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有效性教学理论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有效性教学的概念有效性教学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并逐步完善,其研究切入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即教师的哪些活动和行为与预期教育结果(包括学生的成就、考勤、带任务学习行为、学生及家长的满意等)有密切联系,但其落脚点却是学生,以学生的表现作为评判的依据。综观近几十年来的各项有关有效性教学的研究,可以发现,有效性教学的概念己渐趋成型,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  相似文献   

2.
陈平 《江苏教育》2011,(9):22-24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想法的背后是思想。改变了人的思想就改变了人的行为。阻碍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是教师所拥有的教学理论。20世纪以来,学习与教学理论经历了四次重要的变革,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建构主义理论,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影响了大批教师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教学反思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著名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思维的研究。在20世纪初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提出了“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兴起反思之风,教育领域深受其影性思维"这一重要概念,论述了反思性思维与教学过程的关系,奠定了教学反思理论的基石。响。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舍恩等的研究成果(如提出“反思性实践”概念等)大大提高了反思教学研究的水平。之后,教学反思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在此思潮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者推出《反思性教学》(作者熊川武)、《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作者金国良等)等一批著述,介绍教学反思的理论,探索这一理论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领导力的界定 1.内涵的发展与变化。教学领导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对于有效学习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教学领导理论初步形成.但存在许多缺陷:(1)学校领导对改进学校效能有重要影响,但迄今仍没有校长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结论;(2)热衷于探讨改进“教”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强 《中小学电教》2010,(1):122-125
有学者认为,CAI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的CAI模式主要集中在I区——强调个别化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教为中心(因为教师的直接教学任务被机器所替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CAI的研究兴趣转移到II区——强调以学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育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俞昕 《中学数学研究》2010,(4):F0002-F0002,1-3
20世纪中叶国外出现了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到了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开始真正蓬勃兴起.反思性教学概念是由美国学者D·A·舍恩于1983年在其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中正式提出的.他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在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提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语言哲学家奥斯汀(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以及塞尔(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不仅在哲学界、而且在语言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认知科学一直处于世人瞩目的学科前沿,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认知科学进入语言学领域产生了认知语言学,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语言功能的认知研究,特别是语言在交际中的认知研究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其重要理论基础便是1986年美国语言学家斯珀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的专著中提出的与交际、  相似文献   

8.
辛平 《考试周刊》2010,(48):63-63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开展了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有着许多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学习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美国数学界普遍对有效学习、有效教学产生了新的认识.一般认为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概念教学的几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理解 1.概念的提出 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3次。第1次在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J.J.Rousseau)等人;第2次在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杜威(J.Dewev)等人;第3次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遍及美、欧、亚洲等多国,主要倡导者为布鲁纳(J.Bruner)和施瓦布等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学家们认为:教学不是追求“结论”,而是“解释”材料,学习者“通过自主地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1.网上协作探究学习及其特点。 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CL)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人瞩目。黄荣怀教授将协作学习定义为:“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随着人们对教育和学习内涵的理解不断深入,协作学习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学会协作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与此同时,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前苏联(主要是凯洛夫)教学理论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系统。这种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确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为核心,以教师传授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为重点。这些标准中有较明显的重教轻学,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倾向。它直接导致了在具体教学中使教师的作用被无原则地放大,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办甚至代替学生的能动性发挥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左右,以多伊奇的合作型目标结构理论、科尔曼的领导阶层互助理论等为基点,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在美国本土横空出世,对于改进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大面积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从80年代开始也对这个鲜艳的教学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将对知识讲解、练习评价和数学探究三个教学板块如何渗透合作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试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教学模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过教育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入地发展.体育教学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受到重视,体育学术界对其改革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目前,有关体育教学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概念的界定、结构、特性、功能及教学模式的分类上.纵览以前体育研究者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发现模式的设计有的以某种教学思想作为依据,有的以某种方法做依据,有的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出现了分类多样、名称多样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这种学习方式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因此成为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教育质量与教育观念的恰当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育理念随时代的变迁发生不断的变化。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0世纪,学习理论在发展中出现过不同的流派,它们各自在不同时期主导着世界范围的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概括地讲,行为主义盛行于20世纪20-50年代,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以教师为主。强调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和对学生的奖惩;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时大脑的加工过程,注重教育操纵和对学习结果的量化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主流,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提倡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学习结果的质量,由于建构主义的观点更加接近学习的实质,正在有力地指导着当前各国的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教育界兴起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养理论,它主要探讨教师如何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反思来促进专业的发展.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引进"反思性教学"这一思潮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素养、特征与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教学活动,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的总体要求,也是一种具体的课堂教学技术.它不仅强调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现代微格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宇  管力  金铎  张旭 《教学与管理》2007,(8):121-122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于1963年产生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又被称为“微观教学”、“微型教学”、“小型教学”,它借助现代声像技术对教学行为进行记录和研究,通过短时间的反复训练,掌握某种特定的理论和技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引进、研究和推广微格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