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00年初,《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意见的通知》下发后,为使新洲区尽快步入全省教育兴农示范区行列,我区采取了大投入的加强职成校基础建设,大幅度地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大面积的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大规模地开发拳头创收产品以及开展创建教育兴农示范乡镇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使全区呈现出一派农业兴旺发达、农民富足、安康,农村稳定、繁荣的新气象。200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249802万元,农业增加值为1623.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2.
钟祥,因明嘉皇帝赐“钟聚祥瑞”而得名。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农业科技示范园里,飘香的名优瓜果;排列整齐的精养鱼塘里,鲜活的特种养殖水产;青山绿水间,一群群膘肥体壮的牛羊……吸引了八方客商,成为教育兴农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近两年,钟祥市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为农民致富铺路架桥,教育兴农的路子越走越广。教育兴农载体建设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担负着教育兴农的重任,是教育兴农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的桥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强化组织领导,拓展服务渠道,突出工作效果这三个关键环节,使全市教育兴农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为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一、明确工作目标,形成兴农合力地市级教委实施教育兴农,首先要解决好导向问题。鉴此,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了全市教育战线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4.
2000年省政府发出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的通知后,我们把握机遇,扎实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教育培训网络的快速完善,促进了农民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教育兴农取得了初步成果。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建立良好的教育兴农工作机制教育兴农是促进教育与经济结合的重要结合点,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通力协作,单靠教育一家是不够的。因此,在实施教育兴农的过程中,我们  相似文献   

5.
新洲区总人口93.6万,其中农业人口73.8万。作为一个农业大区,我们自1989年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创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全面实施了教育兴农战略,并始终坚持把加强省级示范性乡镇成校建设作为教育兴农工作强有力的抓手,作为实施教育兴农战略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快了示范性乡镇成校的建设和发展步伐,充分发挥了教育战线的智力和技术优势,全力推  相似文献   

6.
2000年3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意见的通知》,这是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密切结合的重大举措。一年来,我们谷城县认真贯彻通知精神,扎实开展教育兴农示范县的创建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教育培训网络的完善和农民素质的提高,为山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县职教中心被命名为全省“512工程”首批合格学校和首批国家级重点职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还要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这样才能保证农民生活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赤壁市地处鄂东南边陲,交通便捷,资源丰富。近几年来,该市以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为契机,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通过高标准建设成校,高质量培养人才,高起点推广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开辟了有效途径。全市农民人平纯收入由1998年的2330元增至2000年的2493元。今年,该市被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省农业厅联合表彰为湖北省首批教育兴农示范县(市)。  相似文献   

9.
李岚清、姜春云副总理指出:科教兴农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南海举办农业科技讲座,由中国农业大学石元春、曾士迈教授主讲。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姜春云参加了听讲并指出,科教兴农是我国农业发展必由之路,必须加大农业科研教育的投入,实行农科教结合,增加农业科技储备,并把适用技术推广到广大农村,还要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科技  相似文献   

10.
为使郧县尽快步入全省教育兴农示范县行列,根据上级精神,郧县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主要内容如下:构建两大体系,完善教育培训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体系。一是构建和完善农村劳动者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发展各级成校342所,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二是构建和完善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与农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  相似文献   

11.
一、在全省启动“教育兴农示范县”创建活动(具体指标、评选办法另行下达)。以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为动力,深化农科教结合,大力开展实用科技转化推广,加强县、乡、村成人教育网络建设,全年乡镇、村成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0万人次,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10万人,继续创建一批省级示范乡镇成校。二、大力开展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要不断探索扫盲工作的新措施、新方法,巩固提  相似文献   

12.
开展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活动是我省教育战线继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攻坚、农村实用科技转化与推广等主题活动之后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我省教育为经济服务工作已由单一型服务向整体型服务、由松散型服务向集约型服务、由阶段型服务向持续型服务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如何通过这一服务,充分发挥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功能?我们认为应该突出如下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市职成教工作高扬“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的大旗,大力发展农村职成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提高农村职成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形成特色,进一步增强了教育服务功能,推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一、加大工作力度,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年初我市即采取得力措施深入贯彻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使全市社会形成了一个关心教育的良好环境。同时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在广大干群中大造“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我市教育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为农服务的重要精神,坚持教育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以构建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为目标,以调整教育结构,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为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强化措施,大力开展各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  相似文献   

15.
荆楚风景线     
郧县教育为农村经济“导航”新年伊始,郧县教委即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围绕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民缺信息,少技术,经济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开展了“教育兴农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把过去的发展校办产业“单为学校创收”改变为现在的“既为学校创收又帮助农民致富”,发展壮大了一批骨干校办产业,加强了校办基地的示范指导作用和产业项目的引进开发工作,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切实解决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截止目前,全县已利用校办基地举办各类种植适用技术培训班58期,培训农民2.3万人(次),其中钳蝎养殖已辐射到17个乡镇1500农户,3500户农民参与了姬菇种值。郧县教委重视校办基地建设和新项目、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淮安有些地方政府对新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科技文化的宣传队伍力量薄弱,热情不高,农村留守的老弱妇幼文化层次低等因素,导致其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本文探讨通过建立政策、经济、教育与人才的支撑体系,四位一体,构建淮安新农村科技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是我省很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各级农科教办公室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积极参加抗洪救灾的同时,咬定结合不放松,推进科教大兴农,推广了一批先进实用技术,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建成了一批农科教结合实体,培养了一批扎根农村的创业型人才,大大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战胜洪灾、保超规划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年来,各级农科教办公室主要抓了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恩施州涉农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形成、农业科技成果难以大面积推广运用、农业科技人才断层严重、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是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新突破、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立体平台、夯实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基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9.
如何疏通农民教育的投入渠道,是振兴农民教育的头等大事,应当引起从事农村工作的领导同志高度关注.也值得全社会关心。我们必须看到,尽管目前农民教育投入问题甚多,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农民教育必将具有日益重要的社会地位,它的发展和兴旺是势不可挡的。因此,解决好农民教育投入这个课题,已是迫在眉睫。一、确立主渠道农民教育额定专拨款项为了增大农民教育投入的保  相似文献   

20.
科教兴农信息中央1996年2号文件强调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在1996年1月21日发出的《中发(1996)2号》文件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农业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发展道路。我国农业一方面资源偏紧、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又很低,浪费很大。要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和投入产出率,积极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农业。要健全科技推广网络,强化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