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学实录 一 课前交流 师:有一次,老师特想在某个班找一个歌唱得好,同时朗诵也好的学生.我找音乐老师要到了歌唱得好的学生名单,又找语文老师要到了班上朗诵好的学生名单.你知道,我接下来会怎么办吗?  相似文献   

2.
冯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一怔。“你们好啊!”冯老师满脸洋溢着真挚的笑意,声音充满了亲切和关爱。正想上课,突然,有个学生举手站了起来,还没等老师问他什么事情,便急急的说:“冯老师,可以给你提个问题吗?”“当然可以了。”冯老师仍然微笑着。“你今天为什么戴眼镜了?”“对呀,你为什么戴眼镜了?”这时很多学生也随声附和起来。冯老师这才想起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满脸疑惑的原因。冯老师并没有急于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而是故意问他们:“好看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不说话…  相似文献   

3.
广告大揭秘     
一、激趣命题师 :这几天我们都在搜集广告 ,(板书 :广告)孩子们一定知道我们这节课跟———(广告)有关。师 :说说你想给这堂课命个什么题?生说自己创作的题目并选出最好的。师 :你是怎么想的?(师边说边板书课题)生说自己的创意来源。师 :你想得真好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题目。生齐声读题目。(让学生自己定课题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欣赏中感悟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二、广告大放送师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广告(师边说边贴卡片 :广告大放送。生齐读“大放送”)把你知道的广告来个精彩的再现 ,现在我们分两组来比…  相似文献   

4.
作为老师,每天只要课程表上安排有你任的课,铃声一响,你就得走上讲台,又开始了你的教学生涯中新的一天。当你走上神圣的讲台时,你是否想过,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的中间,走进学生的心里?  相似文献   

5.
"蒋老师回来了,蒋老师回来了."一个慢一点进教室的学生见我走上楼梯,他高兴地冲进教室对同学们喊着.当我带着一脸歉意走进教室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蒋老师,我们很想您!祝您幸福!我们感觉您很久没有给我们上数学课了."我看到那一副副纯真的笑脸、  相似文献   

6.
走进教堂你高大的形象,就犹如田埂上的一株向日蔡芊芊小苗在仰慕你颗颗露珠在朗诵你夏天,这里有你留下的一片荫凉向日葵——给老师@杨建民~~  相似文献   

7.
孟老师读的书堆起来不亚于一座"小山"。孟老师不仅书读得多,而且读得也非常好,学校里许多老师都想让他教自己的学生朗诵。孟老师上课很幽默。一次我们没读好,他就学我们读,读的时候拐  相似文献   

8.
“超级女声”广为传播,一句“想唱就唱”唤起多少人想张扬一下自己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中,我想问老师一句:你竖鸡蛋了吗?你想创就创了吗?如果我们的老师多一点“超级课堂”,那该多好呀!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中国课堂少了哥伦布打破常规竖鸡蛋的精神。在一节美术研讨课上,我玩了一次“竖鸡蛋”,孩子们感觉很过瘾。有老师评价说:“这样的研讨课好爽。”一上课,我拿了两个鸡蛋走进教室,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我把鸡蛋举起来,让班里个子最大的学生和最聪明的学生到讲台上来进行竖蛋比赛,其他同学呐喊助威。两个…  相似文献   

9.
邵聪 《良师》2003,(23)
开学第一节课,老师满脸笑容地走进教室,亲切地问:“同学们,我们先来聊天,你想跟老师说什么呢?”沉默了一会,一个男同学慢慢地举起手,小声地说:“老师,我想去撒尿。”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初中学生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些顽皮或者放荡不羁的学生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班级工作面临难题。有的老师感叹现在的师生关系已经陷入"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的尴尬境地。很多班主任做学生心理工作变得日益被动与无  相似文献   

