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合一     
现在的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的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象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之外便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象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他和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 《教育》2008,(11):61-61
现在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足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  相似文献   

3.
教学合一     
现在的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的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以外,就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相似文献   

4.
教学做合一     
现在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他和学分离子。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相似文献   

5.
早在1919年,陶行知先生就对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学,作过尖锐的批评。他说:“先生似乎除了教之外,便没有别的本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虽然70年过去了,但是陶先生的精辟论述,今天对于我们端正教学思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1917年陶行知先生由美国归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于是,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他主张把“教与学联络起来”,指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解决了在生活及教学中如何施教的问题。它不仅是生活和教育关系的进一步说明,也是现代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是我们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突出实践为重点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我们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7.
正某年某月某日某先生跟人谈起自己在山中的一段算不上艳遇的奇遇。某先生是谁?这里不便透露,也没有必要坐实姓名,姑且就叫他东先生吧。东先生除了教书之外,平日里喜欢写诗、画画,偶尔也翻译一点斯蒂文斯与布考斯基的诗(他从来没有向人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两种风格反差极大的诗)。这么多年来,他既没有搬家,也没有换工作,而是一如既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叶,陶行知先生发现当时所有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是受教,这不是把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都变成书呆子和字纸篓了吗?在南高师的一次校务会议上,他公开提出要用"教学法"代替"教授法"。尽管遭到全体出席会议人员的抵制和反对,他仍然坚持己见,毫不退让。1919年2月,陶行知写出《教学合一》一文,阐述"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  相似文献   

9.
姚洁 《宣武教育》2005,(6):27-27
在我教的学生里有一位不能自理,视力低下,连走路都不稳的学生,他就是张明。为了照顾他,学校里别的学生能干的穿鞋、端饭、放床等自理活动,常常都是我来代替他做。  相似文献   

10.
在俄罗斯,尊老爱老蔚然成风,这和俄罗斯人注重对孩子进“行敬老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孩子刚刚学说话的时候,年轻的父母除了教他“叫爸爸“”、妈妈”之外,也教他“叫爷爷”“、奶奶”。等孩子稍大一些后,父母便向他解释,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就是爸爸和妈妈的父亲母亲,要求他  相似文献   

11.
我之学校观     
陶行知 《教育》2008,(8):61-61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才算是活学校。  相似文献   

12.
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回国后,考察了许多学校,对当时学校教育的状况极为不满,因为“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他说:“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是‘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  相似文献   

13.
我过去教过的一个学生来看我,说:"老师,你那么爱写东西,给你提供个素材,你写写我们寝室的贫困生王大川的故事吧。特感人!"说完便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王大川来自陕北农村,他是扛着两个蛇皮袋子来学校报到的。他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鞋子全是他妈妈给做的。他的蛇皮袋子里装的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除了大枣、柿饼、果干之外,还有几十副绣花鞋垫,几十个用白线钩的衣服领子,三副用旧毛线编织的手套,此外,还有两个手指粗细的花花绿绿的筒状编织物,我  相似文献   

14.
我之学校观     
陶行知 《教育》2014,(8):74-74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 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功夫。介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15.
墨斯格鲁瓦先生是帕格那姆摩斯村的邮递员。他和太太住在一所叫做“倒挂金钟花农舍。的房子里。把它叫做“倒挂金钟花农舍”,是因为有一圈倒挂金钟花的树篱笆围着它。在前院,他们养了一头牛,叫尼娜。在后院,他们种植了草莓,除了草莓没有别的。  相似文献   

16.
我之学校观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功夫。介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17.
万圣迪安     
迪安12岁。迪安住在寄宿学校。迪安从没见过他的爸妈。迪安除了他养的宠物眼镜兔,没有别的朋友。迪安觉得自己12年的生命就像最平淡无奇的白开水。万圣节的前一天,寄宿学校的麦格校长把迪安叫到办公室:“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吗?”  相似文献   

18.
自从有语文(曾经叫国文、国语)课,自从有了作文,好像没有哪位先生教学生写作文不要写生活。既然如此,再提出生活作文,是不是有点多余? 首先,我所理解的生活作文应该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作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晓庄师范的创始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教育宗旨。其实,教育原本也就应该如此。教育不叫人求真,难道教人求假?求假知识、假本事、假道德、假信仰、假思想……教学生不是教学生学做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9.
教余琐记     
谭国锋 《师道》2002,(8):41
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韦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现在上六年级了。他以前除了上课前堂上的师生问好之外,平时是不叫“老师好”的,但现在,他常这样叫  相似文献   

20.
我之学校观     
《教育》2008,(22)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