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小国瑞典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是西方一个小小的奖项,中国人的“诺奖”梦只能显示文坛中人的“诺奖”焦虑症.即便莫言获奖也不能拯救文学,人们对莫言获奖与否的关注,恰恰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对文学的轻视.  相似文献   

2.
刚刚评选出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在国人的殷切期望中折桂.已经走过110年历程的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作家得到世界范围内认可的标志,获奖者、获奖国度等也会随着这一全球盛宴而声名远播.莫言的此次获奖,证实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力.获奖后,莫言的作品在国内出现了抢购风潮.对于诺奖的强烈期盼与关注,催生了国内对于诺奖作品的关注,也幻化出强大的诺奖作品的阅读欲望与消费需求,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诺奖作品翻译出版的功利化.  相似文献   

3.
他曾掉进粪坑,曾被小学开除,曾认为发表处女作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他从中国极其平凡的小村落里眺望世界,然后反观中国"我觉得,得了这个诺奖或没得这个诺奖,不会改变我的做人风格,也不会改变我的写作风格。"10月13日上午,莫言在高密市翰林苑小区的住所里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说道。获奖之后,莫言似乎成了"万能的",  相似文献   

4.
金秋十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中国文化界最欢欣鼓舞的事情。由于其影响力大、权威性高,诺贝尔文学奖一直为世人所看重,在莫言获奖之前,中国作家为这一文学世界最高荣誉赋予了太多的梦想和期待。莫言的获奖,对中国人来说,是圆了一个梦想,我们终于实现了诺贝尔文学奖"零"的突破。莫言的获奖,更意味着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对中国文化的认可,这对于中国文学创作、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发展进步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黄龙 《新闻前哨》2014,(8):49-50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获得国际认可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文学作品在国际市场进行有效传播的典范.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向世界宣布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中国登顶“诺奖”奖台的第一人,标志着中国作家实现了诺贝尔文学奖“零的突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高度评价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12,(10):12-14
当瑞典文学院宣布,来自中国的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时,持续了几个月的传闻终于得到验证,而争论与评议也如火石般不断地在各大媒体版面中碰撞。文学院对于莫言能够获奖给出的理由是:"他用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之间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对于莫言获奖,国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既有支持其言论作品大胆直率的,也有批判其创作过于阴暗偏执的。而不少作家认为,莫言获奖,中国纯文学将会迎来春天,势必带来一股文学热潮和阅读热潮。  相似文献   

7.
兴起自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潮流无疑是20世纪世界文坛最大的收获之一.这一潮流不仅在拉美掀起了"文学爆炸"的态势,并因此而诞生了马尔克斯、略萨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时也开枝散叶,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学活动.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联已广为人知,不必赘言.此番莫言的获奖,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演绎和发展.那么,一种文学风格或者话语叙述模式何以拥有如此惊人的魅力?莫言获奖的内在逻辑在哪里?本文将尝试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破了中国作家诺奖"零突破"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文学作品创作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反映了作品的"有效传播"对莫言获奖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展开分析,立足于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和传播技巧三个层面探讨对莫言获奖起到的推动作用,分享莫言作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有效传播"经验。  相似文献   

9.
莫言获奖了,大好事!国人纷纷抢购莫言,算是怪事!一者能获得诺奖的作家,往往都是影响大、国人阅读量大的作家.可是偏偏莫言的书,能一下子卖空,这至少说明此前人们没太搭理这个作家. 究其原因比较复杂.一者国人不爱文学,功利主义读书;二者热爱文学的青春期的人们,又太喜欢那些穿越和魔兽:三者莫言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虽然号称土生土长,直接来自民间的语言,但是,却总是更多合乎现代主义文学的传统,跟国人的阅读习惯,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0.
关于莫言的新闻报道近期充斥着整个文化新闻界,各大媒体报道规模相当庞大,多为深度报道、人物专题访问,围绕莫言获奖的前前后后进行了深度挖掘。报道的主题多为莫言获奖的意义、获奖后社会各方的反应与反思,如公众该如何理性消费"莫言热"、"莫言热"商机能持续多久、莫言自己如何看待这场热潮、中国文学该如何融入世界等。"莫言"成了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12年10月11日,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无疑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天!瑞典时间13时,北京时间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了举世瞩目的一个答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10月12日,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以及莫言全部作品版权方的所属公司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莫言文集的新闻发布会,祝贺莫言获奖,并公布了最新最全的莫言文集相关出版情况。随着莫言获奖的消息确定,关于莫言作品的归属问题立刻也成为  相似文献   

