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 意 话 题 1995 年 8 月以前,域名是免费注册的。就在那一年,T i m   L e e 为自己注册了一个域名“cool.com”,当时他还是华盛顿大学的一名四年级学生。这一做法受到了朋友们的嘲笑,他们不明白 T i m 要一个域名有什么用。而当时Tim 只想挣到充足的钱。到了1996 年,Tim 平均每周要接到两个电话,都是想买“cool.com这个域名的,但是他没有答应任何人。最后,通过纽约一位律师,Tim 将“cool.com”这个域名以 3 0 0 万美元的现金转让给一家著名的消费品生产商。当时也有不少人嘲笑这家公司:七个字母加一个圆点,八个符号而已!花这么多钱…  相似文献   

2.
正你的时间投入在哪里,回报就在哪里。最顶级的自律,不是消耗自己,而是滋养自己。朋友跟我说,他们公司的徐总生病了。他33岁,年轻有为,却得了晚期肝癌。徐总是一个很自律的人。他每天都要喝着黑咖啡,熬夜加班,从年初忙到年底,节假日都不休息。在工作之外,他制定了特别详细的学习计划,把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天。所以,他的日程表排得密密麻麻,内容多得让人焦虑。  相似文献   

3.
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创立了智商恒定不变的理论。他们认为:5岁时的IQ(智商)就显著地可以预测未来各个年龄时期的IQ,甚至到40岁的IQ。这并不表示所有的人从5岁到40岁,都同样保持着绝对的功能水平。这只表明一般人从5岁到中年,都在他们同辈中维持着他们自己的相对地位。也就是说,5岁时在一组中最为聪明的人,到40岁时,也趋向于是同组中最聪明的。(《心理学纲要》美·克雷奇等著。301页)这段话的意思是,40岁时的智力要高于5岁时的智力,但其智力在同龄人中的相对地位不变。即5岁时其IQ为100,  相似文献   

4.
我从一个培训部经理的角度谈一下关于企业学习的问题.培训部门,一般都在一个公司的人事部门,从开始招了一个人,然后要能够吸引这些人,另外你要给他们相应的一些介绍,能够使他们很快的能够开始工作.然后你要发展他们,留住他们,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你工作.你要给他学习的机会,在员工发展方面,你考虑他有哪些方面不足,下一步工作要做什么,这就要谈到Learning(过程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我一直在想,人总是有两种活法:要么好,要么差。一直活到快30岁才明白,好与坏都不过在一念之间。30岁如同一场离开学校的测验,成绩有好有坏,结果就体现在接下来的10年。"阿Sam说。跟家乡的同学、发小相比,阿Sam好像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和他们不同的路,一直到几年前他才坚定地告诉自己这不是一场冒险。很多年前,当老师问阿Sam要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要当一个  相似文献   

6.
纽约的一个中学教师尝试以一种特殊方式表扬她的学生,她将学生逐个叫到讲台前,每次一个。首先,她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这个学生的价值,然后,她将一条蓝色丝带别在他的胸前。蓝丝带上用金色的字写着:一个值得我肯定的人。接下来,教师发给全班同学每人3条同样的蓝丝带,要求他们走出校门,到社会上举行同样的认同仪式。学生们必须看看参与者都奖励了哪些人,其结果如何,一周后在班上汇报。一个男生来到学校旁的一家公司,这里的一个部门主管曾帮他做过就业计划。男生将一条蓝丝带别在主管的胸前,感谢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然后,交给他另外的两条蓝丝带,…  相似文献   

7.
快乐例会     
那天,我给他们讲,一个日本最大零售集团的总裁,在他七十二岁时,苦心经营的集团倒闭了,他从一个大富豪一下子变成一个穷光蛋。有人以为他肯定要自杀或从此愁苦一生。但是他没有,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和几个年轻人办起了一家小公司,使他东山再起的秘诀就是他的光明日记和快乐例会。他每天都要写日记,只记录快乐的事情;他每个月要召集一次例会,在谈工作前,要求每个员工用三分钟的时间谈一下自己本月来最快乐的事情,使那些不开心的人都受到感染。他的名字叫和田一夫。从此,我们班也和快乐例会结下了不解之缘。“用‘还好’说句话”—…  相似文献   

