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模型认知”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具备良好的“模型认知”思维,可以认知化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应将“模型认知”思维贯穿于电解质的电离、离子键、原子结构、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等化学知识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模型认知”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化学学习的思维方式,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工具。课程标准对模型认知的高度关注与模型使用率偏低的不平衡影响“模型认知”素养的落实。剖析模型认知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厘清对模型本体的认知,探究化学模型的概念、类型、功能、建构方法等,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模型的认知和发挥模型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包括“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对“模型认知”提出的素养要求为“建立相应的认知模型,并运用模型解释相关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模型、理解模型、运用和构建模型,使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自主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建议中提到“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逐步养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可见,模型认知是科学(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模型的建构是感性思考与逻辑思维之间的桥梁,在课堂上利用模型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认知核心概念,学会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认知模型”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 体受到普遍重视,笔者通过对一则教学案例的分析思考,提出需防止“认知模型”落入“答题模板”误区,并提出了追溯本质规律、丰富表现形式、拓宽教学资源、优化建模过程等构建优质认知模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波 《成才之路》2020,(4):92-93
化学“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对于高中化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建构模型、研究模型、理解模型、应用模型的角度探讨在高中化学中如何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现霞 《化学教学》2023,(10):44-49
开展“素养为本”的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以“物质的定性检验模型建构与应用”为例,从单一情境的问题解决到复杂情境的问题解决,从回顾旧情境提炼分析思路到在新情境中建构认知模型,从在科学探究中完善、认同认知模型到在应用中内化、升华认知模型,初步形成基于模型认知的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以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化学课堂对于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系统性的提升有不容小觑的影响。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因此,以“乙醇”教学为例,通过“证据→猜想→结论→模型”的过程探索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培养的螺旋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以往“燃烧与灭火”教学中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现状。介绍“燃烧与灭火”一节教学中围绕取火有“术”、驭火有“方”、防火有“法”三大板块展开的五大实验探究活动。阐释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0.
"模型认知"是科学概念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发展"模型认知"素养有助于深化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本研究从科学模型入手,分析科学模型的涵义和特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将科学模型赋予学科背景化,探究化学模型的特点和具体教学主题中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水平层级表现,提出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理念,“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之一。研究高中新旧必修教材中模型的类型、功能及表征,统计、分析其共性与差异,为新课程的教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以硫铁矿烧渣酸浸还原制备硫酸亚铁为主线,以建构模型为核心,对“硫与环境保护”专题复习采用微项目教学。通过建构化学工艺流程图、物质性质对比、物质性质实验、价类二维认知模型,深化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的认知,发展化学工程思维和化学学科思维,培养模型认知素养,提升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3.
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对2022年高考化学全国甲、乙卷试题进行分析,分析全国卷高考试题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考查内容、要求及方式,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以期为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模型认知”进行了阐述:“能运用各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可见,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素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任务,而化学模型的建构和应用是培养“模型认知”素养的核心方法。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建构模型,进而利用模型深度理解新知识的本质,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下面以“羧酸”的教学为例详述通过问题驱动建构T-ADCEI模型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五大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指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构建。通过人类发现和利用元素的历史情境,逐步构建“位置—结构—性质”认识模型;通过历史证据和实验证据开展研究,建构元素周期表模型、优化元素周期表模型、运用元素周期表模型,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当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真实问题时,知识、能力和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6.
立足课堂教学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以海带提碘的微项目教学为例,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课中展示汇报、讨论优化,完善方案,建构“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微量成分”的模型,并运用模型设计“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实验方案,使学生切身体会化学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科学探究”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2020年秋季浙江省开始使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教材新增“物质结构”模块。在此模块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教学中,以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科学史实为素材,以教学情境为载体,以问题讨论为路径开展教学,通过寻找宏观证据,结合微观分析,进行模型优化,并运用模型,解释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要求各学科教师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化学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国民经济发展。所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化学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核心内容。基于此,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为重心,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与教学实践进行了相关研究,以促进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提高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涵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目前,对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多集中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方式[1]。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指教学目标源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基于真实情境、教学过程的实施有利于素养的内化,关注“教、学、评”一致性,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2]。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以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池的认知原型,构建原电池装置四要素和工作原理的二维认知教学新思路。在真实情境中设计递进式问题和教学任务,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构建认识原电池的角度和思路,学生在充分的思考和讨论中构建起原电池的认识模型,培养学生“模型认知”意识,形成“模型认知”的建构思维,使“素养为本”的教学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