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广智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4):73-76,115
指出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特的作家,其独特之处在于她作品的“苍凉”风格,并论述了张爱玲“苍凉”风格的内涵、渊源、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汉魏风骨”是指在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传统影响下,建安作家的作品内容和风格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具体说,其“风骨”是指充实的内容、真实的感情和刚健有力的语言风格,“慷慨悲凉”、“梗概多气”概括了建安文学的精神面貌。建安文学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自魏晋后.进步文学理论批评家如刘勰、钟嵘等使用以批判和抵制形式主义文风;进步诗人如左思、陶渊明等以之作为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的小说家中,汪曾棋并不是高产作家,然而却以为数不多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他文体意识的自觉,创造了一种只属于他自己风格的文体。“汪曾棋的小说很有风格”①,而汪曾棋小说的风格,就在于他的作品充分地运用了淡化的艺术。传统的小说,情节在作品诸因素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传奇、话本及章回小说,莫不如是。“五四”以来的新小说,对典型性格塑造的追求开始压倒传统的情节迷恋。新时期文学亦不乏如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那种以情节和人物吸引读者和振撼人们心灵的作品,但…  相似文献   

4.
“气象”是古代文论的独特范畴,其内涵是指某时代文学或具体作家、作品的总体风貌。它具有宏观整体性、不可分割性、模糊朦胧性、形象可感性等特征。文学“气象”的根源在于作家的生命精神。“气象”不同于风格,又与风格有相同重合处。  相似文献   

5.
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精神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根本因素。大凡一个优秀的作家,其作品都有鲜明的个性。陶渊明正是这样有鲜明个性的优秀作家。梁启超对陶渊明就曾有这样的赞语:“古代作家能彀在作品中把他的个性活现出来的,屈原以后,我便数陶渊明。”(《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恪》)这话虽说得有点过份,事实上屈原以后的古代作家其作品有鲜明个性的不止陶渊明一人。然而陶州明确实是一位有鲜明个性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钟嵘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究其古诗与刘诗的渊源主要是就感情基调、情感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三方面论述。依钟嵘的美学观念来看,古诗是“文质”兼有的,而刘桢则主要继承了古诗的“气”质,并将它最大化地用诗呈现出来。刘桢的诗以“气”“骨”“力”胜,这是钟嵘之所以给予他很高评价的原因。但综观现存刘桢的诗作和历代评论家对他的评价,钟嵘的品评还是不够全面的。刘桢诗虽以气胜,但也有沉郁顿挫的深情,可以说是:“骨中有情,气中有文。”  相似文献   

7.
辨体批评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王夫之对“诗史”的批驳,对不同类型诗歌文体特点的精审辨析,对诗歌文体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特征,都结合具体作品进行了细致分析,他的辨体批评体现了学者的严谨,形成了从体裁规范的角度分析评价作家作品的批评个性。  相似文献   

8.
文气说     
“文以气为主”,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前人关于文气的论述包涵着丰富的内容,诸如作家修养、作品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作品风格等,大都有所涉及。研究古代文论,不把与文气有关的问题讲清楚,许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圆满的回答。 一、文气说的提出及其涵义  相似文献   

9.
钟嵘<诗品>评价谢灵运诗"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以曹植和张协为谢灵运诗的渊源,是符合事实的.谢灵运诗用典极多,主要特点是:从<诗经>、古乐府、古诗等,借用其字句或意境,而吸收其较为纯朴、典雅的风格;从<楚辞>、汉赋、以曹植为主的建安文人作品、以陆机为主的太康文人作品里,借用其字句或意境,而承继其较为绮艳的风格.这各种特色形成了谢诗"繁富"、"富艳"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论“气”     
“气”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普遍使用的重要范畴。由“气”过渡到“文气”,“以气论人”为其奠定了基础,“养气”说为其架设了桥梁。隋唐以后至明清,对“文气”的使用,总的趋势是沿袭着曹丕、刘勰、钟嵘所确定的涵义。作家之“气”一旦灌注于作品之中,便使文章具有内在的逻辑、情感力量。它在创作中表现为一股行文的气势,一种潮奔泉涌般的才思。曹丕的以“气”论文属风格论体系,韩愈的以“气”论文属创作论体系。苏轼的“气”是指一种至大至刚、发扬蹈厉的进取精神,刘大魁则把“气”与“神”联合起来,提出以音节求神气。  相似文献   

