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MTV这种音乐传播形式诞生以来,流行音乐就从广播扩散到了电视,而这种声画合一的音乐结晶体已经成为年轻人钟爱的节目类型,同时MTV的出现也为电视增添了不少生动鲜活的“血液”。 总的来看,有美国的MTV音乐频道在统领全球MTV的潮流走向,香港的Channel[V](音乐电视频道)则在亚洲地区MTV传播领域稳坐第一把交椅。而在大陆地区,MTV这种相对新兴的电视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各级电视媒体的青睐。中央电视台的《音乐电视六十分》因其特殊的地位,每天播放由它领衔生产的大量国产MTV。做为美国MTV频道的有力触角,一个名为《MTV天籁村》的流行音乐节目正以全国有线电视台联网的方式伸向各大中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另外有香港电视音乐节目克隆版的湖南卫视的《音乐不断》着实为看不到Channel[V]的大陆观众解了把馋。余下各省台甚至地市台的此类节目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最近,国内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上海,又诞生了一个上海有线音乐频道,领先一步开创了大陆电视媒体开办专门音乐频道的先河。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使地方台的流行音乐节目办出特色,是编辑们急需考虑的问题。我以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清自己手中掌握的节目素材的特征。做流行音乐类节目比较理想的状态是随  相似文献   

2.
杨华 《视听》2016,(1):92-93
近年来,电视音乐类节目发展迅猛,不但将流行音乐文化进一步推向极致,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中国各民族原生态音乐。广西电视台制作的《唱山歌》《一声所爱·大地飞歌》等音乐节目,在不同程度上宣传和推广了广西原生态民歌。本文从广西电视台的电视综艺晚会、综艺栏目、音乐真人秀节目的角度对广西原生态民歌的电视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如何增强广播的收听效果,提高广播的竞争力,是广播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广播节目以音乐为主线,以游历于城市、山水、人文为内容的节目,能够“引领”听众的思维和感官,使之产生“同步运行、身临其境”之感,有电视“音乐风光片”声画结合之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从“听觉”到“视觉”转换,有利于提高广播的可听性。那么,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如何增强广播的收听效果,提高广播的竞争力,是广播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广播节目以音乐为主线,以游历于城市、山水、人文为内容的节目,能够“引领”听众的思维和感官,使之产生“同步运行、身临其境”之感,有电视“音乐风光片”声画结合之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从“听觉”到“视觉”转换,有利于提高广播的可听性。那么,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陈斌 《新闻实践》2007,(12):45-45
在新闻专栏等节目中适当合理地运用音乐更能增加新闻的效果,使节目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提高声画结合的效果和对受众的吸引力。用音乐赋予新闻栏目特定的听觉形象  相似文献   

6.
人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符号,人类世界由不同类型的符号构成,其中便包括音乐符号.从古至今,音乐符号在人类的文化世界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音乐符号具有文化意义,其以特殊形式传递感情,满足人们的心灵需求.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为大众所喜爱、被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至被后人传唱的器乐和歌曲,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流行文化现象.如何辩证看待流行音乐传播符号,目前仍然是值得学界探究的问题.由陆正兰所著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从这一问题入手,开启了对流行音乐的创新研究.该书依托符号学原理,构建了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系统,阐释了音乐符号的传播意义,主张根据符号特点理解音乐文本、掌握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的要义.该书探讨了流行音乐社会影响的符用学机制,分析了流行音乐传播的要素,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流行音乐符号学理论体系,为流行音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传播媒介有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电视媒介中的音乐选秀节目对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将着力探寻音乐选秀节目中流行音乐的传播特征,并为流行音乐在媒介融合时代音乐选秀节目中的传播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陆颖 《记者摇篮》2006,(2):64-64
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有自己独特的叙事和表现方式,同时又以活动的视觉影像、有声有色的语言,成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声画传情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一直以来,人们对电视艺术从认可、熟悉到青睐,多仰仗于一些成功的歌舞音乐专题片、精品电视连续剧、大型综艺晚会的播出。无形中人们把电视艺术与电视文艺性节目划上了等号。新闻类节目尽管拥有一大批忠实的受众,但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只是纯粹的信息传递,与艺术“风马牛不相及”。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新闻类节目都与综艺类节目有较大的差别。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艺术同样根植于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9.
陈飞 《新闻采编》2010,(2):5-6,10
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体的本质是视觉的“画”和听觉的“声”有机结合的形象传播。“画”和“声”是视听艺术的两条腿、两个侧面、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承担着传播功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电视工作者往往重视了对画面的处理,而忽视了音乐和音响的效果,有的甚至把音响和音乐混为一谈。出现这种情况,也许是由于音响的基本作用和美学功能还没有被人们所熟知。电视中的声音包括语言(包含解说)、音乐和音响。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02,(Z1)
【出《华人音乐世界》题头各位好,欢迎收听《华人音乐世界》,请听音乐专题《新世纪,新民歌》。【出斯琴格日乐歌曲《新世纪》片段,然后压混……节目开始想声明一点,我不是一个民歌节目主持人,相反,我做了整整九年的中文流行音乐节目。我很想把今天这档专题节目做得更像一档常规节目,所以我们不会在节目中研讨“民歌的推广”或是“流行音乐的民族性”,我只想和  相似文献   

