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福魁 《集邮博览》2012,(12):34-35
2012年9月26日,中国邮政发行《三星堆青铜器》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小型张一枚.展现了馆藏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戴冠纵目面具(二号祭祀坑出土)、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二号祭祀坑出土)、大立人像(一号祭祀坑)、纵目面具(二号祭祀坑,B型)、青铜平顶人头像(一号祭祀坑)、青铜太阳轮(二号祭祀坑)、铜兽面(二号祭祀坑出土,B型)等多件珍品文物。  相似文献   

2.
国家邮政局计划于2000年3月7日发行《龙(文物)》邮票一套6枚。该套邮票选取不同时期文物中龙的形象作为主图,其中有一件堪称国宝级文物,这就是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龙”(图1)。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淅川县南50公里丹江口水库西岸的龙山脚下发掘了一批楚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现选几件造型奇特和纹饰精美的青铜器介绍如下:神兽2件。图1通高48厘米,长47厘米,宽27厘米。图2通高48厘米,长46厘米,宽24.6厘米。两件神兽大小、造型基本相同,纹饰相同。龙首,虎颈,虎身,虎尾,龟足。龙  相似文献   

4.
2000-4-5票图是件1956年出土的金代坐式铜龙,资料介绍其高度为19.6厘米。 目前所知,这件文物的图画明信片有两种,一是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辑,哈尔滨出版社1994年出版《黑龙江历代珍宝之一》中的“铜蹲坐龙”,片图角度  相似文献   

5.
李伟男  王伟 《收藏》2014,(21):84-85
在首都博物馆“楚风汉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文物展”的玉器展柜中,有一件东汉时期用和田白玉仔料随形雕琢制成的三螭龙纹■(she)形佩,备受观众关注,被有关文博专家誉为“国宝级文物”。这件来自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玉佩(见图),长10.3厘米、宽5.5厘米、厚约2厘米。取料为和田白玉仔料,略呈琵琶形,局部有赭红色石皮。玉工随形施艺,运用圆雕、透雕、浅浮雕、阴线刻、游丝毛雕、俏色等创作手法,围绕扁圆形■孔活灵活现地雕琢出三只翻滚嬉戏的螭虎龙,塑造出“三螭拱璧”意象。正面三螭造型、神态大同小异,皆虎首、龙身、兽足、独  相似文献   

6.
刘苓 《上海集邮》2004,(7):13-15
1993年2月,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6号汉墓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有竹简133件,木牍24件,共计4万字,为我国已发现的最早而又完整的郡一级行政文书档案。墓主师饶为东海郡的功曹使,  相似文献   

7.
王长启  唐龙 《收藏》2001,(7):51-53
1980年,在西安市北郊范南村西北医疗设备厂发掘了一批古墓葬,其中170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两件玉镂雕螭纹碟(She音射)形佩。两件略有差别,均为青玉,雕刻精巧,器形怪异。其一鸡心形片,上尖下圆,中有圆孔,一面下凹,另一面上凹,周围阴刻卷云纹,在周廓外上部与左右分别镂雕云纹。长7.1厘米,宽4。4厘米,厚0。4厘米(图1)。另一件也是鸡心形,周围刻云纹,长4.4厘米,宽3.8厘米,厚0.3厘米(图2)。同时还出土玉质与水晶印,共4方,其中两方刻“陈请士”篆书3字。据墓葬形制、棺椁、随葬品及周围墓葬分析,此墓属西汉早期中层官吏或富民墓葬。玉镂雕螭纹  相似文献   

8.
常军 《收藏》2011,(12):90-93
20世纪7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固始县发掘了一座古墓,此墓即河南侯古堆一号墓。该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十余件漆器作品。这些漆器制作精美,线条流畅,色泽艳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经考古专家鉴定,认为这批漆器的年代应为春秋末期。现择选其中几件精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968年7月,在发掘河北满城汉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有一件人物造型的青铜灯具给人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印象,它就是根据灯上铭文而命名的"长信宫灯"。  相似文献   

