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整体的思想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引起了“新黑人”思潮的发端.以哈莱姆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黑人文艺运动,常常被称作“哈莱姆文艺复兴”或“新黑人运动”.新黑人们拥有鲜明的种族意识,对自己的黑人身份感到自豪.左拉·尼尔·赫斯顿就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升起的一颗明星.赫斯顿在创作中突破了当时美国社会中种族、阶级、性别等多重障碍,塑造了积极的黑人女性新形象,开创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先河.一些后起的黑人女性作家,如爱丽斯·沃克就把赫斯顿视为自己的“女性祖先”.赫斯顿对黑人作家创作立场的认识,对黑人女性自我的积极肯定,对南方文化艺术特征的真正传承,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析人权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凸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文学又称美国非洲裔文学,它的发展同美国的黑人文化、种族身份、政治地位等的发展密切相关。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纽约市黑人聚居区-哈莱姆的“黑人文艺复兴”(又称哈莱姆文艺复兴)是美国黑人文学以成熟的姿态进入美国文坛的标志。本文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的观点出发,回顾了黑人文学发展繁荣的简要历史,透析了人权状况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哈莱姆文艺复兴中的凸显。  相似文献   

3.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是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其展现的"黑人艺术"举世瞩目。这个黑人文学家辈出的年代,不仅把黑人小说与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对后来美国黑人戏剧的崛起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与此同时,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也为黑人女性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主题与思考,为后期黑人女性戏剧的崛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早期的哈莱姆文艺复兴是美国黑人发展史上极具重要意义的事件。本文试图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从复兴对黑人文学和艺术等的重新定义、以及复兴对后来的黑人作家和艺术家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黑人文艺复兴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文艺复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黑人文化"首府"纽约黑人聚居区哈莱姆为中心,由黑人知识分子和文学艺术精英们所发动的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提高黑人民族自尊心、争取黑白融合的文化运动.黑人文艺复兴使美国黑人变成一个对美国文学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少数民族,树立了新黑人形象,极大地提高了黑人的社会自我意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黑人成为世界大舞台上的一成员,极大地拓展了国际间的文化与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6.
王辰玲 《文教资料》2009,(17):32-33
艾利斯·沃克(Alice Walker)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提出了“女性主义”的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中的黑人女性话语。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黑人女性群体.充分显示了她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她的短篇小说《日常家用》(Everyday Use,1913)中描写了围绕着旧“百衲被”(黑人传统文化遗产的象征)发生的冲突,展现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女主人公梅格,从人物的失声到人物意识的凸显,进而到人物性格的凸现.逐步揭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美国黑人文学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发生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20世纪美国黑人史上最重大的文化事件。在这次文艺复兴运动中,新黑人知识分子的作用是主要的,但这一文艺复兴运动的蓬勃兴起与发展,也离不开少数有见识、有良知、有正义感的白人知识分子的支持,其中被公认为是对哈莱姆文艺复兴作出了最重要贡献的人就是卡尔·范维克顿。他对黑人文化一往情深,利用自己的小说《黑鬼楼座》引起人们对黑人文化的广泛关注,资助了不少黑人作家和艺术家,努力保存黑人文化,为哈莱姆文艺复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纽约的哈莱姆地区,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新黑人文化运动,它以美国的黑人知识分子为先锋,盛极一时。同时,美国的白人知识分子也推波助澜,鼎力相助,有关黑人的民族文化得到一定的整理和发展,也使黑人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提高。它虽然随着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来临而结束,但仍不愧是一次唤起黑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思想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9.
于春荣 《培训与研究》2007,24(12):23-24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升起的一颗明星。当代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赞誉赫斯顿为"南方天才"和她的"文学之母"。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沃克的著名小说《紫色》被誉为黑人女性主义的杰作。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两部小说进行阐述,通过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回归分析了黑人女性的独立过程。  相似文献   

