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明堂是上古时候帝王会见诸侯、接见长者的地方。汉武帝,有一次巡狩泰山,看见山上有一处古时明堂遗址,一时雄心大发,要在这片遗址上造一座新的明堂,以显示自己的威风。可是,文武百官从来没有见过明堂是什么名堂  相似文献   

2.
“明堂”是中国古代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礼记》之中有《明堂》篇,其它的经典也涉及明堂问题。传统的经学理论自战国秦汉以来,不仅渗透于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中,而且被道教所吸纳,成为道门中人建构养生技术的一种符号框架。不论是道教的内丹术还是存想养生法门,都打上了“明堂”的思想印记。  相似文献   

3.
今之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女姑山,在西汉时期曾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名山。这里有汉武帝建造的明堂和交门宫,还有繁盛一时的海港。由于汉武帝初封胶东王,又特别钟情儒学,再加上对蓬莱仙境和长生不死药的追求,就使齐鲁大地和胶东沿海成为他留连忘返的地方,因而留下了极具开发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参考唐代史料典章、赋作内容及体现思想,结合李白的其他作品,审慎推敲,对李白《明堂赋》的系年进行了重新考证,认为李白《明堂赋》应当作于天宝元年。  相似文献   

5.
俄藏敦煌文献收录《黄帝明堂经》碎片五个.该文将五个残片进行了缀合整理,并将缀合后的写卷与传世医籍《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医心方》以及今人黄龙祥辑校本《黄帝明堂经辑校》对勘,就写卷与各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肯定了写卷作为《黄帝明堂经》早期传之一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敦煌研究》2012年第6期刊发了王杏林《跋敦煌本〈黄帝明堂经〉》一文,王氏通过仔细查找,新发现俄藏两个残卷Дх.06634、Дх.11538(b)亦属于《黄帝明堂经》的内容,且与前人发现的三个残卷进行了缀合,与黄龙祥先生辑复本《黄帝明堂经》进行比对,探讨了该残卷对当今辑复工作的意义。王氏的研究偏重于拼缀研究和价值探讨,今拟在王氏的基础上,对《黄帝明堂经》残卷全文进行逐行校释,并就王氏文中涉及未深的地方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东汉明堂祭祀在国家祭祀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东汉国家祭祀等级中,明堂祭祀仅次于郊祀天、地,是颇受重视的。东汉明堂祭祀以五帝为主祭神祗,以光武帝为配祭神祗。这种神祗规定是为了适应东汉国家祭祀体系的需要。东汉国家为明堂祭祀制定了完善的礼仪。这种祭祀礼仪是东汉宗教观念的体现,并且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东汉明堂祭祀在国家祭祀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东汉国家祭祀等级中,明堂祭祀仅次于郊祀天、地,是颇受重视的。东汉明堂祭祀以五帝为主祭神祇,以光武帝为配祭神祇。这种神祇规定是为了适应东汉国家祭祀体系的需要。东汉国家为明堂祭祀制定了完善的礼仪。这种祭祀礼仪是东汉宗教观念的体现,并且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汉黄香的《九宫赋》中有大量的帝王神游描写,所以《艺文类聚》将其视为游仙之作。自南宋章樵援引汉代郑玄的“太一下行九宫”的易纬学说来为《九宫赋》作注后,《九宫赋》便又被视作附会九宫谶纬之作。通过对《九宫赋》疑难文句的疏证、篇章结构的分析,创作主旨的探究、文本系年的考证,推断《九宫赋》作于东汉元和二年汉章帝于汶上告祀明堂之际,是一篇以明堂九宫为楔引、以遨游轻举为体例、以天子巡幸为主线的赞襄盛典、歌颂君德的颂圣之作。  相似文献   

