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瓶梅》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以《金瓶梅词话》问世以来,迄今已近四百年。它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从题材内容、艺术形式上看,它有别于前三者,成就上也超过前三者。在我国长篇小说创作上是一座新的里程碑。《金瓶梅》是我国长篇小说中第一个以市井人物为主角写世情的人情小说。(《三国演义》以帝王将相为主角,《水浒传》以草莽英雄为主角,《西游记》以神仙妖魔为主角。)它写宋,实则写明。作者通过对土豪淫棍出身的、后又集官僚、奸商、恶霸于一身的西门庆及其一家兴衰的描写,广阔真实地反映了明代世纪末的最荒淫堕落的社会景象。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但《金瓶梅》的作者是谁,至今还是个谜。书中的很多谜亦未解开。我们说,《金瓶梅》是最清醒的狂人之歌。这最清醒的狂人就是“嘉靖间大名士”兰陵笑笑生。兰陵笑笑生是作者化名。过去不少学者为寻出作者真实姓名对兰陵的所属颇争论了一番。如戴不凡先生根据金华酒系浙江兰溪所产就认为兰溪即兰陵;张远芬先生认为金华酒是兰陵酒的别称,从而  相似文献   

2.
在对《金瓶梅》作者研究中,有人主集体创作说.1954年8月29日《光明日报》刊出潘开沛《(金瓶梅)的产生和作者》,首倡集体创作说,其根据是: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和《水浒传》中虽然都塑造了武松这一形象,但二者具有很大差异。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致力于刻画他高大光辉的英雄。但在《金瓶梅》中武松不再是主角,作者无意凸显其好汉形象,在情节安排上亦对其英雄事迹做了大量删减。《金瓶梅》对《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重写,是立于创作主旨和时代精神的不同,顺应了小说表达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 《金瓶梅》是艺术,按一般人的理解,艺术应当描写美,发现美,传播美。这里所谓的“美”,当然指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社会。 然而,似乎令人失望,翻开《金瓶梅》满目疮痍:“狎客帮嫖丽春院”“赂相府西门脱祸”“苗青贪财害主”“ 西门枉法受赃。”所有这些人和事,实为丑矣!尽管这样,人们在鉴赏《金瓶梅》时,并不会觉得作者在“诲淫”,并不会觉得作者心理变态——视污秽为神奇,以丑为美。而是觉得作者在引导人们诅咒这个腌脏不堪的社会。这种艺术效果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一、《爱月美人图》即《金瓶梅》别名,77回的《爱月美人图》题诗即《金瓶梅》代序言,《爱月美人图》题诗后的作者署名“三泉主人”(王采)即《金瓶梅》作者署名。二、“三泉主人醉笔”的署名、王招宣府的故事情节和77回的回前诗表达了作者王采写作《金瓶梅》的动机。三、在《金瓶梅》所暗示的时间、地点找到了王采的历史资料,他是万历初年的徐州判官,判官的两个官厅所在地“新河口”和“河下”都被写入《金瓶梅》。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其真实身份为谁,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王世贞为《金瓶梅》作者一说,流传甚广,影响较大。著名明史专家吴晗先生通过对历代笔记、野史中有关王世贞作《金瓶梅》的种种传说和附会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后彻底否定了《金瓶梅》为王世贞所作。但随着"金学"研究的深入和新材料的不断发现,我们重新审视吴晗的研究,认为他的结论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又有明显的失误,其否定王世贞作《金瓶梅》,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文献文本上看都是根本不能成立的,这是受当时条件所限,未能把握《金瓶梅》独特艺术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的研究活动,近十年来有长足的进展,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学术界中.《金瓶梅》研究正作为一项严肃而独立的研究课题,日益为研究者们所拓展.国内外许多研究者正对《金瓶梅》的创作手法、思想倾向作者等问题进行大力研究,同时从《金瓶梅》所表现的明代社会生活、风俗画面等方面加深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金瓶梅》的版本问题也吸引研究者们更大的注意力.拙文是对《金瓶梅》版本的一个小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金瓶梅》的版本进行了梳理,认为现存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相似文献   

9.
关于《金瓶梅》作者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旧说犹存,新说并起的热闹局面。各种说法归结起来,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力主《金瓶梅》是文人作家独创之作;另一类则推断《金瓶梅》是“世代累积型”的集体创作。就第一类来看,近年来颇有影响的主要有:朱星的“王世贞说”。《金瓶梅》作者是王世贞,这本是旧说,但朱星在《金瓶梅考证》(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中,又重提此说。他首先从明末沈得符关于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和词话本上写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出发,划定三个界线:作者必须生活在嘉靖时期,必须有“大名士”的身份,必须和山东有渊源。然后用排中律去掉了有可能成为作  相似文献   

