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只知道这本书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更适合女孩子读。可是,当我把它读完,眼泪静静地流出来的时候,我知道,这本书,适合每一个孩子读。上个周五,读书课上,我把这本书发给你们。那节课,你们非常安静地度过了40分钟。我其实也在观察你们的读书情况。有几个孩子,并没有很用心地去读,只是来回地翻书页。还有一个孩子,读了几页就放下,看另一本书去了。所以,当马上就要下课,当我知道有一个孩子说这本书一点儿都不好玩的时候,我很伤心。我知道,世界上没有非读不可的书。我也知道,多读有趣的书对你们来说多么重要,所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詹姆…  相似文献   

2.
书里的眼睛     
每一本书里,都有一双眼睛.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一双眼睛也就睁开了,默默地看着读书的人.一个朋友,就是一本书.这种书,指的是朋友送的,不是自己花钱买的.读这种书,自然就会想到送书的人,读起来也就多点认真,多点温暖.要不,对不起送书的人.  相似文献   

3.
书里的眼睛     
每一本书里,都有一双眼睛。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一双眼睛也就睁开了,默默地看着读书的人。一个朋友。就是一本书。这种书,指的是朋友送的,不是自己花钱买的。读这种书,自然就会想到送书的人,读起来也就多点认真,多点温暖。要不,对不起送书的人。  相似文献   

4.
我的朋友们大多比我读书多,这是一直让我郁闷的事情。许多时候,当大家谈到一本书的时候,我的眼睛就茫然。少年时家贫,读不到书;大学时净写诗了,读书也少;后来参加工作了,为了生计四处流离,也没  相似文献   

5.
我爱读书了     
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一看见书就讨厌。妈妈为了让我爱读书,就给我买了许多书。可我还是不爱读书。记得有一次,老师让买几本好书看。妈妈带我去买书时,我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和《一千零一夜》这两本书《。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里讲了金字塔之谜、UFO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和野人之谜等。《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我只看了一个故事,就被吸引了。一位著名作家说:多读几遍,还会发现许多新东西。我把这两本书读了很多遍。还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我在家闲得没事干,拿起一本《中国典故故事》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却打…  相似文献   

6.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7.
我大量的阅读是我在大学的文学系读书的时候,那时我已经写了不少很坏的小说。我第一次进入学校的图书馆时大吃一惊,我做梦也没想到,世界上已经有这么多人写了这么多书。但这时我已经过了读书的年龄,我发现我已经不能耐着心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我感到书中那些故事都没有超出我的想象力。我把一本书翻过十几页就把作者看穿了。我承认许多作家都很优秀,但我跟他们之间共同的语言不多,他们的书对我用处不大,读他们的书就像我跟一个客人彬彬有礼地客套,这种情况直到我读到福克纳为止。  相似文献   

8.
书的缘分     
傅平凡 《江西教育》2023,(48):14-15
<正>“每本书都要读完吗?”“是专心读一本书,还是同时读一些书?”“书读不懂,要怎么办?”在语文课上,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多年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习惯,规定我们该读哪些书,但读书其实是一件令人放松的事,我的建议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书应是一件乐事。就像看电影要关注字幕、配音、清晰度,买衣服要看设计、面料、版型,看书也要仔细对比出版社、翻译家,多参考其他读者的评论,还要摸一摸书的质感,看一看书的装帧设计,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悖论     
读书有成本,这就是读书所占用的时间。如果一本书既不能带给你乐趣,也不能带给你启发,那不如把读书占用的时间用于打牌。我不同意开卷有益的说法,有好多书是不用读的,因为白耗光阴,一无所获。可是哪些书值得读呢?读物的选择可是带有悖论的难题。你没有读,怎么知道这本书怎样呢?你要读过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可是你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又凭什么去决定读或不读这本书呢?克服悖论的办法有多种。比如说,选经典名著。所谓“经典名著”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好多人已经读过,读过以后觉得很值。比如说,看书评。书评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有人…  相似文献   

