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以形写神”涉及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审美评价标准等文艺理论问题,约略追溯“形似”与“神似”这对术语的产生和发展,探讨一下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对艺术的真实性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有更为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意境”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谓高度凝结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与艺术经验。文章主要通过对“意境”生成的溯源探流来分析意境诞生的美学基础,并在“意境”理论形成过程的简单梳理中,分析它对“意象”范畴的继承与超越,探究其之所以超越“意象”,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审美最高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事实上,早在2011年“艺术学”从“文学”中独立出来并升格为一个新的学科门类时,一个最为核心的判断就应当毫无疑问地成为一面凝聚共识的旗帜:如果有一门从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建筑等最为古老的艺术类型到影视、设计、数字多媒体、装置、行动、混合媒材等现代、后现代艺术皆可涵盖的、被统为“艺术学”的学问,那么就自当有一种在形形色色的各艺术门类之间探索共通性,进而说明此“学”区别于其他学术之特殊性的“元理论”,方能回答此“学”何以成立。“艺术学理论”因而正是构成“艺术学”这一门类的核心支柱。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范畴的提出是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应总结实际存在的美的现象,融合东、西方美学已有范畴,提炼出新的范畴体系;对美的产生可取“多源”说,对我国古典美学应兼汇多派之说铸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悲剧艺术是从审美角度讲的,它是指美学范畴的悲剧,即黑格尔所说的“悲剧性的艺术”。其悲剧性可以渗透到文学、音乐、绘画、舞蹈、影视艺术等各种门类的艺术中。如戏剧《哈姆雷特》、小说《水浒传》、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柯勒惠支的版画《俘虏》、古代乐舞《国殇》、电视剧《渴望》等都是悲剧艺术。悲剧艺术以戏剧类型的悲剧为主而兼及其他门类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真实与虚构以及二者之问的关系是小说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古代相关理论的追溯与爬梳,探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关于真实性与虚构性的问题,并由此总结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虚实”范畴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各门类艺术史的后半段由艺术语言的更新和革命两个阶段构成,前者是量变,后者是质变。“更新”指特定门类艺术中艺术语言系统的材料、工具和技术三要素发生了独立或组合性革新,从而为该门类艺术带来一定程度或某种意义上的新改观。“革命”则指特定门类艺术的艺术语言系统围绕材料、工具、技术和视野四要素发生了独立或合成性重大变革,从而导致原门类艺术之衰微或崭新的门类艺术之产生,为艺术领域带来全局性的、持久的、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课程的完善需要准确的定位,艺术美学的学科定位在构建严密、完整、系统的艺术门类体系的前提下,用完整的审美范畴理论来介入艺术的审美体验,并且对艺术的审美价值做出深入挖掘和阐释,进而拓展艺术美学的应用,这对于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文艺思想,是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宝库,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突破性的发展。他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改革完善经济、政治制度,确定文艺家作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主人公地位,认识文艺工作的特殊性,实行在艺术创作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不同观点和风格的自由讨论,坚持社会主义的文艺方向和文艺批评的标准。邓小平的文艺思想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的有突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主客体关系作为中国古代道德关系的一对基本范畴,它反映了古人在道德视域下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特点。对其内涵、特点的探讨和研究是我们了解古人治人、治事、治国模式,解读古人思维方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意境与理义     
意境是我国传统诗歌理论和书画理论中的概念,因艺术各门类的相通与渗透而得到广泛应用,并被纳入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艺理论的重要建构之中。按通常说法,意境包含主观的意和客观的景、象两个方面,是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高度融合之后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意与境浑、心与物共是意境的基本特征,含蓄、静泊、深邃、悠远是其重要特色。意境发轫于先秦,雏形于南北朝时期。《礼记·乐记》云:“风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刘勰认为由感物抒情,必然会导致物情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瞻远瞩,对新时代我国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关教育的系列论述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不是从物理量的范畴,而是从心理的、视觉的范畴中去论述书法“笔力”问题,线条的本质是“笔力”问题,“笔力”即“意志力”而不是“物理力”范畴,当然低能者,总是把线条书写当作是机械力量的宣泄,即在书法艺术作品里面,其线条的“意志力”和“物理力”内在比例关系决定了其艺术性价值高低,线条内部“笔力”中“意志力”高.艺术价值就高,“物理力”高,艺术价值就低。  相似文献   

15.
“境界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境界分为物境、意境、情境三种。在山水画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三种境界的偏重不同,从重物境一意境一情境是一个动态流程。当今社会是重“情境”的时期,当代山水画家为表现“情境”在“图式”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扩展了山水画的审美领域,彰显出画家自我情境及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6.
说唱音乐是曲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是说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 ,也是区别各个不同曲种的重要标志。说唱艺术的另一个特点 ,那就是它们中的多数早期都是农民艺术。由于曲种的流行地域不同、流传的阶层的审美观念不同 ,以及南北文化差异 ,就形成了南北说唱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西方美术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欧洲油画艺术中存有大量类似东方艺术风格特色的创作实例,造成这种基因互传,艺术变异的表层契机是视点的流动和造型语言的打破,内层动机则是对宇宙“节奏”及“永恒”艺术的共同追求,从而实现了东西方在造型观念上的“立体交叉”。欧洲油画的“写实”与东方艺术的“写意”这两种艺术风格的历史轨迹显示了两种民族的审美性格之不同特点。随着商业、文化交流的频繁,欧洲美术特别是油画艺术,表现出的“加速度”的趋势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历史的兴趣”越来越转向东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制度、目标、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的提炼总结,它蕴含的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即中国价值。中国价值的生成具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建立在5种核心价值之上,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型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价值形态。中国价值在政治变迁的语境中经历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的对弈、较量和重塑过程。中国价值是“作为方法的中国”的精神呈现,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对国际社会新格局的构建、对人类文明新形态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思想和理论的多重维度深入阐释中国价值,旗帜鲜明地建构和弘扬中国价值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版)称:“普通写作学以普通文章为研究对象。”所谓“普通文章”,系指非文学作品(不包括应用文)。但执笔者们,大多没按此范畴加以研究,仍将目光投向所有文体。而专门研究“普通文章”的个别章节,竟错误地将其列入“艺术”门类,从而造成教材体系和逻辑的混乱。  相似文献   

20.
“气韵”是我国古老而又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长期以来 ,诸多学者就“气韵”的概念、特征及内涵等做了诸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但仍然未能正确阐释它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 ,更缺乏对其内涵和外延以及与其他审美范畴之间关系的合理把握。“气韵”与“传神”虽然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命题。气韵属于艺术作品中艺术效果之总汇 ,它既是统帅形式的重要因素 ,又是作品内在生命的本原。气韵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它的哲学基础源于自然—人生—艺术三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