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期,关于幸福感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不少人疑惑:为什么现在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相应提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更优越了,却总是感受不到应有的快乐?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正在研究幸福课程的教育专家、浙江全能教育研究院院长王晓燕女士。王晓燕说,为了解当前人们的幸福观,她选取了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人做了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她的问题是这样设置的:“如果幸福总数是100分,你认为你已经得到了几分?”通过这个问题并不能获知对方的幸福观,但接下来的问题便很有趣了。“如果说你的…  相似文献   

2.
问:最近,看到一些地方在搞幸福指数测量,想请问,什么是幸福指数? 答:幸福指数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幸福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它是人们对生活总体以及主要生活领域的满意感;其二,它是人们所体验到的快乐感;其三,它是人们由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价值感。  相似文献   

3.
唐诗龙 《大观周刊》2012,(14):148-149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幸福悖论决定了越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就越需精神引领物质生活,人们的幸福感才会随之提升。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心、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和载体,他们引领着社会生活的主潮流.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演进起看支撑和主导作用。大学生应彰显读书人的特质,树立“快乐的读书人”内在幸福观,让精神引领物质幸福,获得社会的尊敬和爱戴。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幸福感”是2011年最令人憧憬的词汇之一。不论是平面媒体、电视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幸福感”是重要的报道主题。钱江晚报浙江新闻部在报道2012年浙江省两会、回顾2011年成就的时候,“幸福感”成为第一个“关键词”,我们选择了普通人最平常的生活作为切入点,做了一组题为《幸福是什么——来自十一个浙江人的“会心一笑”》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时,生活的“幸福指数”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幸福指数被视为体现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①,所以生活质量主观指标又称为幸福感测评指标。在心理学上,幸福感又理解为满足感(美国学者雪恩和约翰逊)、快乐感(美国学者罗斯)或价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与社会公众的幸福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如何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社会公众对生活的幸福评价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做出理论阐释。本文依据以往对幸福感的研究,立足于大众传播的相关理论,重点分析大众传媒与人们幸福感构建,以及与人们的生活认知(社会信心、信任度和安全感)的关系,主要考察大众传媒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谈休闲文化与图书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休闲学与休闲文化人类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休闲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宁”,“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同样需要崇高的美德去休闲。是的,休闲可以使我们有意义地生活”。由于近现代工业的高度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使人们在拥有物质财富的同时,开始向往精神生活的满足;而在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却以付出人的异化为代价,———人的全面丰富性遭到空前的压抑,人退化为单向度的怪物,片面的物质享受和可怕的精神贫困撕裂着当代…  相似文献   

8.
周晓虹 《视听界》2011,(3):31-32
“幸福”是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GDP持续稳定的增长而越来越引发人们关注的一个主题。不仅社会学界和心理学界诸多学者开始研究幸福,探讨“幸福”内涵、制定“幸福指数”、发布城乡“幸福指数”,在沿海发达地区,许多党政领导和地方政府也开始关注幸福,呼吁在GDP增长的同时,能够增加或提高本地区民众的幸福感,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应该研究什么?这是史学家们不能回避的难题。二百年前的历史学家更多地把历史看做“帝王的家谱”,或“一些战役的围城;行政部门的盛衰;宫廷的密谋”(麦考莱语)。他们所写的历史书,不过是对政治与军事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所作的喋喋不休的叙述。在这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历史学家们开始关注起人民的历史和人们的生活来。他们不再把历史看做帝王将相史,而是主张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去追踪一个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过程,深入分析社会的经济生活与结构以及全社会的精神状态。应该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幸福”、“幸福感”、“幸福指数”渐成中国社会流行语。从崇拜GDP到追求幸福指数,是中国转变发展模式实施“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现在,不但各级政府将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列入其施政纲领,各式幸福指数考评体系几成政府决策依据。各大小媒体也是闻风而动,大张旗鼓地“曝晒”民众幸福感。不遗余力地搜寻提升幸福指数的途径。然而,也有百姓对报道提出疑问:“幸福指数有那么高吗?”毋庸置疑。一些媒体对幸福指数的那种类似“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式的报道与解读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1.
看电视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休闲方式,作为家庭媒介的电视也长期是中国的第一媒介,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幸福感的源泉,看电视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看电视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基于2013和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发现日常看电视和空闲时间看电视(或看碟)均直接提升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但只有至少达到“经常”或“每天”看电视才能显著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表明电视使用对幸福感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门槛。本文通过相互竞争的两个中介机制分析了看电视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影响,中介分析发现,看电视通过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间接提升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但看电视并没有因为提升了物质主义倾向而降低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杜菲菲 《大观周刊》2013,(8):285-285,333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变迁,人们在面临更多压力和焦虑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幸福感成誊众多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对过去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的同时,也进一步基于中国人自身在思维方式、成就动机等方面的特点,研究思维方式、成就动机等因素对中国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非典”时期,人们有种强烈的心理倾向,就是回到自己的家去,这似乎是减少接触、防止传染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真的所有人都回到家里,那就意味着社会生活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资源与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住宅建筑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中的重要因素,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人类本身的生存生活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回归自然,享受温馨舒适的生活。当前,建筑的进化在可持续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已进入了一个自觉的生态建筑时期。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节能节地,因此“生态住宅”的新概念产生了。  相似文献   