8.
发育正常的孩子长到一岁半、两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种想摆脱成人依赖自己作主的倾向,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自己会’、“自己搞”。这是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使孩子逐渐感到“自己能”,想到什么地方自己就走去了,想要什么东西自己就去拿了,还能想方设法取得站在地上拿不到的东西。他需要运用自己身体,特别是手脚的活动来试验自己的力量,体验“自己能”的愉快。另一方面,也会出现遇到什么事都用“不”来反应。这是由于当孩子还不能独立走动、不能用语言表达意愿时,他不得不服从成人  相似文献   

9.
驯狗乐     
雨帆:同学们,在美国生活的中国孩子,一般父母都要利用周末时间送他们去中文学校读书,因为在那里能学习到中国的文化,讲中国的语言,同时让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文中的刘佳小朋友今年刚9岁,通过他的叙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用自己的智慧及知识去做事的人,并且非常有责任心。  相似文献   

10.
欢喜一家人     
刘占武是公司职员,钱玲是小学教师,两人收入都不高,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刘占武时常开导钱玲说:“爸妈年轻时为我们吃过不少苦,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在有生之年过得好一点!”从恋爱到婚后,他一直践行承诺,对双方父母一视同仁。所以去年5月,他提出把自己的父母从乡下接到城里住,钱玲就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1.
我对门的一位刘姓小伙子,毕业时并没有忙于找工作,他说要去创业,现在他开了一家翻译公司,公司雇员十余人。另一位刘姓朋友,毕业四年后开了一家咨询公司,公司职员近30人。两人在大学时均未接受过创业教育,他们都很遗憾这方面的缺失。这两个案例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我国高校在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基本的创业知识、理财能力、营销意识和沟通技巧等创业教育方面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静默地守候     
有一对美国老夫妇是月明餐馆的常客,他们一周大概来三四次,认识在这里做工的每一个人。每次他们进门,总是老头搀着老太太。老太太双手紧紧地搂着老头的左臂,似乎把全身的重量都吊到了他的胳膊上。老头也已老态龙钟了,又因为挽着不能独立走动的老太太,两人小心翼翼地挪动着。从餐馆门口到座位短短的一段路,他们要汗淋淋地走上十分钟。等他们在自己的座位上休息了一会儿,老头又搀起老太太,到自助餐餐台前拿食物。老太太用手指一一点着自己喜欢的食物,  相似文献   

13.
在纽约所有的景点中,大都会博物馆可以说是游览者应该首选的地方。在其所收藏的许许多多的画作中,我想提到的两个画家,一个是荷兰画家凡·高(1853~1890),一个是美国画家勃洛克(1912~1956),这两个人都是英年早逝。他们的生平在许多书中以及互联网上可以查到,我就不多介绍了。我想说说他们的艺术技巧。凡·高的画对许多人来讲,最出名的是他所画的一系列向日葵,可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但他们的回答我都不满意。因为我认为理解他的向日葵的生命力,首先要从他的绘画笔法来说。他首创了特殊的运笔的画法,在他的同时期也有另一种被某…  相似文献   

14.
为自己而做     
小方和小袁同在一家公司实习.公司老总说,若是表现好,领到毕业证就可以来他们这里上班.尽管没有工资,但两人都挺卖劲,希望能借此机会找到工作. 时日一久,小袁发现公司里人浮于事.他向负责带他们的师傅王双林反映.王双林说:"不要管人家,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记住,做事不是为了公司,而是为了自己."  相似文献   