11.
李陵诗与楚辞的渊源关系主要表现在:屈原和李陵二人的身世背景和人生遭际相似,诗歌作品都注重怨情,都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李陵诗在诗歌内容、意象描写和语言表达上体现了"凄怨悲怆"的风格。钟嵘评价李陵诗的理论方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管是毁,还是誉,韩愈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舞台上树起了自己的旗帜,这一点已经没有人怀疑。“韩昌黎体”这个名称的出现,就是证据。诚然,韩愈诗歌的风格是多样的,“韩昌黎体”不主一端。但是,作家的个人风格,作为他独特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并非“在主体上是属于无倾向的诗人”,“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他的作品与行藏出处无不证明:他不仅是个有倾向的诗人,而且是个倾向相当鲜明的作家。尽管陶渊明有隐逸思想,但他却不是对人生十分空漠、高逸放浪的“隐逸诗人”,更不是如钟嵘在《诗品》中所称的“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而是关心时政、注目现实的伟大诗  相似文献   

14.
潘岳是西晋文坛上有突出成就的作家。在当时脱离实际,模拟古人以及追求语言华丽的总的文学倾向中,他独树一帜,使自己的作品闪跃起现实的艺术光辉,而裕得了当时评论者的赞誉。钟嵘《诗品》将潘岳作品列于上品。《宋书·谢灵运传论》万“降及元康,潘陆特秀”。何义门《读书记》云:“安仁气质,高于士衡数倍,陆芜潘净,故是定论”。上述评论都是将他的作品列入晋代上乘之作,可见他在当时文坛上地位的重要。但是,到了  相似文献   

15.
陆机是太康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家,钟嵘在《诗品》中推许他为“太康之英”,代表了太康时期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今天看来,钟嵘的评价过高。陆机不但是太康体的集大成者,也是晋宋诗风和齐梁新体的开启者,历史的风云际会造就了陆机在诗史上承前启后、无可替代的地位。相形之下,陆机诗歌的艺术成就与他在诗史上的地位不太相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诗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代论者,包括钟嵘在内,对陆机都不免有抑扬过实之处,但陆机一代“大家”的品位是不会动摇的。  相似文献   

16.
曹丕的"文气说"在文气、风格、创作主体、心理结构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的"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开辟了从作家精神世界角度把握作品基本特色的思路,并初步接触了作家与风格的关系,确立了我国古代风格论以创作主体为中心的基调.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的重要原则就是要把作家的风格翻译出来,力求在译文中再现或表现原作的风格,保持原汁原味.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美国风格作家”他作品以文学风格的简洁而出名,本文将在对原著语言风格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其中两部较有代表的中译本——杨九声译本和张祥麟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求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之道.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的重要原则就是要把作家的风格翻译出来,力求在译文中再现或表现原作的风格,保持原汁原味.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美国风格作家”他作品以文学风格的简洁而出名,本文将在对原著语言风格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其中两部较有代表的中译本——杨九声译本和张祥麟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求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之道.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气”论主要包括思想精神之气、个性气质之气及生理生命之元气三个层面。道德精神之气关系到作家品格及作品的思想价值;个性气质之气关系到作家的艺术个性及创作风格;生理生命之元气关系到作家生命的存在及创作如何才能顺利展开。古代“文气”论所涉及的这些理论在当代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知人论世"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批评方法,它作为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不断流传和发展,在中国古代许多文论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批评方法的运用,钟嵘《诗品》也不例外。本文结合"知人论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发展状况,从诗歌发生、诗歌本质、诗歌风格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钟嵘对这一批评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