15.
长沙已经第三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殊荣,排名也从上届第6位跃居第3位,并且是唯一一个市与县同时上榜的城市。更特别的是,长沙因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而永久保留该荣誉。到底什么才是幸福?我想每个人的幸福感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同,但长沙城有着独特的幸福感。长沙作为中部城市,在经济方面虽然比不上沿海城市,但在大众娱乐文化、教育水平等方面却让市民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16.
幸福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在当下社会矛盾并存的社会转型期间必不可少。以人民日报所播放的《中国一分钟》视频为分析案例,讨论媒体是如何建构人们的幸福感的,以及普通人的幸福是如何在网络空间中被表达的。研究发现,人民日报通过代理者语言向公众呈现了人们的幸福,并赋予幸福以公共价值。在表达幸福时,公众会用现行的文化资源和官方的话语资源,他们采用国家、大家、共同等"我们—我们"话语来传递正能量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廖奔 《全国新书目》2013,(12):130-131
作者针对当下中国人幸福感普遍不高这一社会现象,提出了“幸福商数”这一概念,从自身几十年的经历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合理的阐述,并辅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论述了如何面对影响“幸福商数”的因素,如“金钱”“健康”“爱”等。在“提高幸福商数”,学会“感悟幸福”的方法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幸福生活是百姓的追求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匹配的理想的生存状态。当“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追求幸福的百姓诉求相一致时,新闻就爱上了幸福——“幸福”、“幸福生活”、“幸福指数”便成为媒体钟情的热词和争相报道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幸福生活的定义尚不完善,幸福指数的标准难以统一时,肩负为追求幸福生活营造良好舆论环境重任的新闻媒体,在报道幸福新闻时,暴露出碎片化、片面化、极端化的倾向,百姓时有“被幸福”的感觉。既然幸福已成为重要的报道内容,就有必要研讨幸福新闻业务,为更好地开展幸福报道提供理论支持。目前,业界和学界鲜见这方面的业务研究,本刊率先组织文章,对幸福报道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生活来源大多依靠耕作,可以说身体是生活的本钱,是经济来源的保障。调查发现,“家有病人”是农村居民心头大惠,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在感到生活不幸福的农村居民中,有四分之一(28.9%)的人提到“自己或家人的身体不好”使他们感到生活不幸福;有病得治,就要花钱,本次调查还发现,2005年一年间,平均每户农村家庭年均医疗医药费用为1516.8元,医疗费用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16.8%)大大高于城市(9.1%)和  相似文献   

20.
现在媒体常常说的幸福感,在我看来更多是关于快乐和利益的感觉,指的是钱多了,活干得少了。基本上是一种缺乏精神内容的快乐和利益。幸福的要求很高,需要有干净真诚的灵魂,所以人们常常用物质快乐代替幸福,用快乐来糊弄自己。就物质利益和快乐而言,现在中国人享受到的物质生活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