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外国人作为宪法权利主体,其享有一定的宪法权利,一国宪法应根据一般文明标准、合理差别待遇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保障外国人的宪法权利.通过对中美德三国外国人宪法权利的考察,可知各国对外国人的宪法权利的规定既存在差异,又有共同性.  相似文献   

2.
宪法中的公民权利条款与普通法律是有别的,因而有其特定的立法表述方式。在宪法中对公民权利条款进行立法表述时应当遵循宪法语言的规范性原则、权利不是宪法所赋予的原则、权利普遍性原则。针对我国宪法中权利条款的现状,其应当由肯定式的语句表述转向否定式的语句表述,并明确规定公民的程序性权利条款。  相似文献   

3.
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将诉权理解为一般的法律权利,已不足以对我国公民的法律权利提供有效的保护。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以及现有公民基本权利的真正实现,要求确认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作为宪法权利的诉权,主要包括诉讼程序发动权和诉讼裁判获得权两个方面的内容。解决我国公民诉权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关键是尽快通过宪法确认诉权的宪法基本权利地位,建构专门化宪法诉讼机构。  相似文献   

4.
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政策最基本的原则,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宪法原则和宪法权利。民族平等原则是平等权中的应有之义,经历了由观念到法定的嬗变。在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从宪法、法律到行政法规再到自治法规都无一例外地贯彻落实了民族平等原则,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维护民族平等权利的民族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项法定的基本权利,学术自由由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权利内容共同作用并构成了一个自洽的权利关系系统.依据宪法与法律规定,以法律权利为视角,学术自由的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及其他群体或组织、外国人,学术自由的客体包括学术活动和学术性事务,学术自由的内容包括学术研究自由、学术表达自由和学术性事务决策自由等.  相似文献   

6.
一、简答题1、简要说明可以给予外国人受庇护权的含义。答:我国宪法规定给外国人以受庇护的权利的含义包括四个方面:(1)受庇护只给予提出申请要求的外国人;(2)外国人向我国政府提出要求避难,必须是由于政治原因,不包括一般刑事罪犯;(3)我国政府对提出政治避难要求的外国人,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4)被给予受庇护的外国人,不被引渡或者驱逐,对他们在中国境内的居住、迁移和行动方面的管理,原则上按照一般外国侨民的待遇对待,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在保护妇女权利方面主要表现为:比较具体、明确、全面地规定了保护妇女权利的内容;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形成了保护妇女权利的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的各种机构尤其是为保护妇女权利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及司法机构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保护妇女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8.
权利公平原则是规范和控制行政权力、保障相对人的重要的行政法原则。我国现行法卒规范中虽有体现权利公平的若干制度,但更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缺乏权利公平原则为此,有必要根据基于宪法精神的权利公平原则,审查违宪违法的立法,制定、修改法律规范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申诉、行政信访等制度中构建符合权利公平原则精神的,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或者职务行为的技术规范,促使权利公平原则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9.
对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权利与宪法权利之间的关系,行政法学界的研究多集中于两者的区别.两者除了区别以外还有着以下的联系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权利与宪法权利都属于公权利,行政法权利来源于宪法权利,并随着宪法权利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同时行政法权利的发展也可以补充丰富宪法权利,有利于落实宪法精神,推动宪法权利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对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权利与宪法权利之间的关系,行政法学界的研究多集中于两者的区别.两者除了区别以外还有着以下的联系: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权利与宪法权利都属于公权利,行政法权利来源于宪法权利,并随着宪法权利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同时行政法权利的发展也可以补充丰富宪法权利,有利于落实宪法精神,推动宪法权利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宪法学视角下人性尊严的核心内涵是指人基于人之为人的本性而具有的不可侵犯、不可剥夺、不可放弃,而在法律上享有的无差别的人格精神和主体地位.是人的价值基础和权利根源。人性尊严的权利属性决定了其更适合作为宪法基本权利,而不是具体法律权利;人性尊严的价值属性决定了其更适合作为宪法最高价值原则,而不宜单纯地作为人的内在价值。人性尊严作为宪法基本权利所具有的权利功能.包括消极防御功能和积极请求功能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在承认行政法与宪法的密切关联这一前提下,行政处罚法所设定的公民权利有知情权、陈述权和抗辩权、听政权、提起诉讼权、要求行政赔偿权等,这些权利都可以找到其宪法依据,并且是宪法所规定或体现的基本权利,折射出了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生活实践中,不少学生对公民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一:所有公民都是人民公民与人民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公民与外国人相对应,而人民则与敌人相对应。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公民是法律概念、个体概念,我国宪法明确...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群体。对弱势群体实施宪法保护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并要基于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特别保护等原则。当前许多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对弱势群体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制度,从我国来看,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保护制度则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受教育权不仅是人权中一项重要的权利,而且也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被列入我国宪法之中。权利的行使不是无界限的,基本权利的行使也是如此。基本权利的重要性使得对于它的限制应当采取更加谨慎的方式,法律保留原则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对于受教育权这样的宪法性基本权利的限制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原则,通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来进行限制,而不是通过部门规章来规定。  相似文献   

16.
李元本 《教育导刊》2009,(12):30-32
保证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已成为深化高校管理制度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目前法律、法规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权利规定缺失的情况,我们应以宪法为法律依据,贯彻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完善教育立法,确认并保障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这对于实现学校管理民主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刑法是直接以限制或者剥夺公民个人的自由与权利的法律,因此刑法的行使必须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一经提出,就被上升为宪法的高度,在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原则中予以确认。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必须明确,“不明确即无效”。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刑法中的口袋条款没有明确性,违背人权保障的宪政精义。  相似文献   

18.
鉴于权利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各个国家都在宪法中详尽地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权利救济机制,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仅仅是一种制度性宣示。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的影响,使得我国宪法权利规范不能在最高法层面上适用,制约了宪法权利救济的成效。因此,亟需拓展宪法权利救济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近代自然权利学说的兴起,促成了近代宪法的产生,引起了权利宪法化的广泛立宪运动。先验式权利与经验式权利是权利宪法化的两种权利来源。而成文与不成文成为权利宪法化的两种基本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浅论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原则及其借鉴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87年美国宪法最终确立了权力分立制衡原则.崇尚自由和珍视权利的殖民地人民在孟德斯鸩分权学说的深刻影响下,认真总结此前立法特别是州宪的经验,最终促成了这一原则的确定.这一原则的确立确保了美国"宪法主治",也对中国当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