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学术研究成果库是中国档案事业史知识库的4个子库之一,收录自近代以来档案学界、文史学界以及国际汉学界关于中国档案事业史的学术研究成果。其数字资源依据历史时期、专题和文献类型等划分类目;作者简介、内容摘要与评价等著录项目将反映中国档案事业史学术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批准立项的《中国档案事业史》包括有“一库”(知识库)“三史”(《中国档案史》、《中国档案管理史》、《中国档案学史》).本文对“三史”的总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及少数民族“三史”的总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于《中国档案文化史》的编写,提出了要继承已有的中国档案事业史、考古学、中国图书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成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档案事业史知识库“出土文献资料库”收录出土文献中宋元以前历史档案精选,以出土文献载体为准设定六个二级子库,每个子库依据各自载体特点划分类目、设置著录项目,著录资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档案馆藏资料库”收录各级各类档案馆明清至民国及建国以后历史档案特藏,依据不同档案馆层次划分为五级(类)类目,著录资料参考相关网络资料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既是中国档案事业史的分支,又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部门史.但迄今为止,对这门边缘学科的创建问题尚未引起档案界学人的关注,属于一项填补空白的课题.这项课题难点虽多,但意义重大,亟待开展研究.一、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研究亟待开展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是一个边缘学科,它既是中国档案史的分支学科,又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部门史,同时又和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史料学、文献学、古籍学、文物学、考古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要充分利用中国民族史、民族史料学、边疆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古代各民族的档案史料、出土文物,以补充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文献资料的不足,并提供实物见证.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档案史的整体构架、研究范围、研究视角、研究资料及发展脉络等,进行较为宏观的整合和描述,梳理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现象,阐述历史特点,总结历史规律,而系统地收集整理有关少数民族档案史的资料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2010年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档案事业史"获批立项,项目的总体架构是"三史一库":"三史"即《中国档案史》《中国档案管理史》《中国档案学史》,是项目研究的主干部分;"一库"即"中国档案事业史知识库"。"知识库"是为中国档案事业史研究搜集整理学术资料服务的,技术性强、涉及面广、数据量大,应该说是项目中难度较大的部分,由于参与人员多是初次涉猎这一领域,有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们称之为“中国档案事业史”的这门学科是一门老课程了,档案界泰斗吴宝康先生在1996年这样说过:“从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期档案专修班开讲算起,已有40多年。我们习惯称之为中国档案史,其实就是中国档案工作史、中国档案事业史,它是我国档案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7.
张学辉 《兰台世界》2017,(22):20-22
《中国档案事业史》是档案学的专业基础课。加强对档案史课程教学研究,对于促进档案学人才培养、推动学科的继承和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档案史教材严重滞后,应推进该课程的教材建设,不断充实学科教学内容,增加有关科技档案、专门档案以及少数民族档案等方面的知识,在授课方式上采用按专题讲授的方式,并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网络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邹家炜、董俭、周雪恒同志编著的《中国档案事业简史》(以下称《简史》),在该校内部教材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加工成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3月公开出版。该书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档案史的最新本科教材,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教材二等奖,并定为我国高校档案学专业的推荐教材,又被中国档案学会评为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档案学界有着重要影响。对这部重要学术著作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笔者不揣浅陋,试对这部著作谈一些看法,以期促进中国档案史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巨大变革的影响下,外国档案事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档案自身、档案机构、档案管理活动、档案学理论以及档案法规、教育和科研等方面。由黄霄羽主编的2004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档案事业史》一书,是新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档案史》是研究我国档案、档案事业、档案学产生与发展等内容的一门重要的档案学分支学科。针对目前《中国档案史》教材存在的诸多不足,作者对中国档案史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科学总结,对重写《中国档案史》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重写《中国档案史》教材的时机已经成熟,档案工作者应该适时把握时机,重写一部全新体例与内容的《中国档案史》教材。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界大多认为,中国档案事业史的主体是由历代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演进与变迁以及档案学史构成的,但是前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历史图景及内容结构还是有显著差异的。隋唐时期是重要的分界点。文章还讨论了可能仍为学界所忽视的“档案研究”与“档案学研究”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外档案事业史〉学习指导》一书于2022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分为上下两篇共15章,38.2万字。该书是全国高等院校档案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外档案事业史”的支持性、辅助性、指导性学习参考书,上篇为“中国档案事业史”,分7章进行指导;下篇为“外国档案事业史”,分8章进行指导。旨在使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加强对各个章节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内容要点的掌握,该书体例、格式面向教学和学生,主要是为了帮助在校大学生、基层档案工作者和档案爱好者更好地学习“中外档案事业史”这门课程,更好地了解中外档案事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出于发挥档案资源资政作用辅助政府决策的目的,档案学界提出建设面向决策的档案思想库的设想,但因智库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辅助决策的专业机构,二者在功能定位上产生冲突。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分别从横纵两个维度分析了档案知识库与智库概念与应用的差异及互补之处,经过分析将档案知识库定位为前端资源整合库并详细阐释了这一定位的含义及其建设的内容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了将档案知识库区别于智库,定位为“前端资源整合库”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陈子丹著的<外国档案事业史>是一本描述世界各国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情况及其发展规律的著作,对于我国档案工作借鉴国外的经验,更好地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评述了该书的特点,并分析了该书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辛全民 《兰台世界》2007,(4X):31-32
陈子丹著的《外国档案事业史》是一本描述世界各国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情况及其发展规律的著作,对于我国档案工作借鉴国外的经验,更好地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评述了该书的特点,并分析了该书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眼于吴宝康先生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别从吴宝康生平及其中国档案史著述、吴宝康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的贡献及在中国档案史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韦庆远是我国著名的档案学家和明清史学家.本文着眼于韦庆远先生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别从韦庆远生平及其中国档案史著述、韦庆远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历史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张斌  魏扣  郝琦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5):118-124
[目的/意义]构建面向决策的档案知识库可以深层次开发利用档案,发挥档案知识价值效用,深化档案的资政服务作用。[方法/过程]分析档案知识库构建的理念、原则和目标,将档案知识库的构建过程划分为知识单元的准备、知识单元的描述与揭示、知识单元的再组织以及知识单元的评价和存储等4个阶段。[结果/结论]最终提出档案知识库系统的系统结构,详细解释该结构的4个关键组成部分以及档案知识库的6个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9.
档案史与教育学术研究近期发展述要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历史与教育学术委员会一、档案专业史学术研究概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档案界对于档案专业史的研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明确了研究的任务和方向。在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年规划和“...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档案知识库整合全国范围内相关档案资源,为突发事件决策部署及应急处置提供可靠的知识支撑,能够有效弥补当前档案部门决策服务的不足,具有多重社会价值.该档案知识库总体发挥档案知识获取、管理、决策服务等功能,设计有四个层次架构:档案资源层、知识处理层、知识存储层及应用服务层,为用户提供智能、精准的知识服务.突发事件档案知识库的顺利建成需依托“政策助力—内源优化—外源拉动—技术支撑”的推进机制,以创造引导与规范并存、控制与激励共在、经营与宣传同行、维稳与创新兼顾的良好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