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办报首先应当着眼于普通读者,满足普通读者的需求。试想,如果你的报纸登载的东西离读者主体很远,谁还会去买你这份报纸。 满足普通读者的需求,首先得了解他们的需求。读者的层次虽然有差别,需求有所不同,但是,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需求,这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摆在首位。 在政治上不出格,舆论导向不出现偏差,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我们的编辑、记者和报社的老总们,要想把报纸办好,都得学会从普通读者的需求出发采编稿件,编辑每一张报纸。 记者在一线采访时,就要心中有读者的需求,依读者的需求去采写稿件。基层和社…  相似文献   

2.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衡量一张报纸的好坏是看报纸的内容和编排质量。而对报社内部来讲,虽说制定编排思想的是总编和编委会,但具体操作的却是编辑。稿子见报后读者反映好,荣誉属于报社和作者;出了问题,主要责任者却是编辑,做为一名称职的编辑,  相似文献   

3.
每一张成熟的报纸都有独特的编辑思想,而表达编辑思想的做法各家不尽相同.以往的报纸通常会将最重要、最显著、最具新闻性的稿件放在头版,编辑想要表达的新闻思想一目了然.随着《广州日报》1987年率先扩版,全国报纸渐入“厚报时代”,在厚厚一叠报纸中,读者往往更希望迅速找到感兴趣的新闻和实用信息,而头版有限的空间显然难以满足如此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环境下涌现了大量的"草根编辑",对报社新闻编辑工作者造成了一定冲击.报社新闻编辑工作者只有不断增强创新思维,树立以读者为导向的报纸编辑意识,加强各项新媒体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各种电子操作设备,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特点,进而指出新媒体背景下报社编辑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新媒体背景下报社编辑进一步加强读者意识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报纸版面是报纸编辑的重要环节,是报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报纸版面经过数十年的变迁,版数增加,版面形态呈现从走文到方块、从单调到多元的趋势,越来越强调视觉意识.看似技术性的报纸版面形态变化,其实是由技术革新、编辑感知的读者需求、媒体竞争环境,以及各种政治及社会压力相互作用而带来的.在读图时代如何在版面设计上令图文交相辉映,充分发挥报纸的社会功能,值得每一位从业者深思.  相似文献   

6.
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报纸编辑,首先就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读者的角度感受读者需求,这是报纸编辑进行工作的切入点。成熟的报纸编辑可以清楚地了解读者的阅读目的,知晓读者的心理状态,做出来的内容也就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报纸编辑在进行编辑工作时,要提升服务意识,以服务读者为原则,提升编辑的职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一、读者数据库信息系统开发的提出 读者数据库开发的根本目标是进一步利用读者资源,以期更加全面地掌握读者的消费趋势,报社发行部门在满足读者的多种消费需求的基础匕实现价值增值。传统的报纸发行重点经营的是报纸的市场占有率,关注报纸的宏观规模;现代读者经营理念倡导个人占有率的理念,关注读者需求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满足。  相似文献   

8.
在报纸行业中,读者心理是编辑工作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以读者心理为基础来建立和完善读者意识,是报纸编辑追求报纸发行量与读者满意度"双赢"的制胜法宝。在具体编辑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准确定位报纸读者,了解读者心理特点;其次要满足读者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读者意识。在多角度完善编辑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历时3天的河北省报纸读者问题研讨会于1991年5月30日闭幕。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研究读者问题,增强读者意识,推进新闻改革,报纸办出特色。这次研讨会是由河北科技报社发起并协同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共同组织的。收到来自省内28家报社的64篇论文,其中有10家报社的14位总编辑、副总编辑提交了16篇论文。总编辑潜心研究读者,成为这次研讨会的一大特色。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平面媒体主力军的报纸,编印实现了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飞跃,我国的报纸相继进入电脑编辑、激光照排时代,不少报社为增强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在版面上大做文章。版面是报纸直面读者的外在形式。版面编辑通过将文字、图  相似文献   

