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将领冯玉祥在对待日本侵略问题上,与蒋介石有原则性分歧,含愤于1932年至1935年两次隐居泰山。在泰山期间,他筹资聘师办教育。 1933年冬,冯玉祥在泰山普照寺西南隅手枪营新建的三间草房内,创办了第一处学校,招收贫民子女30余名,定名为“贫农学校”。以后,他又在泰山脚下卧龙峪、韩家岭等地建起了14处小学。总校设在东王家庄,下设14处分校,在校生近千名。冯玉祥聘请泰安进步人士、老教师范明枢先生为总校  相似文献   

2.
徐北文先生博学多识 ,文史兼通 ,在许多学术领域都有所建树。现在请允许我就先生在历史文化领域泰山文化、大舜文化、齐鲁文化和济南文化的研究作一评介。《诗》云 :“泰山岩岩 ,鲁邦所瞻。”先生祖居泰安 ,又是位服膺人文主义的学者 ,对泰山仿佛有着一种异乎常人的深深的情结 ,故而命其书斋曰“望岳楼” ,曰“海岱居” ,晚年又腾出部分精力研治泰山历史文化。其实 ,先生研治泰山历史文化也是有深厚的家学渊源的。先生外祖王公建屏先生终身致力于收藏整理乡邦文献 ,辑有《泰山丛书》4 4种 ;父亲芝房先生曾主持整理泰山文献征集室 ,刊印泰安…  相似文献   

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1933年5月,他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自任总司令,给日本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是年8月,由于蒋的逼迫,他将同盟军交给宋哲元收编后退居泰山。后来,由于蒋介石来电邀请,李烈钧等友好也一再敦促他出山,冯玉祥抱着共赴国难的愿望,于1935年10月离泰山南下;11月,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五大”,被推举为中执委;12月,担任了有史无实的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次年7月,他  相似文献   

4.
滦州起义是中国北方一次重要的革命事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清廷的统治给予了重大冲击,为最终推翻清王朝取得辛亥革命胜利起到了不可轻视的作用。冯玉祥是滦州起义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1933年8月再次到泰山隐居,他做了一件功贯千古的大事,出资兴建了一座当时规模最大的滦州起义革命烈士祠,是冯玉祥先生对英烈的深切缅怀,是烈士精神与泰岱永存的长久纪念。  相似文献   

5.
李健吾先生的著名散文《雨中登泰山》(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写道:“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笔者认为“岩岩”并非“积石貌”而应为“高峻貌”。“泰山岩岩”出自《诗经》中的《鲁颂·(门心)宫》,原诗是赞美鲁僖公功绩的,文多溢美,以泰山之高大来喻鲁僖公的所谓伟业。金启华先生在其所著的《诗经全译》中,将“岩岩”译为“高大”。众多辞书均将  相似文献   

6.
徐北文先生(1924-2005)是当代成就卓著的泰山文化专家,其提出的“泰山学”之说,着眼于泰山不同于其它地方名山的特殊性,倡议从“大文化”的视野照观泰山,其说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本文从徐氏这一观点出发,进而推绎出泰山文化中存在着“两个世界”,即“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并对这“两个世界”的不同内蕴试作阐释。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后期冯玉祥联蒋清共的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后期冯玉祥联蒋清共的原因剖析孙泽学关键词大革命;冯玉祥;联蒋;清共;原因1926年秋,冯玉祥在大革命的感召下,于9月17日举行了有名的五原誓师,揭起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革命旗帜,与共产党人并肩携手,改组国民军,开辟了北伐的...  相似文献   

8.
张伟 《语文学习》2023,(6):36-39
<正>颜炜斌先生《以还原法解读〈登泰山记〉中姚鼐为何“不循东谷”》一文(《语文学习》2023年第3期)使用孙绍振先生的还原法,从姚鼐“不循东谷”这一矛盾点出发,从价值层面和历史语境层面分析了姚鼐雪后登山的情志。但殊为遗憾的是,文中多处“还原”与历史记载和泰山地理实际不符,悬置想象姚鼐登泰山的场景和心理固然极具创造力,但求证过程却缺乏说服力,这就使得所谓“还原”完全沦为“臆测”,并不符合孙绍振先生还原法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泰山网是泰山互联网络有限公司推出的大型文化网站。泰山互联网络有限公司由北京大学明天资源集团投资创建,以北京大学科技力量为技术后盾,拥有大批高科技人员,技术力量雄厚,科研装备先进,属国内领先水平;泰山网学术阵容强大,由著名东方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为顾问,以全国及本地区泰山研究专家为学术依托,海内外学人共同参与,构成了泰山网的文化专家的支持系统。“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泰山网顾问季羡林先生如是说。泰山具有八千年的文化遗存,是中华文…  相似文献   

