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教材中的图形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识图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掌握识图原则,提高绘图能力,正确有效地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等,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部分科学概念会出现迷失现象,即逐渐偏离科学性或产生知识迁移的障碍.通过合理运用图形,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2.
一、课前思考 在人教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主要思考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与原有教材相比,人教版实验教材在内容编排与目标定位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实验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从操作切入的,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用小棒摆图形的情境.  相似文献   

3.
<正>【课前思考】《破译路径之谜——数图形的学问》原课题名为《数图形的学问》,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属于综合与实践模块,是数学中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相结合的相关内容。北师大版的教材编写以故事情境为主线,以大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为丰富教学情境,本文以教材为基础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再设计,创设了鼹鼠博士设计路径的情境,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简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初中阶段的"图形的运动"恰恰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苏教版教材对此部分的教学,就以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让学生从运动中感受点、线、面、体的关系,接下来认识图形运动的几种基本方式(平移、翻折、旋转).在这一部分,教材采用观察——思考——探究——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图形运动的变化,理解通过旋转、平移、对称等方式来产  相似文献   

5.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往往凝聚了教师本身对教学内容的深刻思考与反复斟酌.可以看得出两位老师对对称图形这一教学内容是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加上个体的创造性思考,才形成了如此个性鲜明的教学设计.设计一从活泼生动的剪纸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剪可爱的小熊图案,在剪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分析当前高职财经类统计教材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对教材建设的思考和建议.高职财经类统计教材存着大统计思想不够突出、与高中统计知识衔接不够、与专业和技术变化结合不够紧密等方面的问题,必须从教材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技术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出发,参照AP统计学的建设模式,加大教材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利用数学教材中数学图形、历史人物、典故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情感,探索出小学数学新教材“空间与图形”模块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8.
侯广标 《天津教育》2023,(12):111-113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个例子,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呢?本文以图形中的规律教学思考与实践为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与分析深挖教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与信息,并结合学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课前思考图形中规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教材创设了一个淘气和笑笑摆三角形活动的情境,  相似文献   

9.
<正>苏科版教材在每一章末都安排了一节"数学活动",这样的设计强调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它包括对图形的识别、画法、变换以及图形间关系的探索等.对于刚刚走进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的七年级学生,我们应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从实际情境中体验图形、感受图形、认识图形,进而画出图形和应用图形.数学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图形认知的最佳途径.一、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影响"图形认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课程研究的深入和教学思考的日趋理性,教材至上和教材无用两种极端的教材观正在逐渐消失,数学教师普遍树立了教材是基本课程资源的现代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新教材的编写更显示出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内容依托情境呈现,材料伴随问题呈现,信息立  相似文献   

11.
王静静 《中学物理》2023,(22):55-58
基于课程标准设计的中考试题对教学具有引导作用,分析2023年无锡市物理中考试题,发现试题具有“回归教材、重视实验、情境化试题”等导向,基于此思考从“重视知识的源头和物理过程教学、实验教学重视操作和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情境化”等方面改进课堂.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小学数学教材和原教材相比,在目标要求、内容素材、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少一线教师对原有教材的把握已经驾轻就熟,而在解读新教材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偏差,如目标定位不准、教学重点不明、数学思考不深、学科本质不显等,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数学情境问题备受关注,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一次函数"章节的习题情境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情境类型上,两版本主要以无情境和个人情境为主,忽视职业情境和社会情境.在情境水平上,两版本各有特色.在数学特征方面,北师大版的运算要求高于人教版;在表征特征上,人教版较少直接运用图形表格这样直观的表征,北师大版表征方式更为丰富多样;在任务特征上,两版本都注重概念性理解,人教版以基础性巩固和常规性运用为主,北师大版则更注重问题解决和问题探究.通过对个别经典案例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教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北师大版忠于学科间横向联系.  相似文献   

14.
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收集学生问题两个方面入手,通过情境创设、信息化教学等手段,调动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多角度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这不仅能加强课堂学习效率,还能助力学生快速建构知识结构,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本文简述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的优势,以教材素材、创设情境、认知规律、微信平台等为切入点,探究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1 教材分析"走进图形世界"的内容在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七年级(上)第五章.本章内容是"空间与图形"最基础的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反思"等活动,认识常见的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及某些平面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几何体的侧  相似文献   

16.
在对初中数学新教师的培训与教学调研中,研读教材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其中,一些对教材的思考与教学设计的话语,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现就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八上12.2.1)作轴对称图形一节的研读,拾穗如下:1图形的方向教材称:对称轴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得到的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如下图).  相似文献   

17.
郑苏霞 《中小学电教》2012,(10):128-128
利用信息技术能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在"图形与位置"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经历过的事情创设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活动情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一、课前思考1.教材体系的分析。苏教版《图形与位置》一课的整理与复习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套教材中"体积单位"一课在情境编排、练习编排等方面的异同,并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了新的思考:关注活动经验,融为数学经验。  相似文献   

19.
赵静 《学子》2013,(6):75-76
一、走入教材1.教材内容与特点分析"线的认识"是传统的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内容,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线段、直线和射线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可以初步接受图形分类的思想。本节教材安排了认识和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及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三方面教学活动。(1)突出与生活的联系,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2)注重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3)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例1、例2以及"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