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6.
贵在深入     
贵在深入易水寒人民日报6月22日一版头条刊登该报驻山西青年记者安洋采写的通讯《路》,是一篇精彩之作。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这样评价:《路》写得很好,可以说是感人肺腑。“七一”前夕推出这样一篇通讯,是对党的生日的献礼,为人民日报增色不少。副总编辑张云声说...  相似文献   

7.
重视会议报道,写活写好会议新闻,是党报新闻改革的老话题,但要真正做起来并把它做好,却并非易事。在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人民日报获二等奖的作品《集思广益编制好“十五”计划国家计委问计于民》,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迈出的可喜一步! 这篇获奖消息是一篇以会议为题材的现场短新闻,一起笔便以寒冷的天气与现场热烈气氛  相似文献   

8.
严峻的现实社会,正逼着我们就范,这个“范”,就是实事求是。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正把我们的新闻报道赶入社会万花筒。我们新闻界开始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观察社会了。在报纸上出现了许多实事求是分析我国国情的报道,新闻界有个说法,把这类报道叫作“深层报道”。最近,在这些“深层报道”中,有两篇比较引人注目,一篇是新华社记者刘远达、贺晓林写的《从物价看国情》(见6月22日人民日报),另一篇是人民日报记者艾丰写的《社会公平的辩论》,(见人民日报7月11、12日)。这两篇报道的共同点是,讲的都是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办的头一个月——1985年7月,就辟出《大江行》专栏,对长江大流域经济进行了系列报道,为期三个月,在海内外读者中,在经济理论界人士中引起反响。本报驻湖北记者王楚是这组报道的首篇作者,他写的《长江活了就活了半个中国》刊登在7月23日三版头条的位置,文章大声疾呼:长江流域的经济优势有待发挥!长江活了,不  相似文献   

10.
许林 《新闻实践》2005,(4):F002-F002
人民日报新闻版今年以来改革力度很大,在前年、去年设立《视点新闻》、《体育》新闻版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块新闻版。这五个新闻版已经使人民日报的脸变了,变得更好看了。下面是对近期经济新闻版一组报道的版面处理作一评析。3月15日、17日,人民日报经济新闻版分别刊登了经济部记者彭嘉陵采写的《直面煤矿安全》上下篇文章。这是一篇针对性、启发性很强的文章,而编辑的版面处理尤为值得一提。编辑在版面处理上利用"下篇提示"和"上篇回放"的视觉形式(见版面一、二),融入了"推"意识。"推",有推动、推出、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新闻     
新闻单位合力宣传孔繁森 4月上旬以来,我国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合力宣传原中共西藏阿里地委书记、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西藏日报记者、大众日报记者合写的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这篇通讯新华社播发后,全国各地报纸普遍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新华社接着连续播发几十篇消息、通讯。报道孔繁森事迹和各地开展学习孔繁森活动。人民日报4月上半月连续发表社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和5篇评论员文章《今天仍有  相似文献   

12.
4月24日,人民日报的《大地》周刊,以几乎占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记者王力军与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王亚民的访谈报道,题目是《努力追求高境界》,同时还发表了一篇署名评论文章《可贵的追求》。 河北教育出版社素以出版立意高、价值大、旨在弘扬、积累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的图书而赢得了文化学  相似文献   

13.
1985年以来,《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象异峰突起似的引起了新闻行家和广大读者注目。他采写的武汉经济综合体制改革的《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  相似文献   

14.
一字之差     
一九六三年八月六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劳动和革命》,今年一月三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将军和儿子》。这两篇通讯都是人民日报转载别的报纸的。前一篇的原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12日《人民日报》第4版刊登了新华社记者写的报道《共建文明川藏线现场会大讲排场成都军区领导责成机关总结教训》,对这篇报道笔者有些不同看法。这次现场会既然是以四川省和成都军区的名义召开的,会议开得好坏,省和军区的主要领导自然负有重要责任。而报道却把这次会议大讲排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宣传中,对外开放是一重大主题。近来,许多报纸刊登了不少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们前进的佳品,如今年6月5日《人民日报》所载《太平洋西岸的曙光——上海浦东采访札记》(以下简称《曙光》)可称为一篇范文。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曙光》写得成功的首要原因是,开放的目的明确,报道思想正确。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文件指出:坚持对外开放是“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对外开放事业每前进一步,社会主义建设也就前进了一步。我们的报道如能以此为指导思想,必然会采写出振奋民族精神的佳品来。有些报道所以令人失望,正是疏忽了这一点,对为什么要开放模糊不清,往往为引进外资而报道引进外资,为创汇而报道创汇,为开放而  相似文献   

17.
“刚来的人民日报,有篇通讯的标题叫《捉放蛇》。题很切文,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番话,是我于去年11月30日在安徽芜湖铁山宾馆从一位旅客那里听到的。后来,我遇到一些新闻界同行,他们也说这个标题标得好。这篇稿子是人民日报驻安徽记者赵希龙写的。我也是驻安徽的记者,所以人家都问我,这个题目是怎样标  相似文献   

18.
据今年9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由于该报刊登了记者的报道《如此拆房,为谁谋利》,公开披露江西省定南县有关部门违法行政、强拆城市私有房屋的情况,8月28日的《人民日报》被定南县政府全部扣压。经过两天,在当地群众的舆论压力下,上述报纸才于30日下午送出,但是刊登该报  相似文献   

19.
从1984年到1986年,我们写的三篇报道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我们与杜国堂、陈宪文合写的消息《东鸭鸽营社员跑步成风》(见河北日报1984年1月19日一版),被评为全国二等好新闻;1985年我们两个写的通讯《记县委书记和乡长的对话》(见人民日报1985年6月2日二版),被评为全国三等好新闻;1986年我们两个写的消息《邢台地委书记请县委书记看〈新星〉》(见河北日报1986年3月14日版),被评为全国一等好新闻。这三篇新闻是怎么写出来的?我们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报道改革,改革报道。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0月6日、7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记者罗荣兴、曹焕荣和祝华新合写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改革阵痛中的觉悟》两篇报道(以下简称《方位》《觉悟》)。各地读者纷纷写信,称赞这是引人入胜,鼓舞士气的好文章。首都新闻界也给予高度评价。10月15日,中国记协召开改革宣传座谈会,邀请作者介绍了采写经过及其体会。嗣后,我们和他们进行了交谈,写下一些感受,以飨迄今仍对这两篇报道颇有兴趣的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