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美点赏析鲁迅先生曾经在《且介亭杂文·说“面子”》中分析过面子问题,他认为“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面子之有无,情况相当复杂”。确实,如果“面子”意味着尊严、正气等,“爱面子”当然应  相似文献   

2.
海外中国语文教材仍然以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为主,特别注重选入我国的名家名篇。本文打算以新加坡《华文》教材为例,简要介绍海外教材对我国十一位著名的作家和学者的评述及其作品入选的情况。他们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叶圣陶、朱自清、冰心、郑振锋、蔡元培、丰子恺等。鲁迅鲁迅的作品在海外进步青年中仍然拥有广大的读者。《华文》教材评论鲁迅说:“他的著作很多,其中以小说和杂文最为有名。他的小说主题集中在反封建,反旧礼教,而替不幸的人们发出呐喊和带来希望;他的杂文的主要特点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硅钢弊常取…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谈到为什么要给自己的杂文集写后记时说过:“我的要写后记,除了我是弄笔的人,总要动笔之外,只在要这一本书里所画的形象,更成为完全的一个具象。”又说,集子“也照见了时事,格局虽小,不也描出了或一形象了吗?”通过这两段话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写杂文,是非常注重形象的描绘的。描绘出生动的形象,使叙述、议论形象化,通过形象说理,这是鲁迅的杂文重要特色之一。钱谷融评鲁迅杂文时指出:“他很少抽象的发议论,他的议论常常是包孕在事  相似文献   

4.
知耻杂说     
人贵有知耻之明。中国有个老词儿,叫“汗颜”。“汗颜”便是知耻的表现。“耻”与“脸”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我想,这时说的“脸”也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谈论的“面子”:“面子究竞是怎么一回事呢?不想还好,一想可就觉得糊涂。”(《且介亭杂文》)当我初次读到一位中学生发表在《杂文报》(第1107期)上《是谁在教我们撒谎?》一文后,我的感觉岂止是“糊涂”,简直是为教学生撒谎者而汗颜,因为他们毕竞是我的同行。 那位中学生在文章中说:“从小,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已经能从容不迫地作弊对付上级检查团,而且弄虚作假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杂文的一面旗帜,聂绀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师。杂文大家夏衍在《杂文复兴首先要学鲁迅》(《新观察》1982年第24期)中,说他自己写杂文“先学鲁迅,后来是学绀弩,绀弩的‘鲁迅笔法’几乎可以乱真。”当我们把鲁迅先生的杂文《灯下漫笔》(高中语文第三册)与聂绀弩的《我若为王》(第二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用杂文进行战斗。他曾骄傲地说:“中国的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准风月谈·后记》)可以说,是他,开创了杂文艺术的新时代。研究鲁迅的杂文,我们感到它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沉重。鲁迅先生曾说,美术上有一种小摆设,比如“小小的镜屏,玲珑剔透的石块,竹根刻成的人像,古玉雕出的动物,锈得发绿的铜铸的三脚癞虾蟆”;等等。这种美术上的小摆设侵蚀到文坛,就是要求文学去“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鲁迅杂文“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却还有别的,就是那传统的称为‘理趣’。”传统的“理趣”原来说的是诗的范畴。沈德潜在《说诗醉语》中指出:“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朱自清先生所说的鲁迅杂文的“理趣”,渗进入现代的“幽默”;而鲁迅式的“幽默”之中,也饱蕴着“理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勾描了种种“狗”的形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两篇文章不但描写了“狗”态,“狗”性,而且写出了“狗”被击中要害后的痉挛——即改良。鲁迅先生写作杂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借此来释愤抒情”(《华盖集续编·小引》)。因此,学习鲁迅杂文,把融注于他笔下的“人”、“物”上的情感因素蕴藏量挖掘得愈深愈多,就愈能领略、探寻  相似文献   

9.
文体简说   杂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始于鲁迅先生。而对杂文的定义,一般来说,人们都接受这样的描述:杂文是有浓厚的议论色彩、又有叙述内容、以形象说理为主、以文学手法来表述的短小、活泼的文体。杂文的基本特征有:   一、关注现实,感应敏锐   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杂文作者总是密切关注现时的社会生活,对生活中现存的事物、现象和观念做出分析和评价。鲁迅先生所代表的 20世纪前半叶的杂文创作,更多地表现出战斗的姿态。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虽然有所不同,但“维护正义,追求真理”仍应是我们写作…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一生以改造国民精神为己任,写了大量分析和批判“国人”奴性的章,杂《说“面子”》就是其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11.
杂文小识     
杂文 ,古已有之。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 ,用鲁迅先生的话说 ,“凡有文章 ,倘若分类 ,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 ,那就只能按作成的年月 ,不管文体 ,各种都夹在一起 ,于是成了‘杂’”。狭义的 ,仍用鲁迅先生的话说 ,叫做“讲小道理 ,或没道理 ,而又不是长篇的 ,才可谓之小品 (杂文 )”。古时各种文章的总称为“杂文” ,语出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这和鲁迅先生广义说法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为民族的生存,为人民的解放。艰苦地战斗了一生.这位堪称“民族魂”的伟人.在世虽仅55载.却留给子孙万代无价的文化遗产.在此,仅就鲁迅先生的杂文精神作一点开掘.以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 鲁迅的杂文是一代诗史.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史上最深刻地反  相似文献   

