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看近些年的中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个题目后面都有这样的要求“:文体不限”“、文体自选”,这些都表明中考作文在文体的选择上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开放了,这无疑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自由而有创意地表达。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2.
“有创新” ,是考纲对话题作文的特别要求之一 ,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四项要求。这是对思维的要求 ,即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话题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方式。它具有限制性 ,即对考生的写作有一定的约束力 ,通俗地说 ,就是给考生规定一个写作的“范围” ;它更具有开放性 ,其写作要求往往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等 ,这就给考生提供了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写作情境 ,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概括地说 ,所谓“话题作文” ,即是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 ,激发想像 ,限制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应该说…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越来越倾向于让考生"自选文体",这一要求对于考生来说,赋予了其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写作起来更能得心应手才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文体不清、问题混乱等现象层出不穷;不少学生在平时写作中也出现了很多文体不明的现象。特别是考试时,考生一见到题目,就会争分夺秒地写起来,根本不考虑写作的要求,当意识到时,时间已不允许从头再来,悔之晚矣。这里对文体的忽视占到很大的比重。即使注意到"要求",也有在写作中偏离文体的现象,以至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摒弃了过去那种只限写某一种文体的限制,拓展了考生的写作思路,确实能让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较大的写作空间和写作自由,能够让考生在考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潜能。但是,“文体不限”并非不讲究文体,有些同学片面地认为写作文不再有什么体裁限制,可以自由发挥,不像叙,不像议,甚至写成了“四不像”的文章。其实,我们还是需对“文体不限”进行限制一下的。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对“文体不限”进行“限”呢?第一,限定一种文体。如果你形象思维发达,视野开阔,联想丰富,长于记叙、描写、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考作文让考生自选文体的越来越多,这给习作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面对同一试题,除了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外,还可以灵活选用自己擅长的其他体裁完成作文,以充分地展示个性与才情。这几年中考作文在文体选择上可谓“百花齐放”、“争妍斗艳”,不少考生巧思独运,写出了一批体裁上有创新的佳作。一、借用文学体裁在写作功底扎实的学生看来,既然文体不限,那么各种文学体裁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如小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等。当然,中学生写这类作品需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常见的文学体裁写法上也各有要求。比如:…  相似文献   

6.
“有个性色彩”是高考《考试大纲》“发展等级”中“有创新”的具体要求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的要求。有个性色彩,就是要张扬考生鲜明的个性,发掘考生写作的潜质,展示考生思维的智慧,激发考生写作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鲍亚明 《教学随笔》2013,(12):32-36
■试题全量以“美在不期而遇”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命题全解近三年来哈尔滨的中考作文命题者,都很重视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设计的作文试题都贴近考生实际,让考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也为考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考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考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8.
在2004年高考考纲中,写作题要求学生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今年的表述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笔者分析,加上“其他体裁的文章”不仅范围扩大了,而且也表明考纲留给了学生选择文体的更多的自由。因此在备考方面,笔者建议:考生不仅要熟悉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文体,而且要适当地了解其他文体的写作特点,不妨尝试一下其他不同文体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从1998年以来,江西省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1998年与2000年均注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1999年,根据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2001年标明“文体不限”。中考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文体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但是,有的考生在写作“文体不限”的作文时却反而无所适从。就拿2001年我省中考作文来说,要求考生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确实有点不伦不类:前面看起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清一色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这种“不限”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情感的倾诉和个性的展示。正因为解除了“限制”禁锢,使得近年来考场作文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文体不限”时,要么苦于“不限”二字,难以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无所适从;要么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成文体不分的“大杂烩”。为此,笔者想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谈一下应对策略:一、如何快速选定文体。在考场上,什么最宝贵?时间。假如考生面对文体不限,迟…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半命题作文体现了自由与束缚的统一,限制与开放的融合,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以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又较好地避免考生“信马由缰”,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学生最重要的表达与交流方式。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摘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按常理.高考作文的命题人有义务把对考生写作的要求清晰地表述在试卷上,考生需要依据这清晰的要求完成自己的考场作文,而阅卷人的责任就是依据题目的要求和与之相适应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相似文献   