10.
泰山南天门上的“摩空阁”系由本文作者的父亲王易门先生命名 ,并于 1937年 6月制作完成“摩空阁”汉白玉匾额献给泰山王易门 (1895— 196 8) ,谱名王丕坤 ,又名王宏 ,河北省深泽县人。生于书香世家 ,家学渊源 ,自幼研习中国医学 ,兼及书法、国画和金石。 1936年暑假王易门来泰山旅游 ,住在岱庙 ,遂生泰山献匾之思 ,终于次年完成。  相似文献   

11.
王旭 《历史学习》2005,(3):20-21
1924年10月,冯玉祥率部发动震惊全国的北京政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作为直系一员的冯玉祥发动推翻直系统治、夺取北京政权的北京政变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冯玉祥作为一个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正如周恩来同志致冯玉祥悼词中所说的那样,“冯玉祥先生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为一个民主的军人,他经过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他是一个虽然身处反动营垒,但是一生都在追求进步的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我们在分析冯玉祥的历史活动时,既要运用阶级分析…  相似文献   

12.
耸立在泰山南麓的辛亥滦州起义纪念碑(落成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是泰山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标志性纪念建筑,也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的沧桑变迁,有关滦州起义的史迹和泰山滦州起义纪念碑的由来已不被人所熟悉。本文根据南京历史档案馆和冯玉祥纪念馆珍藏的部分资料,第一次详细纪述了纪念碑的由来和相关的史迹,为泰山研究提供了一份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13.
<正> 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文武兼资。他工诗、善图、长于书法。正如将军所己自说:“我虽一军人,素昔好文艺”,周恩来同志称誉冯将军:“丘八诗体为先生所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冯玉祥将军以士兵身份写不拘格律的诗,通俗易懂,感情真挚,以“丘八”诗人著称。“丘八”者,“兵”字拆读也。抗日战争的爆发,特别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使这位大兵诗人与著名作家老舍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小马  刘鹤 《教师博览》2005,(5):20-20
作为军事家,冯玉祥将军不但骁勇睿智.而且口才也为人称道。周恩来同志曾称赞他说:“先生长于演说,凡有集会,有先生到,必满座:有先生讲话,没有不终场而去的。”尤其在事关国家利益以及主权面前.将军总是能以寥寥数言,让洋人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四年六月,张泮(潩滨)先生将他四十多年来珍藏的冯玉祥将军给他的一封信和一首诗的手迹交给我,向我叙述了他当年是怎样收到冯玉祥将军的信和诗,又是如何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和“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16.
冯玉祥在泰山隐居时,一日,到泰安城理发,店里的当家大师傅看见大将军前来,连忙敬烟献茶,亲自为他修剪,理得格外仔细。理完发,冯玉祥问需要付多少钱,大师傅满脸堆笑:"将军难得光临敞店,这就算我为您效的犬马之劳。"说完,在一旁献媚地笑起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相似文献   

17.
由我校历史系副教授郭绪印及外校陈兴唐同志撰写的《爱国将军冯玉祥》书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吸收了学术界关于冯玉祥研究的最新成果,旁征博引,多角度多层次地叙述了冯玉祥饱尝忧患历尽艰辛的毕生经历,使我们对于这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斗士、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国民党新军阀间纵横捭阖的复杂关系.该书引证的大多数史料都是以前未曾公布的,特别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档案尤为珍贵,其中包括冯玉祥的密电密函(书中引证了217条)、日记(引证了448条);冯玉祥的私人著述如《从泰山到张家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传媒报道了不少爱国名将冯玉祥家族的传奇故事,然而鲜有人知冯玉祥将军的子女中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核子物理专家、机械工业专家和材料力学专家,他就是冯玉祥将军的次子冯洪志先生.  相似文献   

19.
泰山先生     
李剑 《师道》2004,(1):36
既然鲁迅先生称他的老师为藤野先生,那么,也允许我把自己的数学老师岳泰山称为泰山先生吧。其实,这也并非出于写作的需要,即使在他面前,我也敢这样称呼。因为,他实在是一个特别的“先  相似文献   

20.
冯玉群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文武兼资的著名历史人物。一九四九年九月一日,周恩来同志在为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举行的纪念会上致悼词说:冯玉祥先生“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成为一个民主的军人。他经过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个概括的评价,是我们研究这位历史人物的很好的提示。那么,冯玉祥所经过的曲折道路是怎样的呢?又是怎样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呢?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就是本文试求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