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何将逻辑知识应用和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去?我们选择了初三的《四种命题的关系》第一课时内容作为公开课尝试。学生虽在初二时已学过“命题”和“逆命题”,但时隔较久,故在课前布置如下复习题: ①什么叫命题?举例分析命题的构造成份。②怎样的两个命题叫互逆命题? ③将下列简单命题改写成条件句命题形式,然后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1)对顶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相似文献   

2.
“充分必要性”历来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同时也是高考数学试卷必出的试题形式之一.这样,对于如何讲好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充分必要条件”教学的看法.l将“命题的四种形式和关系”讲完整“充分必要条件”的教学和“命题的四种形式和关系”的教学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如果将“命题的四种形式和关系”这节课讲好,那么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充分必要条件”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讲叙“命题的四种形式和关系”多数教师按下列步骤进行;第一步,原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概念和结构表…  相似文献   

3.
把死知识教“活”有些数学知识既抽象又难懂,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如果能把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加以形象化,学生学习时就会觉得好学易懂。例如,我讲"四种命题的关系"时,讲完定义之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小猫这个动物有四条腿,让我们找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  相似文献   

4.
1.对四种命题的认识 一般地,设“若P则q”为原命题,那么“若q则P”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若非P则非g”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若非q则非P”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法分析本节课是一节概念新授课,教学重点是互逆命题的概念、认识反例及其作用、探究互逆命题真假性之间的关系.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知道一个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由此得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在此基础上引入互逆命题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每个命题是否都有逆命题,写出原命题的逆  相似文献   

6.
初中几何教学中对逆命题的教学要求是:“要求学生熟悉逆命题的概念,会叙述简单命题的逆命题,并且知道一个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正确,即不是所有的定理都存在逆定理。”  相似文献   

7.
简易逻辑这部分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②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③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及其相互关系;④充要条件的相关概念.能判断命题的真假,正确判断出四个命题的相互关系及判定出充要条件的关系,是学好简易逻辑的关键.而做题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落入误区.本文列举几例,供大家学习与提高.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听过一节讨论课 ,课题是“四种命题 (二 )” ,讨论的是原命题为真时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 .学生都作了充分的准备 ,侃侃而谈 ,虽观点基本上都是课本列出的 ,但考虑问题角度有别 ,所举例子各不相同 ,气氛相当热烈 ,从调动学生主动性、从学生投入来说 ,效果非常好 .然而 ,讨论在下列问题处受阻 :问题 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 ,正确的命题有几个 ?试举例说明 .绝大多数同学认同课本中“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假”的观点 ,认为四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或者没有、或者有二个、或者有四个 ;独有一位同学坚持认为四命题中…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两个部分构成,通常表述为:“如果A,那么B”的形式.其中A是命题的条件,B是命题的结论.譬如: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其中“内错角相等”是条件,“两条直线平行”是结论.若将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相交换,那么所得的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命题.即“如果A,那么B”的逆命题是“如果B,那么A”.  相似文献   

10.
王静 《数学教学》1999,(4):25-26
充要条件是重要的数学概念,它主要讨论命题的条件与结论间的关系,因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与命题的四种形式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数学教学与解题过程中,通常以原命题及其逆命题是否成立来证明条件的充分性与必要性。由于较复杂命题的判断难度很大,所以解题正确率受到限制,若我们以高中所学集合知识解充要条件问题,则可简单且准确。  相似文献   

11.
数学第一册(上)中,关于四种命题作了详细讲述,其中“什么叫逆命题”,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相似文献   

12.
逻辑学中最重要的 3个名词是 :概念、判断、推理 ,而命题仅仅是判断的语言叙述 ,对于一个判断其语言叙述形式是多样化的 ,有时甚至是被简化了的 (例如 :对顶角相等 ,其完整的叙述应是若两个角为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 ) .因此给高中数学新增加内容“简易逻辑”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本文拟通过合理改造命题的陈述方式 ,对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辨析 .1 “可以被 5整除的整数 ,末位是 0”是不是命题 ?  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册 (上 )的第 3 1页练习 2 ( 1)要求学生写出命题“末位是 0的整数 ,可以被 5整除”的逆命题 .学生答 :逆命题为 :“可…  相似文献   

13.
设有原命题,其逆命题即是将原命题中的前提与结论互换。设原命题为“若A则B”,那么逆命题为“若B则A”。例1.原命题:三角形中若两边相等,则其讨角亦等。(真)逆命题:三角形中若两角相关,则其对边亦等。(真)例2.原命题:老四边形为菱形,则其对角线互相垂直。(真)逆命题:若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则为菱形。(假)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为真肘,则称为该定理的逆定理。例1中定理的逆命题即为其逆定理,而例2中的逆命题为假命题,不能称为逆定理。在上面两例中,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分别只有一条事项,互相换位很容易制造出逆命…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逆命题、逆定理”内容时,学生在回答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中,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的逆命题学生答为:“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学生答为:“斜边上的  相似文献   

15.
定理的证明和应用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因受教材篇幅和讲授时数的限制,对“定理”的一些主要内容没有进行详尽的讨论,致使教学中出现厂一些误区,如学生学完定理后,往往认为其逆命题也成立并加以应用,还有的学生对命题与定理的关系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搞清楚有关命题的一些逻辑知识,并在教学中注意澄清容易混淆的概念,故此有必要讨论一下命题和定理的相关知识。 1.命题 判断的语言形式称为命题。也就是说命题是陈述事理的语言。如“连结圆周上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实数具有连续性”等等都是命题,但要注意命题并不都是正确的。例如:“二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向位角不等”,也是一个命题,但它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褚小兰 《甘肃教育》2005,(10):44-44
数学思维分正向和逆向两种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正向思维的培养,也要重视逆向思维的培养.数学中的正运算与逆运算、原命题与逆命题、原函数与反函数、综合法与分析法以及分式的正反使用、等价命题的充分必要性等等都是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具体表现,如果把这两种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整式的运算”中如何巧用逆向思维解题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作文命题即作文出题,即确定文章的题目。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统一命题,一种是学生自由命题。自由命题,有人也称非命题。在写作教学“命题、指导、批改和评讲”的四个环节中,命题是首要环节。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的成败。所以要抓好写作教学,首先要抓好作文命题。  相似文献   

18.
出一份试卷难 ,命一个好题更难 ,命题担负着检测功能 ,承担着导向作用 .如何命好题 ?有哪些命题的策略呢 ?我们平时接触到浩如烟海的题海 ,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素材 .历年高考题目大多源于课本 ,而又高于课本 ,其中这“高”意味着对课本中的素材加以挖掘创新 ,课本素材是我们命题取之不尽的源泉 .1 从命题结构出发 .以四种命题关系为依托 ,进行创新一个试题 ,即一个原命题 ,可衍变出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真命题 ,则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 ,但逆命题、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因此在创新时 ,要注意对逆命题、否命题的检验 .例 1 已…  相似文献   

19.
一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相互交换后所得的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一个真命题(定理)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可能是假命题.例如,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  相似文献   

20.
<正> 教学实践中,编拟变式题的方法很多,这里只列出常见的几种。一、命题形式的变更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不一定与原命题同真或同假,当逆(或否)命题与原命题同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