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糊叙事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和《海上花列传》等长篇小说的一种表现形式。模糊叙事达到的效果是:人物性格失去了清晰的类别属性;人物行为的性质也无法简单判定,特别是道德评判难以进行;由于视角的限制,人物生活世界的真相变得含混不清或不可知。模糊叙事的这些形态体现了小说艺术对复杂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梦境叙事构成了《海上花列传》独特的文体风貌。梦境虽为中国古代文人惯用的意象,但在《海上花列传》中,作者把梦境作为一种修辞话语应用于文本叙事结构的搭建,这既是对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结构的化用,又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本文以为梦境叙事在《海上花列传》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片段连缀式"的情境结构、"窥视话语"的运用以及"没头没尾"的断章风貌。  相似文献   

3.
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典小说《金瓶梅》与《红楼梦》在情节结构、语境设置、审美风貌及情感寓意方面的造诣,展现了这两部作品各自独立的创作风格。通过对比分析《金瓶梅》与《红楼梦》中谶语的异同,可以发现其间共同的价值所在以及《红楼梦》在《金瓶梅》谶语基础上体现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上花列传》不仅是第一部表现现代都市的小说,韩邦庆自谓的“穿插藏闪”的叙述笔法更让它备受称赞。这种笔法不仅是对小说传统叙事手法的突破,更与转型中的上海现代大都市背景结合起来,成为现代都市叙述艺术的发端。《海上花列传》中,韩邦庆认识到现代都市这一主体的存在,跳出狭邪小说传统的狭窄视角,这是现代都市叙述艺术得以诞生的主观性前提第二,“狭邪”本身为特殊时期十里洋场的最佳映照,韩邦庆以“狭邪”为视角写都市,又为《海上花列传》的都市叙述打下了坚实的客观基础。两者的相得益彰和随之诞生的新的叙述艺术,使《海上花列传》成为同时期最耀眼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新发现的《姑妄言》,是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又一部世情小说奇书,并在《金瓶梅》等章回名著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也有明显的启示和影响。在艺术上,《姑妄言》在章回体式,人物塑造,心理刻画,环境描写以及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海上花列传》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的上海租界,以长三书寓为主要的书写对象,从花街柳巷这一特殊的公共领域入手,以此来观照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输入后对上海产生的影响。作者韩邦庆尝试用传统的叙事方式来书写他对一个新兴都市的认知与记忆,《海上花列传》的文本意义由此获得了多重性:既体现出新兴都市中的现代性因素的萌芽,又完成了对中国古典小说美学的一次回归,同时凸显了传统文人在面对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冲击时的彷徨和犹疑。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展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将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翻译成国语版与英文版,使《海上花列传》越过方言障碍,传播到全国及海外.由于两人在性别、经历、思想、情感上的差异,张爱玲对《海上花列传》进行了事实上的再创作.她的女性主义思想给《海上花列传》中的女性形象增加了一些陌生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借鉴了诗词的写作手法,频频使用数字,开创了小说使用数字的先河。《金瓶梅》语言简练,风格独特,和数字的使用有很大关系,《金瓶梅》对后代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开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11.
沈裕 《文教资料》2013,(35):47-49
《海上花列传》诞生于清末上海十里洋场,几度被埋没,却依旧掩埋不了众多知音的赏识与青睐.与同时期的狭邪小说及白话小说相比,其“平淡而近自然”的风格使它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分别从《海上花列传》的语言描写、人物刻画、叙事技巧等方面出发,试图细致呈现其“平淡而近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红楼梦》的叙事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实生活中,时间的向度是由过去而现在而未来,是不可逆转的,其刻度、跨度和密度也是不能改变的,但在当代叙事文学中,却往往打破时间的不变常规,而将它随意切割、打碎或扭曲,穿插到小说中,由“绝对的”、“物理的”、“空间的”时间转移为以价值为核心的艺术时间。《红楼梦》在对叙事时间的安排上,对于中国古典小说和现代小说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在时间上的“过去”向度而采用倒叙,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首创。正因为作品的时间向度指向“过去”,因而就模糊了时间的刻度;与《金瓶梅》等相比,《红楼梦》的时间跨度特别长,但有时密度又特别大,作者根据需要随意拉长或加快甚至扭曲叙事时间。曹雪芹选用的叙事时间,正是那种心理时间、情感时间,即有价值的艺术时间。  相似文献   

14.
将《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小说相比,《红楼梦》显示出了极大的叙事智慧及独特的叙事魅力。本文围绕作者如何与叙述者分离,如何巧妙运用全知视角、限知视角等多重叙述视角叙事这几个方面,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了《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叙述者及叙述视角的开拓创新。作者对叙述者及叙述视角进行了一系列的巧妙安排,小说叙述者的扑朔迷离,叙述视角的灵活转换,千变万化,使作品呈现出极其广阔的叙述空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就是凭借其开创性的叙事手法提高了其叙事品位,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吴敬梓以其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吴敬梓在作品中也用了不少笔墨,描绘了他心目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但对庸俗、卑污、腐朽事物的讽刺与批判,却是《儒林外史》的主要思想艺术成就,是它能够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与满足的主要原因。《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鲜明的独创性。同中外文学史上的讽刺名作相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自古及今、百年瞬间、季节更替三个角度论述《儒林外史》的叙事时间。《儒林外史》中多次运用"自古及今",体现了古今同一的循环时间观;"百年"与"瞬间"的两极性时空操作,给中国古典小说文体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季节的更替则体现着人生经验的起落沉浮和芸芸众生的荣枯盛衰。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发现,《儒林外史》的叙事时间一方面吸收了传统古典小说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又有所超越,形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金瓶梅》与《红楼梦》时空艺术的比较切入,揭示出二者的差异:《金瓶梅》的空间建构为辐射式,时间建构具有开放性和随意性,它以空间建构为主导,以时间建构为辅助;《红楼梦》的空间建构为辏敛式,时间建构具有封闭性和有机性,它以时间建构为主导以空间建构为辅助.文章还从作品的主旨方面论证了两种时空艺术的创造性和适应性.最后,论述了《金瓶梅》和《红楼梦》创造的两种时空艺术对后世家庭题材小说的重大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同为“世情小说”,《金瓶梅》是肇始,《红楼梦》是以《金瓶梅》为起点发展起来的高峰。《金瓶梅》以描写西门庆家庭的兴衰历程为主线,把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人物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穿插一些重大事件的描述,从而使故事情节显现出波澜迭宕的艺术效果。《红楼梦》明显地师承《金瓶梅》的这一特点,沿着《金瓶梅》所开拓的路子继续前进并且取得创造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文人小说,有明显的传统历史叙事特色。这首先体现在《儒林外史》最直接借用了史著列传和类传体例,以春秋笔法叙事为宗。其次,《儒林外史》中许多故事情节也与正史、唐传奇和本朝时人诗文大量互文。这显示了吴敬梓史料勾辑运用的功力、才学见识的圆熟。最后,《儒林外史》虽是作者发愤之作,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彰显了作者醒世救世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儒林外史》意在揭露儒林痼疾,却以描写大江南北风俗事故和日用常情入手,尚实写真,不作玄虚荒渺之谈,笔削得当,善善恶恶,人物丰满生动,从而坚守了传统历史的叙事伦理。不过,历史叙事的影响也使《儒林外史》有轻载人物结局的小小瑕疵。  相似文献   

20.
《林兰香》是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部重要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它的叙事结构特点在世情小说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作用。从其布局艺术,包括"八进制"叙事安排、"散—聚—散"悲剧式结构安排、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以及详略得当的叙事时间安排等方面,分析它在叙事结构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