10.
余岢 《上海集邮》2013,(9):31-32
2001年,三星堆出土的体薄如纸的黄金面罩,借中埃建交50周年,登上方寸,顷刻,获得世人齐声喝采。事隔12年之后,我国又以《三星堆青铜器》之名,再次向世人介绍了古巴蜀的三件文物:一为戴冠纵目面具,二为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三为大立人像。仔细观赏,站立在方形似怪兽座上的大立人像,是件内容极其深远,且又形式绝美的极品。小型张的"四极",是四个只露大半个脸的青铜人头像和面具。他们有着古人十分赞赏的美丽的凤眼,虽颇  相似文献   

11.
吴丹微 《收藏》2016,(11):12-19
2016年4月9日至7月10日,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携手徐州博物馆联合推出“大汉楚王与南越王——徐州汉代文物精品展”,以192件(组)徐州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为依托。  相似文献   

12.
李忠 《集邮博览》2011,(10):52-52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曾经先后4次登上中国邮票,1987年12月10日发行的T.122M《曾侯乙编钟》小型张邮票.展现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的乐器精品—曾侯乙编钟;1993年10月2019发行1993—14《中国古代漆器》邮票,其中4—2“战国·彩绘乐舞鸳鸯形盒”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漆器精品;2000年3月7日发行2000—4《龙(文物)》邮票.其中6—2“战国·龙形玉饰”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玉佩饰;2003年12月13日发行2003—26《东周青铜器》邮票,其中8—4“曾侯乙匝”也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相似文献   

13.
王纲怀 《收藏》2009,(6):86-87
1970年10月,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邻王府)遗址,出土了两瓮以金银器物为主的1000余件窖藏文物,有金银器物270件,其中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图1)等珍贵文物堪称国宝。  相似文献   

14.
杜文 《收藏》2015,(5):60-65
四川、重庆地区窖藏出土耀州窑瓷器据四川研究者初步统计,四川、重庆地区窖藏出土耀州窑瓷器主要有:1972年什邡县窖藏出土的宋代瓷器280余件,分别为影青、龙泉青瓷、耀州青瓷等(《文物》1978年第3期)。1974年简阳东溪园艺场古墓出土宋代瓷器500多件,其中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21,(3):42-54
2016年发现的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其范围约3平方公里,目前发现200多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芮公”“芮太子”等铭文的器物,这些文字证据证明了这些古墓葬遗址是古芮国遗址。该遗址是继2005年发现的韩城梁带村遗址之后,又一处揭示古芮国都邑和墓地的重要考古发现,其出土的文物之精美、之罕见,同样为研究两周时期的历史、文化、手工艺以及古芮国的文化内涵、世系、地望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王勇刚 《收藏》2009,(4):99-101
2005年初夏,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闰家沟村发现了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各类文物70余件,其中青铜器57件,是目前陕北地区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这些青铜器中有礼器17件,包括4鼎、5簋、1觑、1尊、1基、2觚、3卣,数量之多,规格之高,为陕北地区所罕见。其中的羊首钺、铃首剑、铃首匕、三銎刀等青铜兵器带有浓郁的北方草原文化特征。该墓还出土了两件圆雕青铜马,为目前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东恢 《收藏》2006,(1):97-97
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出土了唐代窖藏文物1000多件,出土文物中,引人注目的是丰富的古代钱币。其中不但有我国古代的钱币,还有不少外国的金银钱币,尤其令人惊奇的是钱币中有一批按历史年代顺序而排列的一套中国铜币。  相似文献   

18.
赵赟 《收藏》2009,(3):88-90
被评为“95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了2000多件精美的文物。其中质地之优、工艺之精、造型之美的玉龙,实为罕见。  相似文献   

19.
1990年9月初,安徽望江县城郊护城村砖瓦窑厂工人在挖窑土时,发现一座北宋砖室墓葬,并出土一批人物瓷俑。当即由该县文物管理所征集,现为该县博物馆收藏。前些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批瓷俑共计26件,其中武士俑2件,  相似文献   

20.
陈亮 《收藏》2006,(4):86-87
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其形象似师如虎,身有双翼,头生两角,凶猛威严,传说具有祛禳除恶的功能。类似神兽始见于周代青铜器上,汉代以后较为流行。1978年宝鸡市北郊一东汉墓葬出土一件玉辟邪,1996年被全国馆藏文物鉴定专家组定为国宝,为汉代玉器珍品,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