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国著名女作家、文学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了双性同体这一观念,并将其引入文学批评领域,认为这是一种最佳的文学创作状态和批评标准。文章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依据,探索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内涵以及它在作家进行文学创作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权主义运动的理论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大力提倡女性应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既是女性独立自主的物质空间,也是女性自由创作的精神空间。作为将"双性同体"理论引入女性文学创作的先行者,伍尔夫着力倡导男女两性应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平等相处,取长补短,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了其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她所提出的"双性同体"观点为两性和谐共存开拓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称作女性主义先驱者,她通过书写女性来为女性及女性作家获得“声音”。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提出了“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并把它贯彻到小说《奥兰多》中。基于SusanS.Lanser的《虚构的权威》一书中提出的叙事模式,通过分析伍尔夫在《奥兰多》中采用作者型叙述与集体型叙述相结合的叙事模式,揭示其体现出的“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和伍尔夫对女性作家遭受不平等侍遇状况的讽刺。  相似文献   

4.
"双性同体"是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29在她的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通过对伊迪丝·华顿1920年出版的《纯真年代》中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的女权意识和纽兰·阿切尔的父权思想的分析,本文认为华顿早具"双性同体"意识,并秉承这一理念进行文学创作,建构了自己的"双性同体"文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双性同体的概念很早就出现在西方文化中,作为一种女性主义的理想和价值观,最早是由伍尔夫在其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著作《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引起了国内外研究界的强烈反响。《到灯塔去》是英国杰出女作家伍尔夫的代表作品。莉丽是该作品中一个很重要角色,小说中伍尔夫通过十年期间莉丽完成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意识的变化,塑造了这位有独特性格双性同体的女画家,表达了其对男女两性和谐合作理想状态的憧憬,为女性解放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20世纪英国著名意识流作家伍尔夫的散文批评名作,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妇女与小说”,伍尔夫在文中提出了女性写作需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和每年500英镑的进项,同时也表述了“雌雄同体”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7.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20世纪英国著名意识流作家伍尔夫的散文批评名作,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妇女与小说",伍尔夫在文中提出了女性写作需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和每年500英镑的进项,同时也表述了"雌雄同体"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弗吉尼亚·伍尔夫就开始探索关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间自己的房间》作为伍尔夫的代表作,也正式迎来了女权主权思想意识的解放。她认为作为女性,也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一个独立个体,应该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成为自己思想行为的主人,创作只属于女性自己的文学。本文将从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来解析《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及其它相关论文,确立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对女性主义诗学的奠基作用,文章从女性写作和女性阅读两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伍尔夫对女性主义诗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贾辉丰和王义国两位译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解读以及具体表现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对《一间自己的房间》两本汉译本的比较,更好地理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同时期望能够为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和《一间自己的房间》汉译本的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提出“双性同体”这一文学理论,并且认为它是作家创作的最佳状态,也是消除两性差异,构建两性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良好手段。时至今日,她的这种理论仍是一座指引我们寻求妇女解放、男女和睦相处、使人类社会充满温情的灯塔。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到灯塔去》和演讲文章《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生动地描绘了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不幸的被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并且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性别角色及其性别问题。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对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伍尔夫小说内外的女艺术家们所展现的对传统社会的反叛精神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正是解决当时性别困扰的一条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13.
《蝴蝶君》的人物身上性别模糊和雌雄同体特征明显,这些雌雄同体特征也是决定人物各自命运的关键。强烈的性别意识和对立导致了剧中人物无法达到两性的和谐。文章以弗吉尼亚·吴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提出的"雌雄同体"概念中的三个特征:男性化的女人与女性化的男人、性别意识和两性和谐来分析《蝴蝶君》以及作者黄哲伦残缺的雌雄同体观。  相似文献   

14.
吴芳 《黄山学院学报》2006,8(4):123-125
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兴起,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强调重建女性的自我意识。中国女性的真正解放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女性自觉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女作家、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出了"双性同体"思想,指出该状态是所有作家应努力追求的理想精神状态.对生活直接或间接的经历有助于增加对另一性的认识;忘却性别、抛弃意识同样可以达到摆脱性别角色束缚的目的,帮助作家迈向双性同体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一间自己的房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批评的先驱,她的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房间》最早在文学领域展开了对父权文化的清算,她批评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肯定被父权社会拒绝的女性文学传统的存在,为女性写作找到了一个历史支撑点;她提出的女性作家应在不忽略自己性别特色的前提下努力达到双性写作佳境的观念,显较后来排斥男性的女权主义批评家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女作家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品,而“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该文试图从传记文学研究的角度,对小说文本中表现出的自传性进行分析。通过论述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所获得的文本接受效果,阐明了自传性写作对该文本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以此来探索自传性之于现阶段女性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