12.
名家谈莫言     
莫言在文坛孜孜砣砣耕耘三十年,终于获得被国人视为"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最初的"欣喜与惶恐"之后,却经验着不曾有过的压力. 诺贝尔文学奖,是对莫言文学成就,尤其是其文学的全球影响力的确证,可喜可贺.然而,诺贝尔文学奖的性质,正如莫言所言,是一个出自评委的奖励,而不是文学最高成就的代名词;莫言水平的当代中国作家,肯定不只他一个.如果国人由此在尊敬莫言及文学的同时,获奖的情结能够稍微减少,对文学本身及人的精神追求的关注稍微增多,那么,将是文学的幸事,也是中国的幸事.倘若因此真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大得不得了,足以傲视左右,那将留下笑柄.  相似文献   

13.
文学 11月的文学类榜单TOP10全部被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占据. 10月中旬莫言获诺奖,由此引发的莫言作品热使许多书店的莫言图书卖断货.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大量莫言作品的重印版本开始集中上市,因此本月上榜的莫言作品除第三名的《丰乳肥臀》和第十名的《红高粱》之外,其他7种都是2012年10月上市的新书.莫言的作品题材丰富,除小说之外还有散文、戏剧等,但最受读者追捧的还是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此次上榜的作品,既有莫言文集,也有单部作品,但无一例外都是小说题材.  相似文献   

14.
莫言的获奖,从其作为一个社会一心理事件方面而言,消除了长久萦绕于中国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魅力。它所激起的心理波澜会在明年的下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现后就归于平淡,而莫言在最初的喜悦之后也将渐渐陷入一种文学焦虑:下一步作品该怎么写?他必须面对文学读者的更高的或者更为  相似文献   

15.
张娟:赵老师您好,抱歉在您最忙的时刻来打扰您.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您和北大世界文学研究所为中国作家与诺奖评委的沟通做过有效的努力,知根知底.尽管您一再婉言谢绝,还是想让您谈谈,可以吗? 赵白生:因为我马上要去巴黎大学讲学,还去葡萄牙的里斯本、丹麦的阿湖思等大学演说,走前自然有些忙乱不堪.那我就简要说一下吧,2005年,我邀请了3位诺奖评委来北大,同时请了4位中国作家,搞了一个星期的活动,让中国作家与诺奖评委面对面,知己知彼,做了一次零距离、有深度的交流.当时,媒体报道很多.有的媒体说,一次邀请3位重量级的评委来中国,是史无前例的.不过,没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16.
石述思 《报林求索》2012,(11):150-150
<正>莫言更像是得了世界好声音的冠军。他毕竟是个严肃写作的人,感到这些猛然糊在身上的热潮有些燥,于是毅然决定闭门谢客,保不齐会搬家。在人文精神溃散、作家地位沦丧的今天,一个叫莫言的人获得了诺奖,像一起事故。或者是有些没落的诺奖评委会在刻意与中国修复关系,当然这一努力也得到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扬。只能说莫言幸运的,能与他比运气的也许只有  相似文献   

17.
傲慢与偏见     
正2012年10月,莫言位于山东高密的老宅子虽然被纷至沓来的访客拔了萝卜苗,但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改变了西方对中国文学,乃至对中国文化的傲慢与偏见,由此也或将换来当地大面积栽种红高粱的无谓之举。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舆论的追捧下,莫言仍然看似面相木讷,但其作品洛阳纸贵,不仅给中国文学,也给中国出版打了一剂"鸡血"。莫言个人的成功,其实是中国作家群体与世界接轨的成功。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一种让西方认可和愉悦的话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2011年的争议频起、名家新作不断推出而言,2012年的中国文坛一直比较平寂.但到10月初,世界文学大奖诺奖公布,中国当代知名作家莫言获此殊荣.一时间,莫言成了世界的焦点,而2012年的中国文坛也因此备受世界瞩目,并给国人留下了最骄傲、最兴奋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界越是为不能获得诺贝尔奖而纠结,中国对诺贝尔奖的研究就越热。然而,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对科学研究的工具主义观念,"诺贝尔学"并不能帮助中国成为科技强国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正在开车的徐飞手握方向盘,目光直视前方,用平淡的语气说:"诺贝尔奖里最有含金量的还是科学奖。我现在丝毫不怀疑,中国科学家随时都有可能获诺奖,并且很可能不止一位。"身为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哲学部主任,徐飞长期研究科技史与中国科技制度,从中国科学发展目前的总体水平来看,无论中国科学家获还是不获诺奖,他都不会吃惊。然而,科学界却未必都有徐飞这般的淡定。早在2000年,杨振宁就提出"中国科学家将在20年内获诺奖"的断言,由于这一预测迟迟未能实现,莫言的获奖,也  相似文献   

20.
莫言大热! 因对"高密东北乡"这片土地独特而非凡的言说,莫言荣膺诺奖桂冠,随之引发的轰动,一时间无人可比.大热的不仅是他的作品,而且还有他和他的家乡——山东高密东北乡.现实中的东北乡人声鼎沸、百态聚集.高密与中国再次契合,正如莫言自己所说:我努力地要使它(高密东北乡)成为中国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