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的管理模式,提出社会公共类服务机构的实训基地要进行校外"多对多"模式,将政府、企业和学校的"三要素"管理创新为政府、企业、学校和中介机构的"四要素"管理,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从半封闭共享到全开放共享,使其管理运行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的探索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与主要功能,介绍了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运行机制市场化,"学校、企业、学生"三赢,专业教师全程参与,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一体化等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效运行的基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于培养优秀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有其严格的生产准入制度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规范要求。上海市医药学校在国家级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以"多元投入、互利共赢"为思路建设创新型"医药产教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一个在真实药品生产环境下,集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训、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与科研工作、非专业教师制药岗位认知体验的多功能平台,探索出"共建共享,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机制,建立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育、共享的"五共"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新模式,为职业学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特别是医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这是中职学校都在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中职学校教学提供了一个"教、学、做合一"的良好平台,它是中职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发展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必要和重要保障。本文,笔者结合广西省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的模具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为例,在分析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及优势下,探究了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方式之一。学校采取了"厂中校""校中厂""合作经营""自主经营"等多种形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取得了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培育学生职业精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成效。同时,实训基地还存在规模小、产品少,教学组织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应该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拓展功能,扩大规模,系统规划,提高水平,促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高职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模式入手,分析了政府、企业及学校在实训基地管理工程中的管理差异,探讨了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创新模式及其运行保障.  相似文献   

7.
“引企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路是,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线,学校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其基本特征是,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实训设备及其管理运行实现共享化、企业化、情境化、效益化.所选择企业的生产要与学校专业要对应,教学模式要适应生产性实训要求,基地功能的拓展要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8.
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鸿雁 《成人教育》2009,29(2):74-75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与规模决定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与特色发展,其制约因素有资金、技术、管理等诸要素。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在企业是一项企业与学校双赢的解决策略。通过政府政策协调,高职院校与企业(或社会)采取合作、协作、股份制、共享等多种形式,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企业化,是走出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实训基地对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及推动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合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梳理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及运营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建设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引行入校,行校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创新管理,健全制度建设实训基地;主动适应,科学评价共建实训基地;服务外包,主动出击盘活实训基地;价值链构建,科学布局实训基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专业性强、数量多、规模大、生产性实训基地多。针对这一特点,应该选择实训中心与系部联合管理组织架构,以协调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经营、产品与学生评价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要对现有的模式在市场、资金、项目开发,以及品质管理与评价功能方面给予优化和改进,使其更好地适应学校实践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民办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效益最大化原则、多功能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在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以"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生产经营、科学研究"为建设目标,选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在实训基地的组织结构、学习层次、运行机制上,创造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是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在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下,分析了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依据协同管理理论,阐述了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利益诉求的利益驱动机制,引企入校与合同管理的准入退出机制和科学运行管理的协同运行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寻求符合专业特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探索出最适合于专业发展需求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围绕城镇建设专业的专业定位和核心技能,以培养村镇规划设计、城镇建筑和村镇道路工程施工、监理、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关键能力为主线,学校联合企业以及村镇共同进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和"生产性"实习实训项目开发,创建一个融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为训练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由高职院校单独举办或与企业联办的实践场所,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场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满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必须明确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同时具有基于政府、学校、企业为一体的长效的运行机制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6.
孙岩 《辽宁教育》2014,(12):49-50
中等职业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场所。而实训基地师资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生产性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没有企业经验,动手操作能力差,所以培养出的毕业生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建设一支合格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师队伍,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对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陶泽荣 《职教通讯》2017,(12):49-51
目前,高职院校仿真实训场所无法提供真实的工作任务,且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不足。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经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例,探讨了学校和企业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订单班"为切入点的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建模式易行、高效。其以互惠互利为基础,调动企业积极性,开放其生产场地承担学生实训教学,教学效果优势明显。建立面向原料药生产、制剂生产和医药研发等主要就业方向的"订单班"体系,创建校企合作、功能多样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生产性实训,可实现"零距离上岗"制药专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终极目标。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功能、开放式管理模式及其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实践证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的"生产性"、"致用性"特色及"向全院开放、向全员开放、向全时段开放"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对积极发挥实训基地功能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确实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服务与教学”双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探讨了充分利用校内非教学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于教学,将校内的管理或服务部门设计为具有教学与服务双重职能,既是服务实体组织,又是定位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教学组织,使之成为生产性实训基地.采用"任务驱动一、体验式,导师制教学形式,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了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的要求,节省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本、运作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