11.
罗华 《传媒》2017,(8):1-1
通过标题来吸引读者关注,这是媒体的客观需求,做好标题也应该是媒体的追求。据笔者了解,《人民日报》的总编室每年都会搞一个标题大赛,动员报社的编辑记者做好标题,从报纸标题的角度来吸引读者,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12.
每一张成熟的报纸都有独特的编辑思想,而表达编辑思想的做法各家不尽相同。以往的报纸通常会将最重要、最显著、最具新闻性的稿件放在头版,编辑想要表达的新闻思想一目了然。随着《广州日报》1987年率先扩版,全国报纸渐入“厚报时代”,在厚厚一叠报纸中,读者往往更希望迅速找到感兴趣的新闻和实用信息,而头版有限的空间显然难以满足如此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报纸行业中,报纸编辑应该充分重视读者心理。读者意识的建立和完善要以读者心理为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对读者进行准确的定位,对读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充分地了解;其次,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服务意识。在开展编辑工作时应该多角度的进行,并使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席玉虎 《传媒》2007,(3):23-24
编辑:求高、求准、求新,打造文化精品 编辑质量是报纸的根本,是市场竞争的基础,没有高水平的产品,也就没有读者和市场.一直以来,英语周报社把编辑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抓不懈.首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编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社会使命感.同时,报社成立了报纸审读中心,制定了评审制度和细则,加强报纸评审工作,实现了编辑互评、教学一线教师评审和英语专家评审三位一体的评报方式.报社除了将报纸定期送往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审读中心检测以外,还将报纸送交中国外语教学期刊质量检测中心,尽管新闻出版总署对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但我们要严格用检测英语教学期刊的质量标准来检测报纸,不断提高报纸的综合水平,因而<英语周报>已连续7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报纸".  相似文献   

15.
版面,是报纸采编工作的最终产品,是报纸各种稿件编排布局的整体组合,是报纸宣传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一个好版面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贯穿一种编辑思想,而且是这种编辑思想统帅、支配的必然结果。笔者就在七台河矿工报社的自身编辑工作实践,谈几点编辑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16.
亦杰 《今传媒》2006,(5):39
最近,读到一则新华社的报道,说的是美国威斯康星州发行量排行第二的《威斯康星州日报》的报人们在报业竞争中出新招:头版内容不再由编辑说了算,而把决定权放到读者手里,由读者投票选定。具体操作办法是: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上午11时至下午4时,由读者登录报纸网站,从报社公布的  相似文献   

17.
在对报纸进行编写的过程中,对读者的心理进行研究是报纸编辑人员的必要工作,在充分了解读者的心理的基础上来建立读者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读者对报纸的订阅量,满足读者对报纸的需求。在对报纸进行编写的时候,按照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相关的因素,报纸编辑要对读者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分类进行不同内容的编写,再了解不同年龄、职业的读者对报纸内容的需求,进而使报纸的编写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相似文献   

18.
读者意识是编辑的一种职业意识。将读者意识渗透到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关注主流读者、满足读者需求、重视读者参与反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和组织工作,才能真正把报纸办到读者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19.
转企改制既给报纸带来压力,也给其内容进一步贴近读者需求提供了强大动力.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水运报》要求报纸编辑的版面内容迸一步由"硬指导"转向"软吸引";编辑由"个性化"转向"特性化". 所谓编辑内容从"硬指导"转向"软吸引",是宣传报道内容思路模式转变的核心.编辑首先必须"懂行业",自觉地把行业职工所思所想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决策结合起来思考;必须重心前移,高质量地做好编前的调研和策划,多做与行业主流思想、职工生活相关的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20.
邢景文 《青年记者》2004,(10):34-36
我从1964年调入济南军区前卫报社,到1994年离休,在报社整整度过了30个春秋。30年中,我从一个不懂报纸业务的门外汉,逐步成为一个熟悉报纸业务的编辑,之后又当了编辑科长、报社副总编辑,最终当了社长。不仪把自己最好的时光和年华献给了报社,而且与报社结下了极为深厚的感情。如今,我已年逾七旬,回顾儿十年走过的历程,真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这里,我只想从报纸的宣传和人才培养方面,谈点我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