15.
1、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够赚钱并且什么时候都应该自己赚钱今年35岁的马修·德尔是美国芝加哥的不动产大王塞缪尔的儿子。塞缪尔虽然有14.6亿美元的财产,但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他一直都认为“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够赚钱,并且什么时候都应该自己赚钱。”他不想让马修坐享其成,而是鼓励他自己创业。1988年,马修从伊利诺大学毕业。塞缪尔并没有把他安排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而是让他到社会上去自谋职业。马修在一家计算机公司干了15个月,赚到了4000美元。然后,他用这4000美元做本钱,成立了普罗米修斯科技公司,走上了自己创业的道路。世界首富、美国微…  相似文献   

16.
地铁第三层     
纽约中心铁路公司以及纽约、纽黑文和哈特福德铁路公司的总经理们,凭着一大堆火车时刻表发誓,说地铁只有两层,但是我说有三层,因为我曾经到过中心站的第三层。我采取了这样一个行动:在我的许多朋友中,我找了一个精神病医生谈了这件事。我把中心站第三层的情况告诉他,他说那是一种梦幻现象。他说这是不祥之兆。这话使我的妻子差点发疯。但是他解释说,他的意思是现代世界充满了不安全、恐惧、战争、忧虑等因素,而我想要逃避现实。那倒也是。这年头有谁不想逃避现实呢?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想逃避,但是他们没有溜达到中心站的第三层去。  相似文献   

17.
王伟东 《教书育人》2012,(32):42-43
亲情体验是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教育先例证明了的。前几年,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两个十几岁的留守孩子把一个一直都在照顾他们的邻居老爷爷残忍地杀死,自己却像没事一样,而这两个孩子长期不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不久前,全球震惊的挪威奥斯陆的惨案,一个三十二岁的罪犯,一下子杀死七十几个人,资料表明,这个人十二岁到现在没有见过他的爸爸,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严重的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洞察作为活生生的社会整体的人的特殊智慧.这样的对象要求用生活本身的形式加以再现(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这始终是性格、感受、行动);与之相适应,人的周围世界(典型环境)也是用生活本身的形式再现出来的,因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整体,人只能同活生生的世界打交道,而只有活生生的对象世界才能成为人的生活的典型环境,成为有助于了解人的积极的背景.对象世界在艺术中的艺术意义越大,那它就越要服从于这一辅助任务,这决不是偶然的.在艺术中,作品的逻辑以人的性格的逻辑为转移,这决不是偶然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们曾不止一次地指出过这一点.托尔斯泰曾说:“……同所描写的人物同命运、共呼吸,用形象来描写他们的内心感觉,那末,人物本身就会按照他们的性格所需要的那样行动,也就是说,结局会按照人物的性格自然而然地被想象和表现出来.”高尔基也指出人的性格在故事发展中的这一主导作用:“……决不能向人物暗示应该怎样行动.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物的和社会的行动逻辑,都有自己的意志.作者把他们连同这些特质一起从现实中吸取过来,作为自己的材料,不过只是‘半成品’.其次,作者对他们进行‘加工’,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和自己的知识来琢磨他们,替他们说出他们所没有说出来的话,完成他们没有做、但是根据他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财富     
有一家公司要招聘一个高级员工,经过层层选拔,到了最后一关的时候,只剩下了两个应聘者,老板要从中选一个懂得珍惜人生中每一点成就的人。老板把这两个应聘者带到一个库房的大门边,让他们分别沿着库房左右两边的外墙绕过去,在两分钟内必须走到库房另一端的大门,前提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老板告诉他们,这一段路上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谁能发现就录取谁,两人都能找到就全都录用。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在世时,斯大林就一直拉拢他;企图让他成为自己的政治盟友。所有了解高尔基的坚强意志的人,都能想象到这一企图是何等徒劳无望。但斯大林不认为这样,因他从不相信人会有坚强的意志。他常指导海外内务部工作人员,要他们在侦讯工作中立足于这样一个出发点: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可收买之人,只是每个人的卖价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