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教育理论,大致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它的本体论,二是它的价值论,三是它的方法论。本体论,反映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从本体论来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即所谓的教育生活。价值论反映人们关于教育的功能与意义的认识。从价值论来说,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生活,它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方法论,反映人们对于如何实现教育的价值的对策。从方法论来说,我们新教育实验是主张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等六大行动,以及通过新公民新生命等项目,来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2.
黄胜梅 《文教资料》2007,(19):118-119
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生活的过程。从生活的角度和层面探讨教育的生活属性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本体论角度看,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从价值论角度看,教育生活追求幸福而完整;从方法论来说,本文主张通过构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活、构建基础性和理想性统一的教育目标、构建着眼于生活世界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我们明确提出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目标. 我们认为,新教育实验就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的实验.这个解释大致反映了新教育实验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比较教育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四个方面对比较教育学科体系进行了再思考,认为比较教育是民族国家教育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看,幸福在本体论上强调实体,认识论上主张还原,价值论上提倡主体性,难以将人、自然与精神统一,在人性层面丧失了合法性。好生活从方法论上实现对幸福的三重超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多种关系达致和谐的状态。在好生活的视域中,儿童与他人、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独特性。教育作为一种人为的、有目的的活动,需警惕过度竞争、培育社会情怀、维护统一性,使儿童在社会关系、自我建构与回归自然方面符合天性,享有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教育哲学之与教育者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哲学之与教育者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教育问题的本体论认识之必要;对教育问题的价值论认识之必要;对教育问题的方法论认识之必要。提高教育者教育哲学素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阅读一些哲学及教育哲学著作;实践反思;师范教育、校本培训;活动与专家引领。  相似文献   

7.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凸显出生命教育的意义,使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从危机中深刻把握生活,学会尊重生命的价值。基于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角度对生命教育的深刻反思,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有效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因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而是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幸福完整,教师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激发潜能,在不断成长中绽放自我的光芒,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期待着,并为之不懈努力!——朱永新提起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可谓是知者众多。为什么这么有名,可能与他所倡导的教育哲学有关: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话  相似文献   

9.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此,我以为,如果能让教师群体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的教育生活才算是真正的"幸福而完整"。单是受教育者"幸福而完整"而忽略了施教育者的生活状态,是不公平也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0.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更是我们努力追寻的理想教育境界。对于什么样的教育生活才是“幸福完整”的,有好多人都对此提出过疑问,也有更多的人给出过阐释。在我看来,对于一位教师来说,真正“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应该仅仅关乎课堂、校园、学生、教材、班级等这些与教育直接联系的方方面面,更应该关乎校园之外的人、事、物,如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三朋四友、七姑八姨等,  相似文献   

11.
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是求"真",外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是求"用",这就规定了教育理论研究既应该是求"真"的又应该是求"用"。本文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论证了教育理论研究实现求"真"与求"用"目标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态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内在地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和价值论思想。从生态概念引申抽象出的生态观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思维或视角,可以用来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观照和探究,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很多问题也需要树立生态的观念。生态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有三种启示:从本体论层面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培养塑造人的社会生态系统;从方法论层面用整体、动态、联系和协调共生的观念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从价值论层面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发展同人的生存发展统合起来视为一个和谐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3.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追求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行动。“儿童阶梯阅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研究项目,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此时此刻最适当的阅读书籍,为每一位教师探求到此时此刻最适合的指导方式,为每一所学校营造此时此地最适宜的阅读情境。新教育认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共读,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教学的基本理论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为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教学提供本体论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供认识论基础的是新知识观,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认识论、政治论、经济论和人本论的结合体为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教学提供了价值论基础,方法论基础是学习理论中的情景观以及体验式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15.
通常来说.我们把研究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称为史学概论。史学概论往往由历史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三部分组成。历史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庞卓恒、李学智、吴英著:《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8页)。它主要揭示“人们的历史认识是怎样产生或形成的”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思维是借用"生态学"的原则、原理、方法来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认知结构、思维视野、价值取向上来理解,其基本内涵主要包含了系统的整体性思维、开放的多样性思维和动态平衡的和谐性思维三个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应用生态思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积极关注,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维的科学发展,同时也是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视野的迫切需要。本文尝试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维度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生态思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求真,而外在逻辑则决定了它应该求用。这就规定了教育理论研究既应该是求真的又应该是求用的。本文分别从求真和求用的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8.
朱永新教授主张的“新教育实验”有一个响亮的口号:“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么,怎样的教育生活才是教师向往的幸福、完整的生活呢?我认为,从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出发,其幸福至少应该包含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认同两个方面。所以,作为校长,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是关照教师职业幸福的第一要务,也是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与理想。教师亦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纯美。同时,教师也希望从职业中收获幸福、尊严与快乐。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黄正平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幸福——关于幸福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育与幸福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从最美好和最深刻的意义上说,所有的教育都应当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既是一种目的论,又是一种方法论。它将生命教育、文化教育和创新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建立在幸福论的基础之上,从而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在教育中真切感受幸福,又在幸福中切实获得教育。它是未来教育的一种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