真实的问题,存在着很多隐患。其一,热闹的课堂不符合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自从注入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后,沉寂的课堂因为“对话”而显露出勃勃生机,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在公开课和观摩课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说已经遍地开花,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几乎成了语文界的口头禅。诚然,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至少这给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注入了新鲜的空气。然而,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无意问会发现课堂上是你说,我说,大家说;师生问答、生问生答、探究交流,一片“对话”声。但静心一想,这种“对话”、“热闹”是确实“热闹”了,但在这“热闹”的背后,似乎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金飞 《辽宁教育》2009,(11):49-50
新课程改革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然而客观审视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在由“多维详实的目标设定、天衣无缝的教学设计、眼花缭乱的媒体课件、热闹非凡的小组讨论……”所组成的繁华而热闹的课堂背后,教者对于“形式”的追求,往往多于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关注,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与高效、本真的新课程对数学课堂的要求相比,似乎是在背道而驰。为此,有必要建构形式简约、务实高效而内蕴丰盈的数学课堂,回归数学本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日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无论你走进哪个课堂,随时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合作学习,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似乎获得了解放手脚、张扬个性的机会,教师旁观也似乎落得个悠闲自在。然而,透过“红红火火”看本质,却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只重形式,走过场,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质,特别是公开教学,尤为突出.已步入合作学习的“危险地带”。其突出表现为“四重四轻”。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以后,在语文课堂上,讨论、合作、角色扮演等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方式被运用得轰轰烈烈。与此同时,教师经不住多媒体的诱惑,纷纷操起技术的利器。于是乎,花样百出的课堂,似乎是比“开心辞典”更热闹的“快乐大本营”;所渭“滴水不漏”的课堂,似乎是高明的“连环阵”,环环相扣;所谓“深度挖掘、另类解读”则是乃一种风景,课堂成为少数学生佼佼者与教师精彩“对话”的“直播室”。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教学,所以有的教师就拼命在教学形式上大做文章,好像学生越兴奋、课堂越热闹就越好,把热烈的课堂气氛当成了语文课追求的主要目标,这样就不自觉地走进了新课改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一味地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 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答记者问式”、“辩论式”、“智囊团式”……这些新的构想有利于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但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教师浅层次的提问引来了课堂肤浅的热烈,课堂上经常把庸俗的问题当作平等对话,“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然而,在各种规格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和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音乐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好多课看似热闹,实则无效。  相似文献   

17.
“对话”以及由此而生的“对话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的新形态.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对“对话”内涵的不理解,导致一些无效的对话.本文从课堂对话的现状谈起,分析了现状产生的原因以及改变现状的建议.“对话”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纵观多年来的课改,语文课堂"活"了,"热闹"了。可课堂上赶时髦、走形式、摆花架子的现象较为严重,语文课堂上时常出现活跃而不扎实、花俏而无实效、热闹而无秩序的现象,"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课堂应追求有效,避免无效,杜绝负效!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语文课真正成为"语文"课?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此,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觉追求。教师“一言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以对话为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实质的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无效对话,形似对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剖析对话教学中的伪对话因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审视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打着“对话教学”的幌子,脱离文水,一味追求课堂的纷繁热闹,虚应对话滔滔不绝.学生肢体活动频繁,多媒体变幻陆离;另一方面.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漠视文本或者堆砌文本,开掘所谓“深度语文”,热衷于贩卖后现代文学理论以及外国教育理论的名词术语,课堂上层层盘问,强调思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