13.
·解读考纲·一、解读考纲2005年《考试大纲》对高考的写作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一提法,不仅比原来的更科学、更合理,而且对考生的要求也更高了。事实上这两年高考作文题中不少“文体不限”“文体自选”的。有些考生选择了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应用文体,还有一些考生选择了辩论词、对话录、演说词、戏剧、诗歌、散文、寓言、小小说等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不能说不合要求,考生无论选择哪一种文体(包括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都是可以的。高考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书面表达”题是历年各地中考必考题,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写作的能力。从笔者研读的2003年30多份试卷的“书面表达”题来看,题型主要以短文类的写作为主,这说明对考生的要求,特别是对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求考试时运用一定的答题技巧。中考“书面表达”题,其题型呈多样性,常见的有:看图写话、编写对话、短文写作、应用文写作等。它们同汉语考试中的命题作文截然不同,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性作文”(controlledwriting)的形式,也可称为“有指导的写作”(guidedwriting)。它通过提供情景(文字、图画、表格),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语言来描述事物或事件并表达一定的思想,以此检验学生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书面表达题?依笔者之见,以下见点值得重视。一、写作之前1.仔细审题动笔之前要认真阅读题目,弄清所给材料的提示、格式或所提供的图画、供选用的短语、句型结构以及所要求的词数(通常在50-100词之间)等,明白“我要做什么?”,抓住要点,注意文体,理清“怎么做?”。2.列好提纲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构思,按时间、空间或一定的逻...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依据新课标精神.今年江西高考作文题适当放宽了对考生写作内容的限制.有利于践行写作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考生有个性的写作.尤其注重考查考生的写作思维水平,特别是思辨能力,以及与之同步发展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强化写作检测的思辨性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文是一种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考生开放的作文考查方式。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上给考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权,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利于考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在形式上,坚持“三自方针”(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淡化文体要求,选材更加自由,给考生更大限度的写作空间。自1999年亮相高考作文以来,  相似文献   

17.
《新高考》2005,(7):69-70
一、2005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写作要求的变化 2005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中比较笼统地提出了写作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1)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2)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由此可见,2005年强调了写作的要求,告诉考生在写作时语法和词汇使用要准确,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文字表述上分析,2005年首先强调的是“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其次强调了“考生用一定的句型和词汇所表达的意思要清楚,有连贯性”;第三强调了“要表达自己的意思,不是其他人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考作文呈现出一个重要特点———文体自选,这样就给习作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面对同一试题,除了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外,还可以灵活选用自己擅长的其他体裁完成作文,以充分地展示个性与才情。这几年中考作文在文体选择上可谓“百花齐放”“争妍斗艳”,不少考生巧思独运,写出了一批体裁上有创新的佳作。一、借用文学体裁在写作功底扎实的学生看来,既然文体不限,那么各种文学体裁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如小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等。当然,中学生写这类作品需要较高的文学修养。常见的文学体裁写法上也各有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琦 《高中生之友》2014,(Z1):19-21
正一、高考书面表达考什么?谁来命题?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英语科目考试说明中对写作部分的要求是:根据所给提示与要求进行写作。考生应能:1.清楚、完整、连贯地传递信息,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2.正确有效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其中具体对书面表达的要求是学生根据题目的提示(包括情景、图画、图表、提纲等)和要求,用英语写一篇120词左右的短文。先请看下表:  相似文献   

20.
从2000年开始,一些地方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但是,有的同学在写作“文体不限”的作文时却反而无所适从。例如某省有一中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结果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写得有点不伦不类:前面看起来纯粹是在说理,很像议论文;接着陡然一转,说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于是就开始详细地讲故事,俨然是记叙文;接下来便“啊!……”直抒胸臆,又像是抒情散文。整篇作文,中心松散,真像“杂文”。这样的一篇文章,且不说文体上是个大杂烩,就内容而言,说理没说透,记叙没记清,抒情不酣畅,岂能得高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同学的各类文体知识薄弱,平时缺乏这类作文的训练;另一方面,还与不能正确领悟“文体不限”这一作文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对“文体不限”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第一,动笔前,同学们有灵活选择文章体裁的自由,也就是每一个同学看到文题后应尽可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写。擅长记叙、描写的写记叙文,擅长论辩的写议论文,擅长抒情的写散文等。如有一中考作文试题《朋友》,考生结合自身写作实际和生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