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师的对话     
一、教学目标1、聆听感受肖邦、李斯特的作品《c小调(革命)练习曲》、《爱之梦》,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2、通过鉴赏两首作品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了解两位音乐家对世界音乐的贡献3、感受钢琴音乐作品的魅力,初步了解"练习曲"的基础知识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聆听作品,感受乐曲的意境与内涵,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征,以及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歌人内心世界的情感。难点:对作品艺术形象的理解。三、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克罗地亚青年钢琴家马克西姆的钢琴演奏片断,学生聆听感受。  相似文献   

2.
对比欣赏效果好过去我上音乐欣赏课,每节课总是选择一首乐曲或歌曲,让幼儿反复听几次,欣赏其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由于没有比较,幼儿一时较难判断歌曲或乐曲的基本格调,对乐曲的感受也不深。以后,我选了《小红花》、《小海军》和《摇篮曲》这三首格调迥异的歌曲,让幼儿进行对比欣赏,启发孩子们用比较的方法来感受这些乐曲。这样做效果还真不错,孩子们能较快地领悟这三首歌曲的不同格调及所表  相似文献   

3.
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生活中,李斯特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天才技艺和狂放气质征服了全世界.是十九世纪匈牙利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音乐创作与匈牙利民族音乐息息相关,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便是他的"爱国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间音乐色彩.本文以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为研究对象,从李斯特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等方面入手,以期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来诠释这首乐曲……  相似文献   

4.
问题教案一、欣赏音乐,激思导学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2.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3.读读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如: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写出三个“?”。)二、围绕问题,探究品读(一)第一个问题: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1.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2…  相似文献   

5.
《春江花月夜》是我国一首重要且经典的乐曲之一,乐曲是由诗辞《春江花月夜》改编而成。最初这首曲子是由琵琶演奏的,由于其乐曲优美,人们又尝试用古筝,萧,钢琴等进行演奏。钢琴曲《春江花月夜》更加悠扬,婉转,让人听后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之感,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音乐家李斯特,运用自己非凡的钢琴演奏技术和创作技巧将非钢琴作品改编为钢琴曲,本文试图通过对钢琴改编曲《弄臣》的乐曲结构、改编手法、音乐特征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归纳总结,以便帮助我们更好的演奏这首作品的同时,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李斯特。  相似文献   

7.
李诗英 《湖南教育》2004,(24):38-38
同一首乐曲,允许有多种情感理解学生欣赏一首乐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乐曲的再创作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主动创造的审美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生活经历、思维习惯以及心理特点来创造性地理解音乐作品。例如让学生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多数学生都认为这支乐曲明朗、清新,描绘了苗族人民愉悦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是其中有一位学生却这样对我说:“听到这首乐曲,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他也是苗家人中能歌善舞的一个。可是,他现在去世了,让我心里很难过。”正是因为“音乐语言”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现代乐曲创作中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钢琴作曲中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技法碰撞与融合,彰显了民族的时代性。张朝的《滇南山谣三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将彝族传统音乐特征在钢琴组曲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此以《滇南山谣三首》为小品,对钢琴曲中所体现的彝族传统音乐元素进行全面解析,了解其"中西合并"的创新性,为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创作、诠释与表达提供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9.
"如何上好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是我近几年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探索。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我觉得让学生在"想听、乐听、爱听"的状态下去欣赏音乐,才能够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从而能够更好的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一、引导学生"想听"的欲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想听的欲望,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欣赏钢琴曲《士兵进行曲》一课时,由于学生对钢琴作品兴趣不大,怎样激起学生对这首乐曲的兴趣,是这节课的关键。结合作品描绘的是一群小木偶模仿士兵操  相似文献   

10.
"倾听"音乐中的乐句《六月——船歌》第一段乐曲介绍:此曲选自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1876年,柴可夫斯基应彼得堡《小说家》月刊的邀请,每个月为其创作一首钢琴曲。月刊发行人按照十二个月的自然、风俗特点,选定了十二首诗,提供给作曲家,作为十二首曲子  相似文献   

