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性的异化─—张爱玲小说母亲形象解析肖朝红张爱玲是40年代上海“孤岛”中崛起的一位文坛奇女子。她以其对人生、社会独到的观察、对人性的深刻解剖、对变态心理的深层剖示震惊了文坛。苍凉、凄艳的人生,无爱的荒漠构成了她40年代作品的基调。在人类之爱中,母爱一...  相似文献   

2.
邹婕 《现代语文》2007,(9):54-55
苏雪林虽没有出版过诗歌理论专著,但她在三十年代写的一系列批评文章中有许多关于诗歌的重要观点,她以细腻、独特的女性眼光观照文坛上的众多诗人,相当注意中国新诗的发展和已经取得的成绩。她的诗歌批评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风貌。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论述她特立独行的批评风格。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有不少风云一时的作家被岁月湮没了,大雪无痕.而像张爱玲那样,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十里洋场"骤然成名,到文坛将她"遗忘"三十余年,再到近年来的"张爱玲热",高潮迭起,她在文坛的际遇如同她的第一部小说集标题一样,确实称得上"传奇".她一生的孤独,赋予其作品人物的苍凉,给后人留下的是永恒的美.读她,心中有种落花般的寂寞,更有种暗香般的盈动.  相似文献   

4.
天才梦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女作家。她的这篇《天才梦》的发表,将她介绍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并在后来真的实现了自己的“天才梦”,名噪一时,可以说,这是她成为一名天才作家的提前告白。  相似文献   

5.
毕淑敏在1987年小说《昆仑殇》而成功地登上了文坛,其后她的《伴随你建立功勋》、《女人之约》、《原始股》、《预约死亡》等中长篇小说接二连三获得各类奖项,毕淑敏成为90年代文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尽管她在文坛上是属于“大器晚成”者,其创作数量不及当代其他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叶广芩在当代文坛属于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其辉煌的家族背景构成她小说创作上的与众不同。她的作品不仅记录家族兴衰,而且与她个人经历密切相关。90年代才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她,自然也在创作中表现出了属于90年代特有的时代背景,陕西-北京-日本不断交换的时空环境,为叶广芩创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本文试图从她汲取90年代的多元价值观、阅读模式的图像化和大众传媒传播手段三个角度浅析其创作与90年代的关系。同时也应看到叶广芩且行且止的创作方式也在评论者笔下产生分歧,挂职也成为作家进一步创作的源泉所在,这也是属于90年代特有的创作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林徽因享有较高的文名。她的小说数量虽少,却体现出了现实主义的主题思想与现代主义的表现技巧的完美结合。文章从中西文化的完美融合;艺术形式的现代性;风格的散文化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成就的女作家廖若晨星,屈指可数。若将她们粗略地按代排列,从五四到建国前,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各领风骚七八年。就萧红而论,(?)崛起于文坛是在外敌入侵那个民族最屈辱的年代,而此时文坛上,她的前辈女作家,“第一代”的冰  相似文献   

9.
庐隐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很有才华。虽英年早逝,但她作品中的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动形象,丰富了小说艺术中的人物画廊。她的创作是现代文学的优秀遗产,值得加以总结,以示后人。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曾风靡文坛,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作品。她在小说中写了大量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母亲角色还是年轻女子,都构成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的女奴群像.她们有着女性的原罪意识。作者通过写这些女性形象,表达了深深的悲凉感,体现了张爱玲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1.
林晨 《阅读与鉴赏》2008,(12):29-31
作为一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蜚声文坛的著名女作家。从踏上小说创作之路开始,王安忆就是以不断的“寻找与发现”贯穿于她创作的进程。她对小说创作始终保持一种精神追求的态度.她的创作更多地具有精神书写的色彩。更多地关注各种人物的灵魂。在欢乐的背后看到痛苦。在庸常的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审美救渡。  相似文献   

12.
迟子建从八十年代中期登上文坛后,学界对她的研究从未停止。迟子建小说研究的三十年,大体可分为80年代后期及整个90年代的文学批评、新世纪前十年的文学批评以及2010年之后的文学批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反映了文学批评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散发着独特魅力和迷人色彩的作家,她就是萧红。她的生命是那么短促,可是,她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历程却充满了悲凉哀婉、凄迷传奇。她用独特的生命体验与审美体验建构起膝跪迷离的艺术世界。中国三、四十年代的文坛因为有了她的声音而显得摇曳多姿。分析萧红的写作姿态可以在整个文学传统中审视她的独特性及意义。写作对萧红来说几乎是一种“本能的表述”,她的写作过程是与自我生命的成长同市的过程。她在写作中重述曾经有过的经验、感悟、情绪、悲欢。她的写作直通生命本体,她的话语成为她生命的一种形式。如果…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以其极具才情的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坛发出耀眼的光芒。从她的身世和文化认同角度看,其作品极具特色的深层心理原因,是她独有的“孤女情结”。  相似文献   

15.
对战争不同的生存体验──《倾城之恋》解读许焜云在四十年代初那战乱血腥腐朽的时代.张爱玲以她的以《沉香属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一批小说蜚声沦陷区的上海滩,被誉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奇特而不可重复的文...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在40年代的上海文坛异军突起,为众多读者营造了一个色彩斑斓、意象纷繁,但又充满悲观气氛的小说世界,而这一切无不与她的家庭和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17.
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呈现出了“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和“上海孤岛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苏青作为“上海孤岛文学”中一位重要作家,其独具个性的创作、独特的视角,在备受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争议。而大家关注的多为她的大胆直率、她的女性思想,殊不知“世俗化”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她的作品中多日常生活琐事、饮食男女、婚姻生育等,这些构成了她作品中的“俗”世界。文章将着重探讨她作品中世俗气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肖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短命而富有才华的女作家。她于20世纪30年代初登上文坛,深受鲁迅等左联作家及其倡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这使她的创作既有对现实主义的自觉靠拢和遵从,也有个人主观性的“疏放和越轨”。本文以现实主义为基本的参照框架,探讨肖红小说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代的华北沦陷区文坛上,张秀亚以她独特的诗化小说艺术进入人们的视野,她的小说大都有着诗化的内容,诗化的情节,诗化的语言和修辞方式,而这些都来源于作家主观内心的诗意氛围。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着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情歌——《教我如何不想她》,歌词清丽素雅。情感细腻缠绵,旋律柔和绵长。深受当时男女青年的喜爱。歌词的作者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叱咤文坛的骁将刘半农先生。最初发表时题为《情歌》,后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据作者的同学、好友,为这首歌谱曲的赵元任先生说.这首歌的表层意思是诗人对一个女子的思念之情.蕴含的却是诗人的“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