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在小学中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似乎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教学常规”——掌声鼓励回答正确的同学。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A回答,A答错了或答得不准确、不全面,就请B答,请C答,最后D答对了,于是老师就倡议全体同学鼓掌以示鞭策,“啪、啪、啪”三声整齐响亮的鼓掌回响在课堂内外。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同学D更深受鼓舞,问题也似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是如果我们转而一想,却不难看出掌声竟是为D一人响起的。我们不禁产生疑惑:其他同学是否都懂了?即使全懂了,是否还顾及了另外三个同学此时的心境?实际上我们不难体会他们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课堂气氛活跃”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之一。有了这个指挥棒,出现了一些老师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冷静地思考被认为是冷场,学生埋头写作业被认为气氛不好,公开课、研讨课,也大都选一些便于感官上操作,通过活动能热闹表现的内容。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种种现象有以下几种。造势型。一种是语言鼓励:“棒!棒!你真棒!”还有一种就是只要老师说“说得好”,学生就会有节奏地鼓掌:啪,啪,啪啪啪。一节课十多次的鼓掌突显课堂气氛之热烈,为课堂气氛造势。激将型。老师说:“某某小朋友能不能干?”学生有气无力地说:“…  相似文献   

3.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 ,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 ,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 ,马上转入下一程序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2 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 ,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 ,看似热热闹闹 ,其实读前没有要求 ,读中没有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  相似文献   

4.
近段时间,赏识教育热起来。教师表扬学生多,批评学生少。为了突出表扬,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啪啪啪”一起鼓掌表扬。更有甚者,教师一说“表扬他”,学生就齐刷刷地有节奏地喊:“×××,你真棒!”或者“你真行,向你学!”这种全班性的表扬,老师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对发言的同学也许有很大的鼓励,但却不利于其它同学发展创新能力。认为他回答得不好的同学也一定要鼓掌吗?长此以往,学生不用独立思考,不用自己判断,老师叫怎么做便怎么做,学生还有什么独特感受、独特见解、创新精神可言呢?我们的做法是否真…  相似文献   

5.
拍醒自己     
正伸出双手,掌心相对,拍一下,张开,重复这个动作,就是鼓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人对自己一种轻微的击打。自己打自己,虽轻,却足以拍醒自己。当然,拍醒自己并不是说你在鼓掌之前是睡着的,这个"醒"其实是醒悟、鼓励和振奋。拍醒自己,给自己加加油。也有人可能会说,在当今的社会中,鼓掌有时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心不甘,情不愿,自己会醒吗?要我说啊,会醒,为别人鼓掌,也能拍醒自己。首先,我们想想什么时候会为别人鼓掌。总结  相似文献   

6.
恼人的分数     
《高中生》2009,(8):5-5
爸爸:“这次数学考试得了多少分?” 明明低头小声答道:“3分。”话音刚落,爸爸就在明明的屁股上“啪、啪、啪”打了三下,并怒道:“下次打算得多少分?”  相似文献   

7.
鼓掌     
毕传国 《高中生》2013,(11):33-33
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鼓掌。  相似文献   

8.
一我在很多场合听到过掌声,通常都是很多人为某一个人鼓掌,很少有人自己为自己鼓掌。我是一名教师,我听得最多的是来自课堂上的掌声。每逢上到精彩处,老师总会让全班同学为某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鼓掌。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哪一个老师让学生自己为自己鼓掌。我亦没有。一天,我们全班同学开展了一次野炊活动,活动非常成功。在结束活动之前,我让同学们为自己的成功鼓掌,他们先是一愣,继而掌声响起来,怯怯的,全然没有为别人鼓掌时那样掌声雷动。刹那间,我有一种心痛的感觉,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学生只习惯于为别人鼓掌或期待着别人的…  相似文献   

9.
一为雏菊鼓掌。丛丛雏菊竞放之时,花朵很小,星星点点,却亮得抢眼,好像是谁撒下了一地的碎金。不,碎金是没有生命的,而雏菊在阳光下展示着自己的灵魂,那是靠它自己的力量创造的。然而,雏菊是美丽的。我为它鼓掌。  相似文献   

10.
<正>眼下听课,你会时不时地听到有节奏的"啪、啪、啪"的鼓掌声、"你真棒!""你真聪明!"等,一节课,掌声不断,赞声不绝。有的一节课下来,几乎人人都得了小红花、小贴画或其他小礼品,有的甚至有几份。被表扬者,无动于衷,有时觉得表扬来得实在太容易,有时感到莫名其妙,赞美的学生有口无心,鼓掌也随心所欲,得到的小奖品不珍惜随处乱扔,达不到评价激励应有的效果。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评价,才能收到激励学生的效果呢?一、激励要发自内心,充满真情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是在情感的  相似文献   

