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元 《教育评论》2015,(2):161-164
1929年中山大学首创农科研究所后,其数量不断增加,民国时期先后有8所大学设立了18个农科研究所。民国大学农科研究所的发展促成了农科研究生教育。当时的农科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私立大学的农科研究生教育优于公立大学,在理、工、农、医学科中农科研究生教育水平与其他实科类学科相比并不逊色,农科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校农科类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不足的现象,依托"作物学研究生实践基地",从完善培养过程、评价体系、质量控制和经费保障四个方面探索我校农科类研究生创新性培养模式。结果表明,这种模式能有效提高农科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并能激发研究生对"三农"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表现出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扬州大学农学院立足为"三农"事业服务的宗旨,认真开展农科研究生教育教学。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农科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利用实验室、试验田等平台锤炼研究生实践操作技能,使其树立专业信仰;通过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在实践中检验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强化其专业理想信念;借助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国际化战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开阔其国际化视野。学院逐渐形成了面向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社会适应性不断提高,同时,其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科研究生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重要成果,随着农科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农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目前农科研究生培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农科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的整改对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和质量以及覆盖范围是衡量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从石河子大学农科研究生的基本情况调查入手,探讨了影响农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和质量以及覆盖范围是衡量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从石河子大学农科研究生的基本情况调查入手,探讨了影响农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科女研究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本文在分析农科女研究生就业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消除性别歧视,加强监督管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注重特长培养;正确树立择业观,加强就业指导;增强创业意识,创造就业机会等手段来解决农科女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调查表明,农科研究生的就业存在明显的偏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省会城市和机关事业单位是研究生就业的首选。二元经济背景下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体制内外差距是造成研究生就业趋利化的根本原因。提高西部欠发达地区、编制外单位和低收入行业研究生的工资福利和待遇条件,提升研究生的创业能力,是解决农科研究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疆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源不足.培养规模偏小,培养条件相对落后,应用型人才培养滞缓。为此,应紧密围绕影响新疆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如研究生自身素质、培养模式、管理保障体制、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农科研究生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
新农科建设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了新蓝图,同时为涉农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广东海洋大学作物学学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革新课程结构体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及构建人才质量保证体系,探索了"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使研究生树立专业认同、培养实践能力、开拓学术视野、强化创新思维、提高培养质量,从而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国家对农科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新要求和当前作物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河南农业大学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实践环节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形成了分别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两套各具特色、形式灵活、可持续优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作物学硕士研究...  相似文献   

12.
师银燕 《文教资料》2011,(14):209-210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研究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由于学科、专业的限制,农科研究生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本文对我国农科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并对解决就业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完善农科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农科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本文在调查分析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农科类毕业研究生就业意向状况的基础上,对农科研究生的就业意向状况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农科研究生就业工作中面临的矛盾,从政府、高校、研究生三个方面对新时期如何解决就业矛盾、实现农科研究生充分就业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研究生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建议以研究生党建工作为核心,通过建立合理的研究生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加强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科类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得到实践。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的教学改革应以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为基础,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本论文针对农科类研究生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以项目教学法为核心,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和学术拔尖人才为根本,在部分农科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并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农科类研究生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为进一步在农科类研究生教学中实施该方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科研究生教育事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涉农高校在农科研究生教育中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特色,应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优势,结合国家复兴战略对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价值引领,突出知行合一。华中农业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不断践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校训精神,凸显中华农耕文化自信,以精神塑造为引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科教融合、产业实践及农业国际化为路径,建构了农科研究生“四融合”培养体系,培养出的研究生具有突出的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本领和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刘零  陈然  孟成民 《成人教育》2009,29(12):19-20
文章对我国农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现状,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构建与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等方面做了阐述和分析。从经济因素、文化制度因素、技术因素、认识因素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方面分析了不适应的原因。并提出了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农科人才知识宽度、能力宽广和素质宽厚的要求,以及下得去农村、用得上专业技能、耐得住寂寞、上得来求学深造的培养目标,新农科人才培养应以优化组合、转型化合为总纲领,并形成跨界创新、跨学科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理念;应从思想政治与专业教育、学科集群、教学团队、多元平台、课程体系、数字教育与传统教育、交流渠道、先进评价体系等八个方面的融合出发,构建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优良学术氛围的形成,有利于促使研究生自觉进行科研学习,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农科研究生面临着很大的科研压力,当前研究生学术交流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试图构建和谐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多层次、多角度地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