10.
英里森是位现实主义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表现黑人种族的悲惨命运和历史文化.代表作<秀拉>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叙述了黑人秀拉姑娘的悲惨命运,塑造了一个与传统格格不入的黑人女性形象.<秀拉>不仅在思想深度上超越了黑人在此以前创作的小说,而且也走在同时代人创作的前面,对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寻找自我价值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克劳德·麦凯的《回到哈莱姆》描摹了20世纪早期的黑人跨国体验。学界主要阐释了作者个人的跨国经历与黑人国际主义思想对小说塑造主要人物的影响,而忽视了小说中副线主人公雷的国籍及其旅居哈莱姆的意义。雷的跨国移民经历既再现了麦凯的复杂跨国情感与认同经历,又观照了哈莱姆作为流散非裔移居的理想家园与城市黑人社区所承载的空间意涵。论文提出哈莱姆具有三个维度,作为移民唤起历史记忆的地理空间、建构跨国身份的政治空间及容纳差异的多元文化空间,并考察移民在跨国流动中历经的现代性体验,以此揭示他们通过改变既定身份与重新定义自我而竭力摆脱传统的民族、种族和阶级观念的束缚与身份认同的困惑,从而参与到美国城市的种族空间生产中。  相似文献   

12.
理查德·赖特的困惑--解读《土生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生子>是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土生子>一向被认为是"抗议小说"的典范.然而,即便是这样伟大的文学大师,身为一名黑人,他同样承受着美国社会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带给黑人民族的屈辱、愤怒以及深深的困惑.通过分析赖特在<土生子>中体现出来的对待白人种族主义、黑人同胞的态度,体现了他在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时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非裔美国黑人的黑人特征:简评《看不见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族歧视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并未消失,为了生存和生活,非裔美国黑人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奴性顺从、戴假面具和倡导分离。白人社会的高压扭曲了非裔美国黑人的人格、促成了他们独特的黑人特征。黑人、白人同是美国人,把黑人长期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种族歧视行为是反美国文明的,由此所引起的黑人民族主义敲响了美国社会的警钟:如果种族关系不改善,种族问题会导致种族之间的暴力冲突,危及美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拉尔夫.艾里森所揭示的黑人危机对已进入21世纪的美国仍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和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美国黑人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地位也有所变化,随之而变化的美国黑人形象,也出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出现在小说中,黑人形象由单一的温顺型的特征发展到了有黑人自我文化认同意识等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陈研 《华章》2011,(22)
美国黑人作为被奴役的民族,30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为自身的生存和获得自由权而抗争.在文学创作中,读者能感受到他们渴求人权、平等的强烈愿望.但是在白人社会里,他们一直被视为"看不见的".直到近年来,黑人文学才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在美国文坛,本世纪初开始不断涌现出众多的黑人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运用了表意这一美学手法,这既是他们创作的理论支点,也是黑人文学的美学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16.
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界独树一帜,如同黑人民族的斗争史一样,经历了抗争与洗礼,一步步走向成熟。黑人文学家层出不穷,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詹姆斯&#183;鲍德温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题材丰富,寓意深刻,把黑人文学从边缘带向主流。詹姆斯&#183;鲍德温以其生动的笔触描摹出黑人民族众生相,或自私狡邪,或宽厚仁义,或奋起抗争,或缄默隐忍。成为整个民族血泪史中不可或缺的实录画面,昭示今人,警示后人。《酪乳中的苍蝇》取自他的散文集《没人知道我的名字》,着力描写的是美国南方白人与黑人合校时发生的问题,旨在揭露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秀拉>这部作品中通过对物质家园的失落、精神家园的缺失的描述,着意刻画了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女性的抗争形象,掀开了黑人女性文学批评的新篇章;揭露了黑人受制于白人的现象,并对黑人内部的劣根性予以了曝光;传达了黑人种族的自我认证,尤其是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和抗争的艰难.以其女性的独特的视角对女性问题和种族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剖析.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与种族主义密切相关。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教会、政府、慈善团体以及黑人自身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黑人高等教育产生过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功不可没。但美国社会中种族主义的长期存在势必在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设置障碍,使黑人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仅局限于黑人院校。  相似文献   

19.
黑人在美国当了200年的奴隶,获得解放后又长期遭受种族歧视.黑人对美国既爱又恨.理查·怀特苦难的童年生活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通过真实地描述童年时代南方黑人的悲惨生活,揭露了种族歧视的罪恶,震撼了美国社会.怀特的成名之作<土生子>、<黑孩子>使他成为美国黑人文学中抗议小说的奠基人.怀特的文学成就为美国黑人文学在美国主流文学赢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在《去吧,摩西》里塑造了一系列的黑人形象,他们虽然社会地位卑微、低下,但他们坚强、勇敢、谦卑、感恩、深爱伴侣、重视家庭,正是这些美好的品格使黑人在严酷的种族歧视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在美国南方扎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