13.
把鲁迅先生《且介亭杂文》一书名中的“且”字读成“而且”的“且”(qiě)是误读,应读作“租界”的“租”(zū)。这是因为写作这批杂文时,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即所谓“半租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从审美形态看,鲁迅先生杂文的主要部分属于喜剧美,具体表现为有情的讽刺和健康的幽默两个方面: 第一,有情的讽刺 鲁迅先生的杂文对旧社会的暴露、抨击、鞭挞,是采取喜剧性的讽刺方式,充满着喜剧性的讽刺情感,从而达到否定并撕毁无价值事物的目的。因此,他在杂文中所塑造的“社会相”类型形象也主要是喜剧性的艺术形象。诚如柏格森所说:“高级喜剧的目的在于刻画性格,也就是刻画一般的类型。”(《笑》)鲁迅先生的杂文可以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世相大全”和“人像大全”,作者透过这些喜剧性的类型性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的面貌和本质,达到对旧社会丑态的有力批判;并将无价值的东西撕毁开来,使读  相似文献   

15.
浅谈鲁迅杂文的形象化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杂文艺术特色的研究方面,不少研究者把目光集中在鲁迅杂文中的形象塑造——如“媚态的猫”、“落水狗”、“叭儿狗”、“乏走狗”、“苍蝇”、“蚊子”、“山羊”等不同的类型及其特征的研究上,但对于鲁迅杂文的形象化手法却研讨不够。笔者认为,诗歌的丰富想象、小说的描写技巧和戏剧的动作化语言是鲁迅杂文形象化手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官本臭腐与财本粪土》一文的开头 ,作者明白地告诉我们 :他“常读些杂七杂八的书 ,常写点杂七杂八的文章。”的确 ,杂文 ,是左郁文先生文学创作的重头节目。迄今为止 ,他出了三本书 ,《一吐集》 ,全部是杂文 ;《两半集》 ,一半杂文 ,一半散文 ;《三品集》中 ,“世相品”全是杂文 ,“生活品”为散文 ,“诗文品”为评论 ,其中也有少许可称为杂文的文章。邵阳人称他为“邵阳的鲁迅” ,可见他的杂文在他创作中的地位与在群众中的分量了。提起杂文 ,就想到鲁迅。在我国民主革命时代 ,鲁迅以其最可宝贵的硬骨头精神和特有的笔法 ,成熟了一种杂…  相似文献   

17.
杂文是能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的文艺性政论。“五四”以后,杂文正式作为一种文章体裁,是瞿秋白(笔名何凝)1933年7月为《鲁迅杂感选集》作序时提出来的,鲁迅先生作为现代杂文的奠基人,继承了古代杂文的优良传统,根据现实斗争的需要,把杂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现代杂文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杂文风格。 鲁迅杂文的风格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强烈的战斗性。正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予反响或抗争,揭微显隐,针砭要害。《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下面试从四方面来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的战斗性: 一、自相矛盾,耐人寻味的标题  相似文献   

18.
刘征先生的《庄周买水》是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为杂文单元,单元首页的“文体知识”对杂文的介绍是这样的:“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与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是这样解说“杂文”的:“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20世纪30年代,瞿秋白称鲁迅杂文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feuilleton)”、“文艺性的论文”。由此可见,对杂文的文体认识,大家基本趋于一致,即杂文是一种兼具论说性和文学性的一种边缘文体。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首…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一九三五年在《且介亭杂文》的《序言》中写道:“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对于这一段文字,一般都理解为鲁迅先生为杂文这种文体下了一个很广泛的定义;对其中“不管文体”四个字,则理解为杂文的写作形式灵活多样,不受文体限制,既可写抒情杂文、叙事杂文,又可以写政论、短评、书信、随笔、序跋、讲演、寓言、传记、日记、悼文、问答、速写等体式的杂文。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0.
世上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字可谓多矣,评价也言人人殊,极不相同,甚至有天壤之别。就拿忆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来说吧,那些亲历者所谈及的种种事实,单单从表面上看,就往往给人以矛盾之感。有人举例说鲁迅先生天真、宽厚、看重感情,有人举例说鲁迅先生多疑、刻毒、不讲友情,且所举之例又都是真实可考的。举个手边的例子吧,唐先生在《琐忆》中讲了一个鲁迅先生帮助一个并不太熟的青年人补靴子的故事,让你觉得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热情得简直到了发傻的地步。但王晓明先生在《鲁迅传》中也讲了一个鲁迅对待青年人的细节:“一位旧日的学生去拜访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