11.
<正>听过一堂公开课。一位老师讲解弗洛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在讲解完课文内容之后,老师布置了一项活动。关闭门窗,关闭灯光,配着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篇歌颂父母之爱的散文。在倾听老师朗读的过程中,确有一些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读完后,老师请学生说说"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几个同学说完、老师简评之后,老师又播放了一首歌颂母爱的歌曲,在歌声中结束了教学……从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适时创设情趣 ,孕育创新意识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 ,是智慧、灵感的源泉 ,小学生如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 ,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比的意义时 ,上课始我就有意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同学们 ,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就我们每个同学的身上也有几处有趣的比 ,你想知道吗?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看着老师 ,异口同声地说 :“想。”抓住这一契机 ,紧追学生的思维 ,我风趣地说 :“同学们 ,你两臂伸开的长度与自己身高的比大约是1∶1 ;你的胸围周长和自己身高的比大约是1∶2 ;你脚的长度与自己身高的比大约是1∶7 ;绕拳头…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堂古文课。这是一堂以诵读作为唯一学习手段和学习形式的古文课。这是一堂没有教师的讲解而希望通过诵读来达到所有教学目标的古文课。我们的课题是《岳阳楼记》。我们的学习是从著名朗诵家童自容先生的录音朗诵《岳阳楼记》开始的。童先生的朗诵整整持续了12分钟。教室里寂然无声,音乐深沉回响,朗诵高潮迭起。我们似乎见到了童先生站在舞台上,慷慨悲壮,长衫飘飘。音乐结束好一会儿了,我才缓缓地问:孩子们,听了童老师朗诵,你的心情怎么样?童老师在朗诵的处理上哪些地方给了你启示?如此美妙的诵读,孩子们怎么会没有话说?教室里的手举起…  相似文献   

14.
今天是我值班,早晨刚一走进总务处,就感觉气氛不对。办公室李老师对我说:“池校长让你去初三(5)班看看,有学生反映他们班的公物损坏了。”来不及多想,我赶忙跑上楼。  相似文献   

15.
摇篮     
一、示范朗读,寓理于悟师:今天我们刚认识,梁老师想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欢迎吗?如果我读得很棒,你们就热烈鼓掌;如果觉得老师读得不够好,就请举手,给我提意见,好吗?(师朗诵诗歌《轻轻地》。)师:我读得怎么样?生:老师读得很快。生:我们听不懂。师: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师再次朗读。)生:你读得很轻,我都听不见了。生:你读得很慢。生:你读得很小气,不大方。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我最后再读一遍,好吗?(师朗诵诗歌《轻轻地》。)生:老师读得有感情了。生:你的表情很好,动作也加出来了。生:老师,你读得很温柔。师:刚才,老师第一遍没读好,就读第二…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朗读课文,总是自然地配合上表情和动作。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朗诵训练.从内容和感情的需要出发,更离不开表情和动作的有机配合。表情和动作本来就是语言表达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言语是语言表达的主要载体,那么,表情和动作则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我体。它可以使你的语言生辉,而且这种无声的语言.有时比有声语言的作用更大。有的教师在进行艺术性朗诵教学中.不注意训练学生表情和动作的配合,结果在朗诵时有的面部呆板.身手僵直,简直像个木头人;而有的却是一字一个手势,一句一个动作,又简直成了手势哑语。这二者…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我值班,早晨刚一走进总务处,就感觉气氛不对。办公室李老师对我说:“池校长让你去初三(5)班看看,有学生反映他们班的公物损坏了。”来不及多想,我赶忙跑上楼。  相似文献   

18.
《考试》2008,(4)
我们每天都在批改着学生的作业,你可曾想过,这也是一种交流,一种互动,一种老师与学生的心与心的碰撞。  相似文献   

19.
一.本课简介于漪老师在《我们当年的语文课》一文中写道:我们高中的国文老师教古文在课堂上是大声朗诵的。记得老师教李后主的《浪淘沙》,书放在讲台上,根本未翻开,他边解释边朗诵:‘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老师对教材熟极了,朗诵得出神入化,把亡国之君在词意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儿童必须走进儿童世界,理解儿童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出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就应当走进童心世界。一、"蹲下身子看学生"在老师眼中,学生是"小"的,因为我们总是站着看他们。老师应该走进儿童的世界,和他们打成一片,我们必须蹲下来。有一次,一个大人发现一个孩子聚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