10.
胡乱读书     
读书啊读书,这辈子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在那个叫书的东西上(我说的不是教科书,教科书总是有限的)。成年累月地读.一本接一本地读,读得入神,读成了近视眼,书还是和没读的时候一样多,甚至更多了。这时才知道,一个人绝无可能将世界上的书读完。既然要当书生,似乎天然就懂得应如何读书。常有人来请教书的读法。别人也许懂得怎么读书,我却是不懂,而且越来越不懂。世上的书太多了,多到超出我的想象。读书的道理也太多了,简  相似文献   

11.
鲁迅、茅盾先生读书很有计划,他们读书很广很深。我读书大都是从兴趣出发,喜欢的书就反复读,不喜欢的书就大致读一读。回想起来,我年轻读书时最受影响的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从红学家来说,《红楼梦》中有许多道理,但我当时是看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第一次读这本书我先看到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他们怎样来往,又怎样分开,怎样生气。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些描写也很吸引我。林黛玉的葬花词我当时不大懂,可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与人生     
我要引用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确实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读一本书,就能让我们更了解这个美丽的世界;每读一本书,就能让我们品尝到有滋有味的人生;每读一本书,就能让我们的思想向成熟前进一步。那时我们会更理性、更客观、更宽容地对待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增长了知识,我学会了沉淀自己,我懂得了人情道理,学会了很多很多触摸不到的东西,读书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一部一部的书就像一波一波的海浪,我站在浪尖上,体味着——提前体味着人间真情。我尤其知道,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向我倾诉寄人篱下的悲苦,她努力挣扎,她…  相似文献   

13.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有一套精选读书法。他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塑造了一个博学多识的人物——法利亚长老,并通过长老之口谈了这样的读书方法:“在我罗马的书房里,我将近有5000本书,但把它们读了许多遍以后,我发觉,一个人只要有150本精选过的书,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5岁女童苏菲雅(Sophia Moss),在一个学年里读了875本书,平均一天读2.4本书。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几乎都快被她读完了,不得不买新书满足她。小苏菲雅喜滋滋地说,大部分时间,我都拿来看书,我就是喜欢读书。据了解,小苏菲雅的最高纪录是,一星期可读完20本书。有时候,爸妈都看不下去了,因为该睡觉的时间,小苏菲依旧"读得忘我",舍不得把书放下来!小苏菲雅除了爱读书,也喜欢做研究。她就曾写过一篇名为"苏菲雅的宠物:关于超级  相似文献   

15.
我的读写情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长大了,成了一名教师,天天与书本打交道,并没有让我厌倦了书,相反,教学之余,我仍然喜欢读书。书读的多了,也拿起笔写读书心得或者生活随笔,渐渐地,我喜欢用读书与写作充实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读书有味     
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我的生活都离不开与书为伴。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我每天都过得充实有味。读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使生活充实有趣。看侦探书,我马上被那些破案的剧情深深吸引;而看童话书,就感觉身临其境。每次看喜欢的书时,我都爱不释手,读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妈妈从图书馆里借来一本书《我与狗狗的十个约定》。这本小说书我以前也听说过,一直渴望有机会读一下,可是一直没能如愿。现在,我终于看到了我仰慕已久的书了。一放学,我没有像平时那样先去吃零食或者做作  相似文献   

17.
吴素琳 《教学随笔》2016,(8):124-124
高尔基说过:“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课程标准也这样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18.
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说过:"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课程标准也这样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20.
蜜蜂的好伙伴是花朵,羊儿的好伙伴是青草,鱼儿的好伙伴是水,鸟儿的好伙伴是蓝天,我的好伙伴是书。刚识字时,我就经常装模作样地捧上一本书读。没想到,后来我竟迷上了读书。我现在每天都要抽出一点时间读书,如果没读,就会很难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