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傅斡《注坡词》对东坡词的诠释,乃至对其他宋词作品的诠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揭示了东坡词与古代学的关系,为全面诠释东坡词提供了最基本的材料方面。  相似文献   

2.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以"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并首次全面运用"神情声气"理论研究虚词。《经传释词》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虚词专著。两书都采用了比较归纳法、上下文联系法和推究本义法,而《经传释词》运用的"因声求义"法与《虚字说》运用的"因声求气"法则彰显了两书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也体现了训诂学派与修辞学派不同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傅干<注坡词>是苏轼词的第一个注本,也是苏词最重要的注本之一.该书旁征博引,资料丰富翔实,奠定了"今存苏轼词集的规模".其原注及相关的丰富资料被后世流传甚广的<草堂诗余>及<东坡乐府笺>大量采录,具有较高的学术及文献价值,傅干是当之无愧的苏词研究第一功臣.而<草堂诗余>通过对<注坡词>等的搜采,整合并逐步完善词集的注释体例,在文献学、词学上的意义亦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4.
《词律订》是戈载的论律之作,惜已散佚。《词律订》一书是否完成在清代即存有不少争议。秦巘《词系》引录不少《词律订》内容,依据《词系凡例》推断《词律订》业已完成。《词律订》以订定万树《词律》为主要内容,间论及韵,与《词林正韵》可参互考订。《宋七家词选》是戈载撰写《词律订》过程中编订的,两书可互为补充。对戈载校定《词律》之评价应避免偏颇,既要认识到其贡献,也要察觉其不足。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漱玉词》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宋词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本文从《漱玉词》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入手探析李清照词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词学方面拥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词学思想渗透在他的词学创作《人间词》及词学理论创作《人间词话》中。《人间词话》可以说是《人间词》实践创作经验的总结,它们共同见证了王国维在清末词学领域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顺治八年(1651),云间词人蒋平阶师弟等人隐居嘉兴时进行了一次词的唱和活动。这次唱和词作结集为《支机集》,寄寓了反清复明、回到自己家乡的愿望。《支机集》的词风沿袭"花间"一路,完全走向了复古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何小五 《文教资料》2011,(12):16-17
严迪昌先生在《近代词钞》一书中介绍陶樑生平时认为是陶好友吴长卿所云,周骏富先生辑《清史稿》认为"林清事变"发生在嘉庆十九年,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有关原始文献资料试图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解字释词中,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词法现象。段氏区分了字、语素和词界限,提出了虚词的概念,并且区分词性,分析词的语法功能。这些分析都有超越前人的新见解,从而显现段氏独到的语法观念。  相似文献   

10.
《云谣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词集,往往与其他散见于各个写卷的敦煌曲子词一起,被看作"民间词"的代表、"词的初始状态"的代表,但实际上这一看法并不确当。文章从《云谣集》的词体特征、思想艺术两个角度,论证《云谣集》反映的并非词的初始状态,进而明确它的词史地位,即《云谣集》处于词体从萌芽到成熟之间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1.
姜云霞 《教师》2011,(2):115-115
蒋捷《竹山词》之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独尊词体的词学思想,创作了清新委婉的婉约词作;另一方面又在时代风潮的影响下,借豪放之体浇胸中之块垒。其委婉蕴藉如"断肠不在分襟后,元来在襟未分时。柳岸犹携素手,兰房早掩朱扉。"  相似文献   

12.
以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的《论语》英译本为例,从接受美学理论中的读者期待视野角度,以文化负载词"仁"、"礼"、"孝"和"君子"为例,对《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分析,以期西方读者对文化负载词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及能够更好地理解《论语》,从而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南宋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晁无咎”条下著录了一段论词之语,称“李易安云”。魏庆之《诗人玉宵》卷二一《诗余》条,在《晁无咎评》之后,亦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评》,又另作《李易安云》,文字略有出入。清代《词苑丛谈》卷一《体制》转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词评》。今人将之命名为《词论》。《词论》是李清照唯一的论词之作,也是词史上最早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篇词论。  相似文献   

14.
王力的《同源字典》以及刘钧杰的《同源字典补》、《同源字典再补》在同源词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历史和理论上的原因,其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通过对东汉时期高诱注释词汇的研究,发现有些同源词与上述几部词典不同,还发现一些新的同源词,并以此对上述几部词典存在的不足进行修订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经传释词》与《词诠》在虚词研究方法上的特色做了分析。指出两书共同特征是运用声训、相同的句式结构和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虚词的句法和意义。《词诠》更是将语源学的思想运用到虚词的注释中。  相似文献   

16.
"理学能词者:朱熹《晦庵词》,无论矣。"基于朱熹的词学成就,主要探析《晦庵词》的篇数,"无意不可入"的主旨内容,"豪宕清婉,各极其趣"的审美风格,以及"晦翁体"的提出等,以期全面认识朱熹词在南宋词坛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说解字》运用自己建立的古音体系,以“声与义同原”、“义存于音”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了词与词之问的音义关系。段氏的同源词研究融声训法、转语说、“古说”为一炉,形、音、义互求,充分重视汉字形体的辅助作用,总结出汉语语词孳生、演变的一些规律,这对于主要以训释单个字词意义为目标的传统训诂学来说,是一大进步。同时,他注意将词义引申、新词派生的研究与同源词研究相结合,并把同源词研究与训诂实践相结合。段氏的同源词研究在同时期的同类研究中独对一帜,在同源词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破阵乐》、《破阵子》、《十拍子》在《教访记》中是三种各自独立的曲名,因曲谱失传,三者在音乐上的关联已难考述,通行的《破阵子》是从《破阵乐》中摘遍而来的说法似难成立,又考之词律,《破阵乐》是不能作《破阵子》的别名的,《十拍子》能否作《破阵子》的别名,目前也难定论。《破阵子》的词体、词情和气格,都“始”于并“正”于《云谣集》中的四阕敦煌词。  相似文献   

19.
张丽 《文教资料》2011,(8):13-15
《祖堂集》中有"无不"、"不无"和"无非"、"非无"两组倒序词,本文试图分析它们在语意、语法和语用方面的不同,并对其演变发展和语法化过程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李艳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1):12-16,21
《稼轩词》与《离骚》都悲壮、沉郁,气象万千;豪迈奔放,境界恢扩,都有吞吐八荒,笼盖一切之气概。都反映社会政治抗争,抒发人民群众的忧愤。《稼轩词》与《离骚》对中国诗歌发展都有重大贡献。《稼轩词》有意仿《离骚》;它常常称赞《离骚》,又每化用、挪用《离骚》语句,并大量以美人香草喻正人君子,以丑恶物事喻阴险小人。决不能说没有《离骚》就没有《稼轩词》。屈、辛二氏的身世、理想、遭际、才情、质性诸方面都酷肖,《稼轩词》之似《离骚》,既非刻意学习所致.亦非偶然现象,而是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