11.
高蕊 《传媒》2017,(18)
《音乐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的节目,于2002年12月2日正式开播.节目打破了以往音乐广播板块播出的传统形态,全天18个小时的音乐节目,以统一的风格呈现出来,成为一档与国际接轨的流行音乐节目.在当前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类型化音乐广播既面临着巨大冲击,也迎来了重要机遇.广播媒体如何创新运营,探索新的发展出路,对类型化音乐广播未来发展尤为关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可谓成绩骄人,极具示范意义.在经过近14年的实践探索后,成为业内外公认的标志性音乐广播电台,也是类型化音乐广播运营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如今,电视相亲节目愈演愈烈,大有方兴未艾的趋势。作为一种消费时代的娱乐方式,电视相亲应止于娱乐。在电视上相亲是现代人的一种创造,将相亲作为一档节目搬上荧屏,是电视台的创造。这个创造对于电视台来说摆脱不了干系的一点是收视率的维持。对于电视相亲节目,人们应当将它当作一档节目看待。试看,那些台上的男男女女对于对方的要求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英文“musicvidio”是音乐电视、音乐录像带的意思,不知何时被大家约定俗成称作了“MTV”。现在不管是否学过英语,只要一说MTV,所有人都会心领神会地想到这种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我主持的天津电视台《MTV音乐网》节目是专门介绍流行音乐的,1993年初创立时是全国第一个流行音乐专栏节目。尽管最初我们步履蹒跚,手法稚拙,但还是令观众如饥似渴。无论是制作者、歌手还是观众,都对这一新兴的艺术品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关注。这一形式在广大观众中迅速升温,成为名副其实的热门与热点艺术。大约在1993年初,…  相似文献   

14.
电视在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视觉创新和视觉探索之后,正在面临着“听觉时代”的到来。电视的视觉功能和听觉功能电视一词的英语单词(Tele—vision)由Tele(远方的)和Vision(视觉)组成,显而易见,电视最初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视觉的层面上。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电视是声画结合的传播手段,是视觉功效和听觉功效同时实现的大众媒体。而视觉始终是电视传媒区别于其它传媒的主要特征,是电视的基础传播功能,听觉是附着于视觉的辅助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现代的广播音乐节目大部分是以流行音乐为主,主要是由专业的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来传播流行音乐,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听众歌迷,由此可见,流行音乐广播节目对广大听众的影响力跟覆盖面都是很大的。在大家收听广播节目调节身心的时候,它的传承文化的功能也慢慢地被业界人员所重视,学术界对此提出了"文化殖民"等问题,对此,大家进行了理性探讨:如何使流行音乐节目顺利运行,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了主要的问题。本文主要讲的是如何在音乐广播节目中体现出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数字媒介社会里听觉文化开始回归,然而视觉霸权逐渐渗透到听觉的传统领域,也就是流行音乐之中。当前呈井喷式发展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也开始摒弃视觉文化霸权,呼唤听觉文化的觉醒。本文通过分析听觉文化发展面临着感性偷悦与理性思维的失衡、视听失和以及听与被听的矛盾激化等困境,开始寻找音乐类综艺节目中听觉文化的真正转向,从而为实现当前媒介社会里听觉文化的长足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晨曦微露,晨风习习,在微波荡漾的水面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伴随着鸟鸣鸡叫,几位儿童欢声笑语地由远处炊烟微起的山庄中走来……” 在这一组美妙的电视画面中,线条、色彩、影调构成了基本的视觉效果,由弱渐起的舒缓音乐伴随着音效使得画面栩栩如生,令观众从视觉听觉中加深了理解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 这种视觉的“画”与听觉的“声”结合相融的实体就是电视的本质。任何时候,电视都是以听觉视觉的综合作为传播与接受的手段。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视觉效果的美与真,忽视了听觉效果给视觉效果带来的冲击力。我们知道电视屏幕是平面的,要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多维的世界,是很难令人满意的,而立体的、多层次的音乐与二维空间的结合,却能丰富观众的视野和想象力。某些外国学者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在电视方面,目前是视觉第一,听觉第二,但将来的电视,听觉可能是第一,而视觉是属于附属的东西了。”这样的论点或许有些偏颇,但它说明了听觉效果在电视艺术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声音,电视将会回到“无声”时代。而就是那个离我们远去的“无声电影”时代,也是音乐配合画面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聚焦当前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文化现象,以2018年一档较为热门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偶像练习生》为个案,借由深度访谈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究受众对该节目的解码机制,并重点分析节目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对受众消费需求进行满足、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受众的文化身份,以及如何在传—受互动中赋予受众各种话语权力的过程。研究发现,受众对于这类流行节目文本的消费,已不再仅仅作为被动的他者所在,而会根据自身的权力结构和文化认知对节目做出不同的个性解读。不同的解码方式则充分反应出"消费即是赋权"的社会话语,这对于今天的流行文化传播和视听内容生产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节目首播便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社会效应,成为了国内新生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翘楚。本文将从规则创新、传播特征及文化怀旧三个维度来剖析、解构《我是歌手》,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音乐类娱乐节目生存发展的秘诀。  相似文献   

20.
电视,这个凝聚着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艺术的"天使",已经深入到了千家万户。尤其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电视这门综合艺术,成为了一种能够包容各类艺术形式并具有世界性的"电视文化"。一些电视摄像在拍摄节目过程中,不重视或不善于调动画面的表现力量,致使有的节目的影片出现画面表达意思不明确、画面与语言缺少内在联系、声画两张皮等现象;也有的画面信息量小,本来能用三五个镜头说明的问题,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