11.
掌声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为学生们的进步、为他们精彩的表现而鼓掌;会让学生欣赏同伴,为同伴而鼓掌;会让他们欣赏自己,为自己而鼓掌。孩子们在掌声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有时还能激发学习兴趣……然而,第一次的掌声令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2.
掌声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为学生们的进步、为他们精彩的表现而鼓掌;会让学生欣赏同伴,为同伴而鼓掌;会让他们欣赏自己,为自己而鼓掌。孩子们在掌声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有时还能激发学习兴趣……然而,第一次的掌声令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3.
“啪啪啪(拍掌),坐好来,准备好了就OK;掌心向前我明白,手背向外不明白;要发言,先举手;节奏鼓掌相鼓励;我发言,向大家,你发言,我倾听;对打√,错打×,拇指向上我真棒;二人小组面对面,四人小组聚一起,合作学习相关照,学习成果属大家。”  相似文献   

14.
"不见个人得与失,才能逐渐显端倪!""能力伴随经验长,勤于笔耕会更强!""为别人鼓掌是一种胸怀,为自己鼓掌是一种追求,相信自己,期待下一次的优质活动有你的掌声与精彩!"……以上是我在新年晚会上给每个教师的"特殊红包"里写的新年寄语,教师们饶有兴趣地看着,若有所思地想着,激动地感慨着、议论着……参加工作不  相似文献   

15.
致命的诱惑     
它的母亲对它说过“:不要让别人为你鼓掌!”疑惑涌上它的心头:喜欢精彩表演的人一定会为我鼓掌的!掌声是喝彩,是鼓励,为什么不让别人为我鼓掌呢?不过,它还是听从了母亲的忠告,不抛头露面,避免别人为它鼓掌。它热爱舞台,热衷于表演。它时而在清风中旋转自己的身躯,留下多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3,(14)
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相似文献   

17.
我需要掌声     
“啪啪啪……”掌声响起,不是为我,是为那个“尖子”,而我却陶醉在这掌声中,可又感到这掌声是那么遥远……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难题让我们做。经过仔细思考,我飞快地做完了,便自豪地站起来,报告了答案。当然,我以为同学会为我做出这道难题而鼓掌,可是,教室却死一般沉寂  相似文献   

18.
小孩逗蝴蝶     
一根,两根,三根,伸出三根绿绿的藤条儿。一朵,两朵,三朵,开出三朵好看的小花儿。一只,两只,三只,飞来三只漂亮的蝴蝶儿。一个,两个,三个,引来三个调皮的小孩儿。追着三只漂亮的蝴蝶儿。啪咯,啪咯,啪咯,捧倒了小孩儿,飞走了蝴蝶儿,笑红了小花儿,乐弯了藤条儿。小孩逗蝴蝶@吕亦~~  相似文献   

19.
适得其反     
"考试得了几分""3分!"话音刚落,啪!啪!啪!小明的屁股上就挨了爸爸的三鞋底子。"下次再考想得几分?""一分都不要了!"  相似文献   

20.
掌声     
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记得在上个学期的一节音乐课上,老师请我给大家唱支歌,可是我由于害怕,再加上我和班上的同学不太熟悉,所以我迟迟不肯站起来。“啪啪啪”的掌声在响着,我有点纳闷,那是谁在鼓掌呢?原来是老师!后来同学们陆续拍响了自己的手,还喊着“唱唱唱”。这会儿我感到了一种褒奖,一种激励。于是,我站起来了,唱起我最拿手的歌儿《欢乐女神》。开始的时候我还挺大声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同学们却一声不响的。此刻我心里闷闷地想:“可能是我唱得太难听吧!”便越唱声音越小。“啪啪啪”的掌声又响起,我正在纳闷,那是谁在拍呢?原来又是老师。随之,同学们又陆续地拍响自己的手,还喊着“好好好”。这会儿我又感到了一种再创造的活力,一种面对困难和考验的勇气。于是,我以响亮的嗓音“美声”了起来。唱到最高峰的时候,我支持不上了。此刻我觉得自己很无用,居然停顿了一下子。便没再唱下去了。“啪啪啪”的掌声又响起,这次我没有纳闷是谁在拍着,我猜想是老师拍的了。谁知不是老师在拍,而是班长。后来老师和同学们也陆续地拍起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