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悲剧意识是须一瓜小说的重要特色,在她的作品中都深深地潜藏着强烈的生命悲剧感。其悲剧意识首先体现在她笔下的悲剧人物形象;其次还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性;第三,通过对于人性的追问和"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她的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悲剧精神。通过悲剧形象、悲剧主题和悲剧精神,须一瓜的小说呈现出浓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
试析王昭君悲剧形象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君悲剧形象是在历史与文学交融的基础上产生的,文章试图从文人创作的历史依据、情感倾向等方面进行诠释,从而揭示出在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王昭君在文学作品中却多以悲剧形象出现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质和悲剧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来阐述悲剧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拟话本"的特点入手,在分析杜十娘悲剧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杜十娘悲剧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悲剧继普罗米修斯的一系列形象后,俄底浦斯、安提戈涅、美狄亚等展示出的一系列冲突,更进一步深入到了家族、城邦以及城邦与城邦之间的更广阔的现实境况的各个层面。本文以命运悲剧为例,对此关切的深层内涵作出了一些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悲剧中,有几个非常耀眼、鲜明的女性形象,如古希腊戏剧欧里匹得斯的悲剧《美狄亚》中的美狄弧、莎士比亚戏剧《奥瑟罗》中的苔丝荻蒙娜、中国古代戏剧家关汉卿的悲剧《窦蛾冤》中的窦蛾、高明的《雷峰塔》中的白娘子等,这几个女性虽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但人物各自的性格、行为、遭遇、反抗命运的方式却不一样。下面来粗浅地分析一下这几位形象。  相似文献   

7.
杜十娘是冯梦龙在"三言"中刻画的最光彩照人的悲剧形象,她身上凝聚了善良多情、聪慧机警、仗义刚烈等诸多优秀品质,却难逃投江自沉的悲剧,本文从其个人的身世命运、社会的封建礼教等方面探讨这一形象的悲剧内涵,得出杜十娘的悲剧是现实的,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悲剧作家,他走出了一条不同以往儒生君子的人生之路,亲躬戏剧创作和表演,以自己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为中国古代悲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艺术营养。其悲剧创作的艺术视野,同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紧密联系,无论从创作思想的确立,情节结构的安排,悲剧形象的塑造,还是对悲剧结局的把握等方面来看,关汉卿对中国悲剧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作为中国古典悲剧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9.
美狄亚和赵五娘是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和高则诚改编的中国古典悲剧《琵琶记》中演绎的两位弃妇形象。她们虽生于不同年代,处于不同国度与文化背景之下,但同样都有遭受家庭破裂、丈夫抛弃的惨痛经历。她们是如何走向婚姻的失败,又各自对命运做了怎样的抗争,这两位禀性迥异的中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震撼,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女性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塑造的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中.祥林嫂是其中之一,祥林嫂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既是个人悲剧又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狂暴女性是美狄亚,《萨勒姆的女巫》在人物层面和结构单位上都运用了美狄亚原型。阿碧格像美狄亚一样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但美狄亚的复仇被视为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而阿碧格的复仇却被视为丧心病狂。这是因为作家对美狄亚原型进行了置换,降低了阿碧格的同情指数,提升了普洛克托的道德水准。米勒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高大的男性英雄形象,但却暴露了自己潜意识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2.
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有独立意志的女性,她身上洋溢着希腊人那种不可扼制的个人欲求、炽烈的爱情、奔放的个性、强烈的个人意志.这也是西方文学作品中一系列“恶妇”形象的本质特征.所谓“恶妇”只是男权社会对女性个性的压制与扭曲.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文本中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复仇女性,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古今中外经典复仇女神的影子,如精卫、美狄亚、莎乐美、涅莉等,复仇女神通过借助张爱玲的神来之笔完成了复兴。张爱玲笔下的复仇女性通过两种反差极大的方式复仇:极热闹的复仇和极冷清的复仇。尽管复仇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可是却有一个没有争议的共同点:她们的复仇过程是深具痛感的,并且不能避免痛苦绝望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霍小玉、美狄亚同是痴情女子,都面临着心爱的人的负心背叛.同为弃妇,两个人在痛切之余均选择复仇,但是由于中西方道德观念、中西方婚姻制度、人物性格等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复仇激烈程度也有很大差别:霍小玉死后化为厉鬼使负心人终日惶惶而终;美狄亚则用断绝子嗣来惩罚负心的丈夫.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几十年里,文学批评家们纷纷把注意力放在了女性作家创作的哥特小说上。自从爱伦.摩厄斯1976年在她的著作中提出"女性哥特"一词之后,众多女性批评家们竞相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女性哥特小说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美狄亚是希腊神话中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从这两个独特的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同时代的女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似命运.作为弃妇,她们都是悲剧性的人物.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和丑.  相似文献   

17.
There have been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views about Saul Bellow's creation of female images among critics.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Bellow's early works have been criticized by the feminists, but the critics speak highly of Bellow's female images in his later works. The doubts and controversies stem from Bellow's complex emotions towards wome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emale characters and studies Bellow's ambivalent emotions towards women reflected in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images in Humboldt's Gift.  相似文献   

18.
对欧里庇得斯悲剧《美狄亚》中美狄亚"悍"之成因,评论界多停留在社会因素层面和伦理道德层面上。联系美狄亚所处的历史环境分析,其"悍"之成因有三:第一,与古希腊时期世俗人本精神的张扬有关;第二,与古希腊时期尚武的价值取向有关;第三,与作家推崇"酒神型"审美观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相异于19世纪至20世纪前期苏联作家和20世纪后期俄罗斯其他女性主义作家的创作,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反映了俄罗斯犹太文学的新动向。在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乌利茨卡娅同时塑造了“美狄亚”和“山德拉”两个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把“美狄亚”这一约定俗成的“女巫”塑造成“圣母”,再通过“圣母”与“魔女”的对比,鸟利茨卡娅肯定了“解构”基础上的“多元”,但又批判了“解构”后的“虚无”。  相似文献   

20.
一间自己的房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批评的先驱,她的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房间》最早在文学领域展开了对父权文化的清算,她批评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肯定被父权社会拒绝的女性文学传统的存在,为女性写作找到了一个历史支撑点;她提出的女性作家应在不忽略自己性别特色的前提下努力达到双性写作佳境的观念,显较后来排斥男性的女权主义批评家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