11.
《粱祝》小提琴协奏曲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粱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传说中的爱情故事.乐曲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进行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将爱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三大乐章.音乐形象如有眼前;音乐意境让人迷醉.本文分析了这首乐曲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音乐特色与高超的演奏技巧,给人们欣赏这首凄美圣洁的经典乐曲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钢琴曲《台斯特庄园的喷泉》是李斯特的钢琴套曲《旅行岁月——第三年》之第四首乐曲。本文从和声、曲式结构、织体三方面,分析了这部作品的风格和创作手法上的特点。揭示了李斯特晚期创作中对色彩性和声的探索,如增六和弦、属变和弦、九和弦及平行和弦的运用等;乐曲结构的组织,如段落间抹去终止式等;织体的运用,如琶音分解、双震音、双音断奏等;乐曲形象的描绘,如水的描绘等方面突破传统,开拓创新,影响了后来的印象派创作。  相似文献   

13.
"以学定教"的音乐教学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学情来思考课堂教学的实施。可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把这样一理念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本文将以欣赏课《沂蒙山小调》为例,阐述"以学定教"这一理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沂蒙山小调》是2009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职教教材,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三单元音乐与社会中的一课。这是一首在山东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音乐优美流畅,简单朴实,旋律采用民间传统  相似文献   

14.
钢琴被视为乐器中的"王者",钢琴曲演奏动作优雅、旋律动听,能够很好地展示乐曲中饱含的情感,以及体现一个音乐人的素养。近现代,许多知名音乐家都非常专注于钢琴演奏。提起钢琴家,一大串耳熟能详的著名音乐家名字呼之欲出,如贝多芬、肖邦、克莱德曼、李斯特等,著名的钢琴曲目如《水边的阿迪丽娜》《梦中的婚礼》《致爱丽丝》等。或许听过钢琴曲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当钢琴演奏声起,一种音乐的极致享受,就如同水银泻地般浸润整个人的身心,让人轻松下来,伴随着钢琴曲的节奏,或急或缓,或深沉,或浪漫。  相似文献   

15.
陈彩彩 《儿童音乐》2010,(10):78-80
案例背景:这是一堂六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内容是欣赏乐曲《瑶族舞曲》。这首欣赏曲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是:形象地描绘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动人场面,表达了瑶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和无比欢乐的心情。我的教学设想是:先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来初步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绪,然后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来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小羊和狼     
年级:小学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听听玩玩《小羊和狼》教学目的: 1.欣赏钢琴小曲《小羊和狼》,体会这首乐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和内容,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 欣赏钢琴曲《采茶扑蝶》(原载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152页),使幼儿知道乐曲的名称及主要音乐形象,并从中得到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课型:欣赏课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内容:欣赏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欣赏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愉悦,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象。2、聆听与感受乐曲中各段音乐主题的情绪,能听辨出各段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哼唱第二主题旋律。3、.能和同伴探索用竹笛表现出乐曲欢快、轻松的情绪。教学重点: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听辨并记住各段的主题旋律。教学难点:探索用竹笛演奏第二主题旋律,并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体验和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大自然美妙景象。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器  相似文献   

19.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音乐,可优化教学过程,生成精彩。第1次听,感知乐曲内容背景:教学伊始片断实录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一起欣赏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著名乐曲《二泉映月》,听的时候要用心,听听这首乐曲怎样?(播放音乐)师:欣赏以后你们感觉怎样?生:(齐)好听。师:你觉得好听在哪?生:乐曲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生:旋律富有变化。刚开…  相似文献   

20.
课型:综合欣赏课授课年级:六年级教学目的:1.了解芭蕾舞剧《天鹅湖》,感受其音乐魅力。2.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教学重点:欣赏乐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学难点:准确理解音乐内涵,懂得音乐要素与乐曲情感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导入课题1.听《四小天鹅舞曲》进教室。问:刚才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四小天鹅舞曲》)想一想这四只小天鹅的心情怎样?(开心、高兴)2.听《场景》音乐比较乐曲情感的不同。问:我们再来听一听另外一首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