10.
明堂,从字面解,乃宽敞明亮之厅堂。在上古时代,明堂则是议论朝政、进谏纳谏或祭祀之地,之所以称作“明堂”,据说是取“明目达聪”之意。  相似文献   

11.
圆丘祭天、宗庙祭祖分别象征了继承天命的天道秩序和世俗王权的人间秩序。明堂既是祭天之所,又是布政之宫,其建制、礼仪素无定制,历代皇帝、儒生亦皆因时制礼,遂致争议不断。隋唐之初,明堂礼尚且能遵循古制,至武后擅权之时新创圣礼则实现了天地合祭。从牛弘、宇文恺、魏徵、颜师古等人明堂方案上看,隋唐明堂建筑形制、明堂礼典施行的论争本质是权力之争。从礼仪空间上看,隋唐明堂祭天礼秉承天上秩序象征“天子”统治的合法性,宣读时令、举行朝贺又象征了人间秩序“皇帝”权力的正统性。武则天明堂沿袭魏徵、颜师古“义以随时”“自我而作”“圣情创造”的礼乐美学思想在形制、礼典上有所创新。武氏明堂的完成把儒家礼乐美学对明堂的想像付诸实践,终结了隋唐儒生明堂建制的论争。这一过程表明专制社会国家礼乐体系服务于皇权,国家礼制建筑、仪式空间体系的最终完成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识。这也是隋唐礼制建筑与礼仪空间所表达的主要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2.
祭祀作为周代礼乐制度最主要的活动,随着西周宗法继承制的强化,逐步呈现出礼仪化的态势,主要表现在祭祀天地、丧葬与祭祖、祭祀社稷等方面。周代祭天的仪式主要有四种:报祭、明堂祭、郊祀、封禅。《礼记》中详细记载各种仪式,社与稷是两种不同的祭祀内容。明堂制度起源于一种有盖无墙的建筑,后演化为标志尊卑秩序的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圣历二年(699),武则天令太子、相王与梁王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在历史上称为“明堂盟誓”。本文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就该事件的前因后果做以探究,认为它的出现与武周时期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在武周朝和中宗朝对抑制李氏与武氏之间的争斗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力量,但后期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从《木兰诗》的“天子坐明堂”、“着我旧时裳”、“壮士十年归”及“东市买骏马”等内证 ,联系《中兴书目》对《古今乐录》所提示的著录年代 ,《木兰诗》应是北魏孝文帝时代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赵晓星 《家教指南》2011,(3):37-42,125,126
莫高窟第9窟中心柱西向面所绘白描画,以往根据题记定名为"嵩山神送柱图",但对于其所绘内容一直不能确定。作者根据最新释读出来的数条榜题,确定此图名为"嵩山神送明堂殿应图",所绘之事为武则天修明堂时,嵩山神为其送明堂殿冲天柱之事。作者联系武则天建明堂、封嵩山、好祥瑞等一系列史实,阐述了此图的创作背景。结合此窟的营建背景,讨论此图的绘制时代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载《难蜀父老》的创作背景及讽谏主旨,都不十分明确。从宋至今,人们从各种角度对《难蜀父老》的主旨提出不同看法。作于汉武帝元朔二年的《难蜀父老》,有着主开发与反开发以及担心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决策转变的政治背景与创作心理背景。其讽谏主旨是借晓喻天子之意,打消汉武帝开边的犹豫,坚定汉武帝开边的信心。司马相如对汉武帝开发西南夷意义的论述,在"中国"与四夷关系处理上,是对羁縻文化政策的重要补充,给汉武帝开边决策提供了文化意义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封禅多在泰山举行,有其自然的和历史文化的因素.汉武帝泰山封禅尤以其磅礴的气势、独具的风格引人注目.汉武帝泰山封禅,展示了西汉雄豪奔放、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雄放的西汉精神与雄伟、奇特的泰山风光相融合,才有了阔大的封禅典礼.在发展山水旅游特别是泰山旅游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泰山封禅文化的充分发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前人研究和相关的文献、考古资料,对两汉汶上及长安、洛阳两京明堂制度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力求在辨明史实的基础上,阐释出两汉明堂的祭礼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司马相如     
《中文自修》2007,(2):F0002-F0002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汉武帝因读《子虚赋》而对司马相如大加赞赏,遂拜其为中郎将。此后司马相如曾奉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太史令司马谈以顾问身份随行,中途因病洛阳,不能参与“大典”,遗憾至极,竟然抱恨而卒。临终时对其子司马迁哀叹道:“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史记·太史公自序》,以下所引《史记》,只写篇名)。“封禅”系何等礼制,如此牵动人怀?秦皇、汉武汲汲于其事,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对此,本文试进一解,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