10.
从《金瓶梅》研究的历史来看,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作者读解,即对作者生平、籍贯及作品与史实的考证。而这些作者读解既没有可靠的材料作依据,又对读解《金瓶梅》无大意义。《金瓶梅》文本读解则成就极低。当前,《金瓶梅》研究所关注的应当是建立以文本读解为主,作者、文作、读者相结合的文本读解体系。摒弃只注重作者的作者读解主义。  相似文献   

11.
王世贞与《金瓶梅》的著作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作者不必求新,《金瓶梅》作者的答案就在明人笔记中。《金瓶梅》12种手抄本源于王世贞家;被陆炳“诬奏”、“籍其家”、“沉冤”,“托之《金瓶梅》且最早拥有《金瓶梅》手抄全本的“王大司寇凤洲先生”只能是王世贞;《玉娇李》与《金瓶梅》同出一人之手,《玉》作者是王世贞,《金》作者也应是王世贞;《金瓶梅》“指斥”的“时事”与王世贞家世相关,所写明代官吏多为王世贞的熟人;《金瓶梅》大量借用他书素材正是王世贞提倡模拟方法在小说创作中的实践;大哭:李瓶儿与善写丧葬场面体现了王世贞的家庭遭际、哭癖个性与心理特点。吴晗文章及“非王”说未能剥夺王世贞的《金瓶梅》著作权。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这部奇书,问世近四百年来,它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这就为研究作者打开了一条道路。张惠英先生的《金瓶梅俚俗难词解》就是研究《金瓶梅》方言俚语的专著。本文就是依据《金瓶梅俚俗难词解》中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做某些拾遗补缺的。  相似文献   

13.
就人物性格塑造而言,《金瓶梅》是独特的。其一,如果放入中国小说史的系统中来考察,《金瓶梅》是一道分水岭。在它之前的优秀古典小说人物性格塑造基本上是扁平的,而在它之后的优秀古典小说,人物性格塑造基本上是圆形的。其二,《金瓶梅》在小说史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它自身人物性格塑造的复杂性,作品中众多的人物形象呈现出由扁平向圆形过渡的趋势。本文拟就《金瓶梅》的人物性格塑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提供了发现与鉴定作者的途径和依据 ,万历五年编的《徐州志》记载了作者王寀的历史资料 ,王寀与徐州有密切的关系 ,完全符合发现和鉴定《金瓶梅》作者的可靠依据 ;他的全部历史资料在《金瓶梅》中均有众多表现 ,可以解释许多难解的谜题 ,如《金瓶梅》用山东省“清河县”作故事地点的原因 ,着重描写“临清码头”的原因 ,特别是王寀的历史年代与陈经济的故事年代连成了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是明代第一奇书,然而,对其作者至今众说纷纭。而“金学”界热疑的作者大都寓居过麻城,且与《金瓶梅》最早收藏者刘承禧有着密切的关系。《金瓶梅》里大量麻城方言的采用,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进一步说明作者是以麻城市井生活为模本进行艺术创作的。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这部奇书,问世近四百年来,它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这就为研究作者打开了一条道路。张惠英先生的《金瓶梅俚俗难词解》就是研究《金瓶梅》方言俚语的专著。本文就是根据《金瓶梅俚俗难词角》中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做某些拾遗补缺的。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作者是徐渭,徐渭志在《春秋》,他所写的《金瓶梅》是一部春秋大传,是以春秋笔法塑造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评点者之谜被揭开,张竹坡家世生平研究引起轰动》《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年1月30日《<金瓶梅>研究(首次文摘)》赵兴勤等《复旦学报》1986.1《崇祯本删掉了什么?》杨士毅摘译《复旦学报》1986.1《也谈<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朱建明《复旦学报》1986.1《小议<金瓶梅>的作者是河北籍人》王强《复旦学报》1986.1《冯梦龙是<金瓶梅词话>的补足者》赵伯英《盐城师专学报》1986.1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研究十年》刘辉《中国社会科学》1990.1《(金瓶梅>笔法探幽》邓书至扬尊自《运城商专学报》1990.1《(金瓶梅)与性。C理》江驶《任南大学研究生学报》1990.1《(金瓶梅)作者新探》靳青万《许昌师专学报》1990.l以金瓶梅)借用(责销高议}材料考》赵达夫《汉中师院学报》1990.1《(金瓶梅所教剧曲专》孙崇涛《文献》1990.1《(金瓶梅)职官小考二则》成积春《文学集刊》!9901《(金瓶梅)服饰小考二则》张瑞泉《史学集刊》1990.1《(金瓶梅)作者不是冯梦龙》鲁永《西北大学学技》19901((金瓶梅)的现实主义出谈…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拟通过《金瓶梅》主要人物结局解读其"警世"之寓意,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