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与具有统一编制教材的学科课程形态具有很大的不同。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抓住回归儿童生活的课程资源开发这一关键,积极进行尝试: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来源;引导小学生既做课程资源消费者,又当课程资源开发者;组织活动要使学生回归生活、了解与热爱生活;综合实践要关注过程、强化参与和体验。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承载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活动性课程,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认知的生活世界,是生活的缩写,生活就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原点。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才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将综合实践活动引入了学生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和社会性都很强的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诸多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生活性,我认为回归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灵魂。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性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刘云峰 《山东教育》2012,(13):54-5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显著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倡导课程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关注的核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了课程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这种回归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是"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并为了生活"的课程,由此也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必须以"生活"为依托. 根据这些特点,笔者认为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线教师,应紧扣现实生活,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适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然而,我国现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也使新课程改革成为一个难点。结合课改实践和教学调研,对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为生活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从课程本质上来讲,我们以为,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倡导课程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基于整体论的视野而力图超越原有的学科分割的局面,通过活动把各种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论文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基本内容,从实践层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进行剖析,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课程评价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实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深感要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关键是要做到回归生活、立足实践、着眼创新。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3,(5):36-37
<正>学生语文素养可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得,因此,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不仅是语文科本身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文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一、实施原则(一)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现实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新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让小学综合实践课扎根校园,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扎根校园.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新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在我国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主要地是标志着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学习是自己课程的主体,而不是别人提供课程的被动接受;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课程应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渗透了这些课程理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真正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势在必行,因此,校领导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近几年针对学校的实际条件与教学情况,比如上学年我校开展“读好书,做好人”的实践活动,教研室领导给予肯定,该主题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获得了市二等奖、区一等奖,本校被定为市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本学期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生活的现状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提出了以“关注生活,勤俭节约”主题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情况,回归生活,从生活实践中了解生活的常识,得出在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相关数据,以小见大,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深思,让学生能了解劳动的辛苦,资源的贫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新构建了课程结构,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规定为从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得到了结构性的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侧重学生自主活动的一门课程,它与生活密切联系。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回归生活,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中,可选取生活中的素材为课题,丰富学生的情感,在活动前对活动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活动中融入生活体验,以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获取知识,在活动后给予学生积极全面的活动评价,以此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活动起来,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课改促成的一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回归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基于此,从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入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评价的新视点,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各校更好地开发和设计基于学生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展开形式,倡导让课程回归学生的经验和生活这一理念,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实验"、"考察"、"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最近我参与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感受颇深,对综合实践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由此可知,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的课程。它超越了教室、学校的局限而将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  相似文献   

19.
胡重光 《湖南教育》2003,(17):28-29
一、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程改革新增的课程。那么,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为什么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 概括地说,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体现个人、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具有广泛的课程资源。现结合笔者日常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